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研究了两个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两个部门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不一致时,资本和劳动就会在两部门之间转移,这种转移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则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说明进一步改革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依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大量转移是我国近40年以来所面临的三农现状,也是未来30年间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阐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农业产品结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冲击的大小,以及这种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利弊,为相关部门制定协调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转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渐高、二三产业转移为主、以亲属介绍外出为主、以向东中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向地级市转移为主的特点;农村从业人员分行业就业中,农业虽然基础比重较大,但普遍不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虽基础就业人数不多,但竞争力较强,具体到河南省各地市的部门优势不甚明显,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SSM的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转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渐高、二三产业转移为主、以亲属介绍外出为主、以向东中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向地级市转移为主的特点;农村从业人员分行业就业中,农业虽然基础比重较大,但普遍不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虽基础就业人数不多,但竞争力较强,具体到河南省各地市的部门优势不甚明显,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工业化导致人口转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构建起工业化、人口转型和农民收入之间的理论框架,基于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从人口转型视角展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导致了人口转型,人口转型带来的资本深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从调整和优化现代部门结构,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引导现代部门反哺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助推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择广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因、现状、特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军 《新农业》2005,(4):56-56
根据辽宁省农委、财政厅等六部门2004年4月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要求,辽宁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省农广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不断研究探索阳光工程的新做法、新思路的基础上,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按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理论,公共物品可由政府、私人和第三部门供给。根据对安徽省霍邱县农村义务教育1999年至2007年供给情况的调研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主体为政府、农民和第三部门,近十年来政府供给渐居主导地位,农民供给逐渐消失,第三部门供给持续薄弱。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政府供给增加完全取决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级财政缺失;农民供给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质量;第三部门供给受自然灾害影响而起伏。  相似文献   

9.
沙雅县位于南疆四地州边远艰苦地区,少数民族比重大,民族风俗、宗教礼仪、社会稳定形势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凸现。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推拉"理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对沙雅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征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发放问卷等形式分析研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学界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展开的系列研究和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培训相关的研究和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供给与需求、内容与模式、问题与对策、成效与满意度、政府在培训中的职责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与启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部门行政法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为一般行政法提供素材和养分,促进其精密化发展,实践意义在于为部门行政法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依法行政。部门行政法的专业性门类众多、多变性,导致了部门行政法学研究的风险和困难。部门行政法学研究应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进路。国外部门行政法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国内的研究也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的几年内,部门行政法研究将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在信用担保动态定价的理论研究中,Credit Metrics模型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型的关键是信用等级矩阵的调整和预测.而国内的理论研究中所用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则来自于国外的标普、惠誉或者穆迪的数据,从而对国内的实际运用缺乏借鉴意义.该研究首次利用国内的大公国际信用等级转移矩阵作为Credit Metrics模型的研究对象,利用半马尔科夫过程对信用等级转移矩阵进行调整和预测,从而优化了Credit Metrics模型,令动态信用担保定价模型更加具有实用性,对该模型在国内的实际运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对新型农业下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劳动力回流理论和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其次引入空间效应对劳动力科学转移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耕地面积、打工地社会环境、家乡社会环境对劳动力回流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收入、非农产业比重、文化和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牵扯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对加快城市化发展和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阻碍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因素,从提高农业生产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完整人口"推-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4个方面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该文依据人力资本在城乡部门收益率的不同将劳动力转移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下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选择性转移的持续推进和现代农业技术对人力资本敏感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以推—拉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体特征层面、农业生产层面、农地流转层面选取14个分析指标,分析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学龄孩子、农地流转期限、农地流转收益、农地流转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意愿.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谢建社,谢蓬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间的转移。即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效益低的第一产业向效益高的第二、第三产...  相似文献   

20.
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体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文 《甘肃农业》2010,(5):44-45,50
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悖论,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体系造成转移成本高、风险大,过度转移对农村长远发展的负面效应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平稳、较快、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