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套平菇一般多在杂交稻田进行,为了使推广面更大,1989年我县在粳稻田套放平菇获得成功,亩产鲜菇4350.5公斤,中稻523.5公斤,亩纯收入达6968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稳粮增收、发家致富的好途径.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稻田生态基础稻田中后期的温、光、湿很适合中、高温型平菇的生长,这是室内外搭棚或利用旱地高秆作物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2.
稻田套种平菇,是利用水稻在分蘖未期至抽穗前,将发好菌的平菇菌袋移入稻田内进行培养.1986年我们在菇农周良林的杂交稻田中进行了试验,用地1分,套栽1000袋,产菇355公斤,产值701元。1987年又在摄山乡农科站进行试验,用杂交稻田1亩,亩产鲜菇2150公斤,收稻谷547公斤,总产值4000多元,一季粮、钱超双干。此项技术目前已在10个县进行推广均获得成功。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稻田安排:要求地势稍高,排灌方便。水稻种以杂交稻为好,种植株行距为20×13厘米,每隔5棵留30厘米的人行道。每亩移栽2万穴以上,基本苗在8万左右。这样每平方米可套20袋,每亩可套1万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们与县内有关部门一起,在利用柑桔园套栽平菇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柑桔比对照平均增产20%,每亩桔园内投料2000kg栽培平菇,年产鲜菇2500—3000kg,平均亩产增收5000—6000元。现将套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板栗计划密植丰产栽培十年总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76年进行板栗计划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园20亩,翌年见果,第三年丰产,11年平均亩产200.8kg;其中,2.05亩高产园片,亩产三次突破500kg。1981年又建立扩大试验园1000亩,1986年平均亩产200.4kg;其中,183亩平均亩产315.1kg,最高亩产552.4kg。同时,在20亩面积内,完成了从定植建园到间移变化密度和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整个周期的研究,为板栗的计划密植丰产栽培提供了一套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稻株间空隙套放平菇,是近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稳粮、增收、丰富“菜篮子工程”和增加土地肥力,具较高的综合效益。这项技术始于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农科站,1989年在全省210个杂优稻田试验点放栽平菇均获成功,1990年2月通过了省农林厅组织的专家鉴定。1989年,江阴市在西石桥乡,交港镇粳稻田套作平菇试点,也获得了成功。稻田套作平菇,是利用已长到封行以后的水稻田小气候,温度稍低,湿度较高并能遮荫等条件,在稻行间布置已发好菌的平菇栽培袋让其出菇。在这种环境中,平菇长得肥厚,可提高产量。水稻田除预留若干操作  相似文献   

6.
吴敏  跃开梅 《食用菌》1994,16(1):30-30
稻田套放平菇,既节水肥田,使水稻增产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又可为平菇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湿条件(昼夜温差大、遮阳好、散射光充足等),使平菇获得高产,从而补充了炎热夏季室内平菇生长条件难以控制所造成的缺菇淡季,丰富了夏季蔬菜品种,增加稻农收入.现将两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田套栽平菇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一植种方式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的发展,棉籽壳原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制约了稻套菇效益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开设了玉米芯料稻田套栽平菇的技术经济评价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通过对现有的温室葡萄、温室草莓、平菇栽培技术进行整合,结合商洛地区栽培情况,总结出"日光温室葡萄+草莓+平菇"立体栽培模式,利用棚架种植葡萄、层架上种草莓、层架下平菇。每年1—4月是草莓采收期,6—7月是葡萄采收期,2—4月是平菇采收期。草莓平均产量为2 500 kg/亩,葡萄平均产量为1 200 kg/亩,平菇平均单袋产量1.3 kg,亩收入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大棚番茄栽培上摸索出一套“新法整枝,分层促控”的高产栽培法。1992年5亩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到15602kg,1993年平均亩产16017kg,产值达13023元,创造了大棚番茄高产新水平。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0.
1977年春按株行距0.67×1m和0.5×1m定植一年生晚三吉梨苗1.2亩,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实现定植后第2年结果(平均亩产77.67kg),第3年丰产(平均亩产4798.04kg),连续8年平均亩产超过5000kg,好果率均在99%以上。创出了7年生梨树最高亩产达到12913.59kg的记录。实现了11年生梨园1.2亩累计总产71249.5kg,年平均亩产5397.69kg。3年生梨园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11年平均每亩年纯收入987.23元。总结出梨乔砧密植早结果、早丰产、持续高产的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双行水平树墙式丰产树体结构指标,可供梨乔砧密植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粮菇间作是一种新的农业栽培技术,我们从1987~1990年进行了地膜玉米与平菇蔬菜间作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玉米平均亩产750kg 以上,平菇亩产1500kg,中间还多收了一批蔬菜,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种玉米提高效益15倍。现将四年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莴笋-番茄-秋白菜一年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经过榆林市米脂县植保站两年的试验示范,莴笋平均亩产3300kg,每公斤按市价1.5元计算,亩产值4950元,纯收入4550元;番茄平均亩产3625kg,每公斤0.8元,亩产值2900元,纯收入2600元;秋白菜平均亩产3500kg,每公斤0.3元,产值1050元,纯收入850元,亩创总产值8900元,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此模  相似文献   

13.
正2011~2015年我在安仁乡元洋村忠华自然村示范种植马铃薯紫花851品种,面积201亩,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520kg,具体栽培技术如下:1播种前准备1.1深耕整地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单季晚稻田和连晚稻田,精耕细耙,整地成宽1m、高30cm、沟宽20~25cm的薯畦。1.2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马铃薯是一种高产经济作物,它也可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它  相似文献   

14.
我乡今年种植春番茄600余亩,获得了早熟高产优质。其中先锋村第三生产队29.1亩中棚番茄,平均亩产4190kg,平均亩值4467.30元,新桥村雪更浪生产队20.93亩番茄平均亩产3631kg,平均亩值4109.90元,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 于1990年在我县聂庄子乡小雷庄村,在10亩盐碱地上建起了葡萄早期丰产示范围,株行距0.6M×2.2M,篱架;品种有乍娜、红瑞宝、黑奥林、先锋等;通过采取改土治碱等综合措施,当年葡萄成活率达93.6%,二年生葡萄总产3819.4kg,平均每亩达381.gkg,平均每亩收入760元;其中1.8亩红瑞宝葡萄平均亩产达到719kg.三年生葡萄平均亩产1563.4kg,每亩收入2188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荫蔽程度高、湿度大、温度佳、通气好、阳光足、病害少,很适合紫木耳子实体的发生,稻田套种紫木耳产量较高,提高了种田的经济效益。如长沙市郊区大托农技站1.2亩早稻,早稻单产483.8公斤,紫木耳426.2公斤,平菇675.8公斤,比一次单种水稻,一亩净增1970.89元。现将稻田套种紫木耳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根据我国南方的气候,稻田套种紫木耳,早、晚两季均可。南方一般在5月5日以前插完早稻,6月1日以前可晒田,4-5月份制栽培袋,6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放田间出耳。晚稻一般8月1日前插完,8月20日以前晒田,7月制栽培袋,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放田间出耳。二、配方:1.稻草65%,麦麸或米糠  相似文献   

17.
“蒋墅茭”于1988年由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丹阳地区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石。它茭肉大,品质优,甜嫩可口,营养丰富,是改善人民食物结构,丰富夏末秋初蔬菜市场的好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华东六行一市,市场前景极好。1994年,丹阳市蔬菜管理局会同蒋墅茭主产区的蒋墅镇农技站开展了蒋墅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1994年试种91.5亩,平均亩产1525kg,亩产值3100元,1995年示范推广175亩,平均亩产1625.8kg,亩产值3575.3元,比常规栽培增产176.4kg,增收1015.3元,熟期早2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8.
苹果大面积低产园改造的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昭琪  蒋长玉 《中国果树》1991,(1):25-28,19
<正> 苹果生产是济宁市果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低产园改造前的1985年,济宁市苹果面积达13万亩,其中结果园面积有11万亩,苹果总产量为5000万kg,结果园平均亩产仅454.5kg。在11万亩结果园中,低产园面积有7万亩,占结果园面积的63.6%,年产苹果2000万kg,平均亩产仅285.7kg,为结果园平均亩产的62.9%。长期以来,单产低是我市苹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  相似文献   

19.
<正> 由湖南省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组配(邵育80452×K_2),经5年8代的试验研究,选育出雪峰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于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该品种在1985~1987年的小区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2640~3410.7kg,比对照(雪峰少籽)增产9.1~52.2%。1988年在邵东外贸出口基地示范栽培40亩,平均亩产3500kg。植株生长势强,第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以来,我们在高寒山区进行了天麻、粮食、油料、蔬菜等立体种植试验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抽样调查:5个专业户平均亩产鲜天麻709.1kg,粮食388.7kg,洋芋930kg,其中最高户亩收天麻753kg,粮食480kg。按1kg鲜天麻28元折算,扣除成本,达到了粮过千斤、钱过万元的高效益农田。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