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业》2015,(11)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的微生物发酵能够利用粗饲料为机体提供蛋白和能量,但是通过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作用产生的能量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因此,日粮中添加适当的能量饲料可以显著提升产肉、繁殖等生产性能,减少反刍动物甲烷等气体排放量。我国属于能量饲料资源匮乏国家,能量饲料成本较高,因而反刍动物日粮中能量水平直接影响饲养成本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和提高家畜饲养效率。本论文从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现状、瘤胃甲烷生成机制、甲烷生成的日粮营养影响因子和甲烷减排策略与潜力4个方面系统综述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国反刍家畜甲烷总排放量超过10 Tg,占全球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比例超过15%。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主要来自瘤胃和后肠道,其中瘤胃甲烷占胃肠道甲烷生成总量的80%以上。二氧化碳还原路径利用瘤胃内的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是瘤胃内生成甲烷的主要路径。瘤胃内的氢还可被相关微生物利用,合成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等代谢产物,进而被机体利用。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关键在于促进瘤胃内氢的利用,以及阻断瘤胃内的氢被甲烷菌利用合成甲烷。甲烷减排的日粮营养调控策略包括优化日粮组成、改善饲料品质、提高瘤胃流通速率、添加氢池和甲烷抑制剂等。大多数营养调控策略的甲烷减排效果小于40%,最新研制的3-NOP抑制剂的甲烷减排效果最高可达80%。但是,一些减排策略的产业化应用还受添加剂残留、抗生素禁用、食品安全、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影响。牧场管理和遗传选育也是降低甲烷排放量的重要手段,过去100年来已实现每千克标准乳的甲烷排放量减排效果为57%。未来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低排放品种的遗传选育、不同营养调控策略间的组合效果、甲烷减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家畜生长性能与健康、食品安全、消费者喜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于冬春两季选用相同28头体况良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记录奶牛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能量、中性洗涤纤维等摄入量,在呼吸代谢室测定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研究冬春两季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季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春季;春季青年牛和泌乳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和甲烷转化因子均显著高于冬季;胃肠道甲烷排放量随着干物质采食量增加而线性增加,回归方程显示春季斜率(22.36)明显高于冬季(17.04),说明奶牛春季胃肠道甲烷排放的转化效率高于冬季.这可能是因冬春两季的温度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引起.相比冬季,春季奶牛甲烷转化因子较高,导致其胃肠道甲烷排放显著提高.春季甲烷转化因子显著高于冬季,这可能因季节影响奶牛对日粮的消化利用、瘤胃发酵方式和日粮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瘤胃的甲烷排放对环境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就饲料利用率而言,也是一种能量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瘤胃甲烷气体释放量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主要就甲烷抑制剂对降低瘤胃甲烷排放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通过开展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及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畜牧养殖t影响;牛是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关键排放源,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最大,其次是猪;农户散养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比规模化饲养的排放量高.通过提高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率、减少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合理利用畜禽粪便以及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吸收等方法可有效减少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畜牧业甲烷减排进程以及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利用FAO数据库1961-2019年的长时序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球畜牧业甲烷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1961-2019年,全世界各地区畜牧业甲烷估计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全球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由1961年的6 804.79万t增加至2019年的10 352.91万t,分别占畜牧业甲烷排放总量的96.98%、97.51%;在不同品种反刍动物中,甲烷排放量前3位分别是肉牛、奶牛、水牛,其排放量分别由1961年的3 498.87万、1 861.56万、520.98万t增加至2019年的5 666.16万、1 996.04万、1 208.33万t。(3)印度、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作为畜牧生产大国,牛、羊等反刍动物产量均排名世界前10位,其甲烷排放量也在不断增长,且增量多增速较快。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策略:在政策层面,建立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统计数据与规范测算标准,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征税或使其参与碳市场,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户降低农场甲烷排放,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7.
体内法与体外法测定反刍动物日粮的甲烷产生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的预测方法。[方法]利用体内法(SF6示踪技术)和体外发酵产气法(IVGPT),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内蒙古白绒山羊日粮的甲烷产生量和消化率的差异。[结果]IVGPT测定5种日粮的甲烷产生量有低于比SF6示踪技术测定结果的趋势,除沙打旺日粮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IVGPT测定的日粮消化率均比SF6示踪技术的测定值高,除青贮玉米外差异均显著(P<0.05)。IVGPT法测定5种日粮的甲烷产量平均值为26.21 L/kg,SF6示踪技术测定的甲烷产量平均值为27.73 L/kg。IVGPT法与SF6示踪技术测定的甲烷产生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3。[结论]IVGPT测定的甲烷产生量与SF6示踪技术测定值非常接近,说明可用IVGPT法估测反刍动物采食不同种日粮的甲烷产生量。  相似文献   

8.
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甲烷排放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生产的相关统计数据,将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_4MOD、排放因子法和GIS相结合,模拟估算了福建省1980—2011年农业源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1)1980—2011年福建省农业CH_4共排放1 219.71×10~4t,总体呈下降趋势;(2)福建省农业CH_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龙岩市和漳州市,约占福建农业CH_4排放总量的47%;(3)32 a间福建省水稻CH_4总排放877.63×104t,总体呈递减走势,年均递减率为1.96%。反刍动物肠道和动物粪便CH_4排放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4%和2.25%;(4)不同农业源CH_4排放量差异较大,以稻田CH_4排放最高,占总排放的72%,其次是动物肠道CH_4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3%,动物粪便CH_4排放约占5%;(5)对2025年甲烷排放量进行模型预测,表明福建省农业CH_4排放量总体降低,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粪便管理效率的提高成为未来福建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建立与数量的多少对反刍动物的生活与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种群建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日粮、添加剂等,它们各方面相互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文章针对反刍动物的饲料基础与日粮配合,对其中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信息     
日畜产专家开发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饲料马有助于阻挡禽流感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4月2日报道,日本北海道带广畜产大学教授高桥润一证实,在饲料中添加数种微生物后,可大幅减少牛、羊等反刍动物打嗝时排放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对地球温暖化的贡献度约占两成,是仅次于二氧化  相似文献   

11.
以王加启(2011)提出的"决定我国奶业发展方向的5个重要指标"为指导,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部四省(河南、湖北、湖南与江西)的社会发展概况、主要反刍动物饲养现状与发展趋势、天然牧草资源、秸秆资源与反刍动物工业饲料生产情况,指出了制约中部四省反刍动物发展的饲草因素。此外,还阐明了中部四省反刍动物饲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提出了中部四省反刍动物饲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本研究强调了反刍动物粗饲料与精饲料的同等地位以及饲料转化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高压快速氮化稻草为主要粗饲料,研究不同粗饲配比的TMR日粮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羔羊粗饲料中增加氨化稻草的比例可以提高羔羊的采食量、日增重,并提高瘤胃中DM、NDF、CP的消失率.但是要想获得最佳饲喂效果,需在保持适当氮能比,从试验结果来看氨化稻草和青贮玉米配比为7:3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车世德  王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30-20133,20138
反刍动物体内CH4的排放,不但导致了饲料能源利用率的下降,而且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笔者综述了反刍动物CH4生成的机制及影响其排放量的因素,并对降低CH4的调控方式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 corn straw or mixed diet on milk production, milk composi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lactation in mid-lactation Chinese Holstein cows. In this study, 10 healthy Chinese Holstein cow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and fed with different diets respectively, corn straw(CS) or mixed forage(MF) diet. CS group was fed roughage consisting of 53.8% corn straw only and the forge to concentrate(F : C) ratio [dry matter(DM)] was about 40: 60. MF group was fed roughage consisting of 3.7% Chinese wildrye and 23.4% alfalfa hay, the forge to concentrate(F : C) ratio(DM) was 70: 30. All the cows were fed 8 weeks and body weight, dry matter intake, body condition score, fat, protein, lactose, milk yield, total solid and somatic cell count(SCC) were recorde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 was used to analyze cow mammary gland samples representing two different die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diet typ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ilk yield, lactose, milk fat, milk protein, dry matter intake and somatic cell count in dairy cows, and cows fed MF diet improved milk production and lactation performance clearly(P0.05). In addition, m RNA expression of genes ACC, m TOR, STAT5, CSN2, PPARγ, FABP3 and PTEN in MF group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S group(P0.05). m RNA expression of AKT1, FAS, SCD and SREBP1 c in M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S group(P0.01). In summary, the milk yield and composition in mixed for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in corn straw group.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绵羊4只,先后饲喂全粗料日粮和精料型日粮(精粗比3∶2),提取微生物宏基因组DNA。通过PCR产物克隆文库构建、DNA测序和序列分析以研究在不同日粮条件下,绵羊瘤胃微生物糖苷水解酶第10家族(GH10)和第11家族(GH11)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全粗料日粮时分别获得108和137条GH10和GH11家族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精料型时分别获得145和235条GH10和GH11家族木聚糖酶基因片段,这些序列分别归属于19、20、53和26个操作分类单元(OUT)。DNA序列分析表明,GH10家族木聚糖酶基因片段与梭菌和拟杆菌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GH11家族木聚糖酶基因片段与放线菌、麦角真菌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饲喂全粗料日粮时,有57.9%的GH10家族序列与已知木聚糖酶基因的相似性小于90%;饲喂精料型日粮时,有65.4%的GH11家族序列与已知木聚糖酶基因的相似性小于90%。由此可见,绵羊瘤胃微生物GH10和GH11家族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大部分为新发现的序列。饲喂全粗料日粮时,更有利于发现瘤胃微生物GH10家族木聚糖酶新序列;饲喂精料型日粮时,更有利于发现GH11家族木聚糖酶新序列。  相似文献   

16.
日粮制粒对绵羊利用玉米秸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03-5004
[目的]研究颗粒料对绵羊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及秸秆消化率的影响。[方法]将玉米秸秆与混合精料混合并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在此基础上制成颗粒料,分别饲喂2组小尾寒羊,测定各营养物质的采食量、消化量和消化率。[结果]结果表明,日粮制粒能明显地提高绵羊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和绵羊的生产性能。[结论]该研究制备的颗粒料能大幅度促进绵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饲喂鲜啤酒糟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鲜啤酒糟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以贵阳三联孔业有限公司第二奶牛场的87头泌乳牛为试验材料,根据市场饲料价格的变化及各种饲料的供应情况,逐步降低精料的喂量,增加鲜啤酒糟的喂量,并适当调整青贮玉米及青绿饲料的喂量,以保证奶牛正常的营养需要及适宜的精粗比,重点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精料喂量为7.20kg,鲜啤酒糟喂量达到10.30kg时,奶牛平均泌乳单产最高(14.45 kg),毛利润为13.68元/(头·日);当精料喂量6.10kg,鲜啤酒糟喂量达到11.70 kg时,毛利润达最高,为15.02元/(头·日).  相似文献   

18.
吐温80是一种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文章就吐温80对瘤胃微生物释放酶、瘤胃酶活性、酶与饲料颗料的结合、微生物生长、微生物数量、饲料消化率及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豆磷脂对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羊草和青贮玉米为粗饲料,对奶牛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豆磷脂的饲喂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将年龄、胎次、泌乳阶段、产奶量及体重相近的健康黑白花荷斯坦奶牛12头分为4个处理,其中A组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它3个处理组随机饲喂3种不同的试验日粮,试验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5%和4%的大豆磷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5%的大豆磷脂处理组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4.25 kg(P<0.01),并改善了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对乳脂率和奶牛正常的生理代谢指标均无影响(P>0.05),整个泌乳期净增利润1 857.45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