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瑙桂莪术’是从药用植物广西莪术中驯化选育而成的花卉新品种。与原种相比,花期更早,开花率和种球产量更高,先花后叶间隔时间更长,提高了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种姜黄属花卉根茎贮藏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广西莪术、南岭莪术、所罗门姜黄3种姜黄属根茎水养期间开花率、花枝寿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根茎在15℃下贮藏60 d,南岭莪术根茎在15℃下贮藏30 d以上,所罗门姜黄根茎在15℃下贮藏0~60 d,均可提高开花率.3种姜黄属花卉在常温下贮藏均诱导叶芽分化,开花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钱永强  孙振元  巨关升  韩蕾 《园艺学报》2012,39(5):1015-1016
 ‘翠玉’是绿爬山虎野生种经多年驯化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卷须发达,幼叶及成熟叶均为绿色,近轴叶面有显著泡状隆起。生长迅速,攀援能力强,抗寒、抗旱、耐热能力突出。可用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公园林下植被覆盖、坡体绿化及构筑体垂直绿化。  相似文献   

4.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 对辣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收集的17 份辣椒资源,提取总DNA,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 下载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浆果状椒(Capsicum baccatum)、茸毛椒(C. pubescens)、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和野生种(C. eximium)、野生种(C. lycianthoides)的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以野生种(C. eximium)的ITS 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Clustalx 2.1 软件进行比对,发现3 个中华辣椒、茸毛椒和灌木状辣椒在ITS1 区有15 个碱基缺失。以茄科番茄属(lycopersicon)栽培种‘上 海906’作为外类群,在进化树标尺约0.11 处,22 个辣椒属ITS 序列可分为6 个分支。全部一年生辣椒 (14 个)聚在一支。中华辣椒(3 个)和灌木状辣椒聚在一支,表明中华辣椒与灌木状辣椒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野生种(C. eximium)、浆果状椒、茸毛椒和野生种(C. lycianthoides)分别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5.
以高感根肿病的青花菜自交系‘93219’和高抗根肿病的甘蓝近缘野生种(Brassica macrocarpa Guss.)自交系‘B2013’为亲本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根肿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 × 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后代对根肿病抗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22%、78.36%和80.0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79.86%,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20.14%,表明抗病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C1、F2世代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牡丹野生种间蛋白质谱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于玲  何丽霞 《园艺学报》1998,25(1):99-10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牡丹6个野生原种的蛋白谱带。结果表明,这些牡丹野生种音在蛋白谱带构成上具有种的特异性。利用排序方法对牡丹野生种间蛋白谱带的相似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紫斑牡丹,四川牡丹,矮牡丹相互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黄牡丹与狭叶牡丹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大花黄牡丹与其它5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辣椒属于茄科(Solanaceae)茄亚族(Solaninae Dunal)辣椒属(Capsicum)年生或多年生植物,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丰富的野生种和近缘种质资源,包括5个栽培种和20—30个野生或近缘野生种^[1]。  相似文献   

8.
温莪术贮藏过程中质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贮藏时间温莪术的水分、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研究温莪术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温莪术在贮藏时,常温和阴凉库贮藏水分、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贮藏时间如超过3个月,温莪术的水分含量会增加,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会降低;宜选用编织袋作为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塑料袋.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桃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桃24个中国地方品种、19个中国育成品种、2个新疆桃栽培品种及5个中国野生种、33个欧美品种和16个日本品种共99份种质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3%和总酸的60%; 大多数种质中果实内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近, 但1个中国野生种和部分地方品种果实内的果糖含量较低, 果糖/葡萄糖低于0120; 中国育成品种果实的蔗糖平均含量最高, 而中国野生种果实蔗糖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种质; 中国育成品种、日本品种和欧美品种果糖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野生种; 中国野生种的总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欧美品种, 中国地方品种、中国育成品种和日本品种相对较低; 欧美品种果实平均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及日本品种。另外, 果实内蔗糖与山梨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苹果酸与柠檬酸之间以及奎宁酸与莽草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汪昭月 《食用菌》1994,16(4):6-6
香菇菌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有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种。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中有单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选用不同亲本进行大量的杂交配对及杂交菌株的筛选工作。本文就1992年采用单核原生质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从亲本选择、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物学效率、菇的质量诸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选择了8个菌株做亲本(表1),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6个野生种。从大量的杂交后代中选择了138个组合,采用人造菇木和塑料袋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根据亲本的不同来源、遗传和生态特征,设计了三种组合类型(表2)。即栽培种×野生种、野生种×野生种、栽培种×栽培种,在栽培种×野生种的组合中,野生种又分别选用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出菇和不出菇两种类型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11.
辣椒野生和栽培种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人工驯化对辣椒野生种种子的影响,对辣椒野生种和相应的栽培种在萌发过程中萌发指标、内含物和酶活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种子明显小于栽培种,吸水和萌发速率高于栽培种;萌发前中期,野生种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表明野生种种子偏小,方便传播;较高的酶活性能加快淀粉分解,促进种子萌发;同时,辣椒栽培种种子变大导致了萌发速率和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降低,说明野生种的一些优秀基因在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因此,在辣椒的杂交育种中应加强野生种资源的引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种的抗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易  杨清  陈敏 《园艺学报》2006,33(2):369-369
马铃薯野生种是重要遗传资源。微型薯诱导技术作为重要繁殖方法在栽培种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野生种上迄今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3个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pinnatisectum,Solanumcardiophyllum和Solanumbulbocastanum为材料进行微型薯诱导试验。将带有两个节间的茎段外植体接种  相似文献   

13.
以南岭莪术根茎上的芽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芽诱导、丛生芽继代、试管苗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TDZ 0.05mg/L时,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以MS+TDZ 0.3mg/L培养基为最佳,增殖倍数达到15.8,同时在芽的基部自发形成不定根;将长约3~4cm的生根苗切出,转入1/2MS基本培养基上壮苗,约4周后即可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及其种间F1 代抗旱性鉴定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盆栽干旱胁迫条件下, 测定了中国葡萄属野生种8 个种的11 个株系及野生种燕山葡萄与美洲种河岸葡萄杂交F1 代的叶片失绿黄化程度、相对含水量和原生质体细胞膜透性, 并以这3 项指标综合评价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及其种间F1 代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中: 燕山葡萄燕山- 1 为高抗类型; 葡萄泰山- 1 为中抗类型; 葡萄安林- 2、山葡萄泰山- 11、秋葡萄江西- 2 和平利- 7、复叶葡萄甘肃- 91 和南郑- 2、毛葡萄渭南- 3、华东葡萄广西- 1 为低抗类型; 刺葡萄塘尾为不抗类型。燕山- 1 ×河岸葡萄杂交F1 代的抗旱性表现为连续分离现象, 个别杂种单株的抗旱性表现为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15.
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五种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的状况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和As-1在耐硒和蛋白质及多糖的合成上都优于其他3个菌株。2μg/mL和5μg/mL硒浓度对5种茶树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μg/mL硒浓度中的菌丝生物量和蛋白质、多糖的含量达最高值,野生种和As-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022mg/mL和0.23mg/mL,多糖含量分别达038mg/mL和0.41mg/mL。硒浓度超过10μg/mL,对各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当硒浓度大于50μg/mL,时,除野生种外所有菌株停止生长。野生种具有较高的耐硒能力,在硒质量浓度在50μg/mL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16.
邹学校  朱凡 《园艺学报》2022,(6):1371-1381
辣椒起源于玻利维亚中南部年降雨量不到500 mm的半干旱区,属亚热带无霜区,最初原始野生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辣椒的利用可追溯到8 000~7 500年以前,早期辣椒依靠飞鸟传播种子,生长区域从发源地玻利维亚逐渐扩大到南美洲、中美洲,再到北美洲西南部,在不同生态区进化产生10多个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和约20个非近缘野生种。辣椒栽培种由共同祖先Capsicum chacoense进化而来,紫花祖先迁移到安第斯高地,进化产生了绒毛辣椒(Capsicum pubescens);白花祖先迁移到玻利维亚南部相对干燥的地区进化产生下垂辣椒(Capsicum baccatum),继续迁移到潮湿的亚马逊盆地,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灌木辣椒和中国辣椒的共同祖先。共同祖先继续向外迁移,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北部进化产生了一年生辣椒,在加勒比地区进化产生了灌木辣椒,在亚马逊河流域北部谷地进化产生了中国辣椒。辣椒的驯化是将野生种从原产地移出进行人工栽培开始,将易脱落、果实小、色泽单一、果实朝上的野生种,改变成不易脱落、果实朝下、肥大化及形状、颜色多样化、经济效益好的栽培种。一年生辣椒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进化,已有6...  相似文献   

17.
水晶泥培养对‘玛瑙桂莪术’水培开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姜黄属广西莪术新品种‘玛瑙桂莪术’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水晶泥对水培至不同发育阶段的‘玛瑙桂莪术’开花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结束后立即使用水晶泥培养比一直水培的对照组开花率高;清水培养6d后使用水晶泥培养的根茎发育至初开所需天数最短,苞片色泽1级根茎个数最多,花序直径、花梗长度与粗度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清水培养12d后使用水晶泥培养的根茎花枝寿命最长,盛花期最长;结果表明清水培养6d后使用水晶泥培养、每5d浇1次水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玛瑙桂莪术’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8.
云南蔷薇属部分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技术对42份蔷薇属(Rosa L.)种质资源(包括13份野生种、变种、变型及29份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筛选出的18对SSR引物对42份材料DNA进行PCR扩增,在18个位点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每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6~14个,平均8.2个。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82~0.892,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云南省蔷薇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456时,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可以将 13个蔷薇野生种明显分为5个组,这与植物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水平上,聚类分析将42份供试材料分为5大组群;同时初步探讨了野生种之间以及野生种与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牡丹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种在分类、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及系统演化,以及与中国栽培品种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分类历史和存在的分歧,展示资源调查结果;多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结合证明该亚组牡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系统演化复杂;总结得出革质花盘亚组牡丹野生种中除四川牡丹外,其余野生种均参与栽培牡丹的起源;最后,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该亚组牡丹野生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百合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及抗枯萎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接种法对36个百合品种及5个野生种进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ilii)接种鉴定,筛选抗性优异资源。结果表明:百合品种及野生种中蕴藏丰富的抗枯萎病种质资源。利用RGA-PCR方法对百合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0对RGA引物在41个品种及野生种中共扩增条带159条,其中多态带156条,占总带数的98.1%。以相似系数0.71聚类,41个百合品种及野生种划分为7类。抗性表型与RGA相似性聚类结果表明,利用品种的抗性表型聚类,趋于抗病性相近的聚为一类;利用RGA相似性聚类,趋于遗传背景相近的聚为一类。百合品种RGA的DNA指纹多态性与枯萎病抗性遗传表型多样性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亲本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能更准确地反映亲本的遗传背景,为百合枯萎病抗性基因鉴定及品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