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金锋  宗亚芳 《种子》1998,(1):29-31
本试验采用4个不同特点的小麦品种组成单作、双作、三作和四作群体,研究了它们冠层中的气象因子和群体产量表现及气象因子与群体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作产量都高于其组份品种单作的平均产量,最高增产达15%,混作成员单作的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它们混作的群体产量越高。气象因子中光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群体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光强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部光强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混作可使群体结构得到改善,例二叶和倒三叶光合效率提高,此为混作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玉米混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株高的玉米单交种组配成两个混作群体,对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形态指标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况下,A·B混作增产3%左右,B·C混作增产7%左右;混作后茎折率较单作明显降低。分析表明,混作增产的原因在于群体结构的改善和品种间的差异互补,而当代杂种优势的作用对增产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不同品种间作增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单526、丹玉39和沈玉213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高矮秆品种搭配组成两个间作试验组,比较了间作与单作的产量、群体结构、生理指标和田间小气候等。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品种的合理间作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间作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群体结构的改善。高矮间作形成的立体结构即波浪式冠层使群体受光面积增加、光照增强,冠层内通气性改善、C02浓度提高,在光合速率、叶面积、株高、叶绿素含量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沈单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耐密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叶向值增大,叶倾角、冠层透光率降低;在同一密度下,耐密玉米品种的叶倾角较小、叶面积指数和叶向值较大、冠层透光率高;耐密品种群体冠层结构合理,增产潜力大.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截然不同,所以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22, 在冠层 结构、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 株高构成指数I值较大。 鲁麦22上三叶面积、 长宽比、 夹角较小。 济南16冠层 光截获大于鲁麦22, 而鲁麦 22 下层相对光强较大。 生育期内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变  相似文献   

6.
混作是千百年来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小麦又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综述了不同小麦品种混合种植产量增加的机理,概述了现有的小麦混作的模式及其不同品种的配比原则,以及小麦混作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了未来小麦种内混作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在小麦种内混作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提高混作小麦复合群体的生产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光谱数据提取棉花冠层特征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ASD Field Spec Pro VNIR 2500型高光谱仪获取了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冠层的高光谱遥感数据,通过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棉花冠层结构与其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配置方式及不同生长状况间棉花的冠层光谱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棉花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其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生物量及生长发育阶段、健康状况和物候现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见,运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有效、非接触、非破坏性地获取棉花冠层信息,对解释、预测和设计理想棉花群体意义重大,同时为新疆精准种植棉花和科学调控水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化学氮肥减量配施条件下双季稻田较优的绿肥混作方式,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泰优390为材料,于2016-2017年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混作方式(紫云英单作,AS;紫云英与满园花混作,AR;紫云英与黑麦草混作,AL;紫云英与满园花与黑麦草混作,ARL;冬闲处理,CK)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绿肥还田处理绿肥替代化肥氮比例,2016年为28. 98%~39. 68%,2017年为30. 55%~39. 47%,以AS处理较大,AL处理最低。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对水稻分蘖动态无显著影响,但各绿肥还田处理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不同模式间差异明显,2016年早、晚稻均以AS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3%和8. 5%),其次是AR处理(分别较CK增产6. 0%和7. 1%); 2017年早、晚稻均以AR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2%和5. 5%),其次是AS处理(分别较CK增产5. 5%和4. 7%)。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各处理在年际间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以AS和AR处理表现较好。可见,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且以紫云英单作和紫云英+满园花混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由于表现出比单作在产量及其稳定性、抗病性、品质等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尤以对麦类作物研究较多。回顾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的研究成果,评述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并对产生各种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麦类作物混作的应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取播种量、播种方式及品种三因素正交设计为试验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紫花苜蓿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平结构特征系数除消光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特征系数呈显著性差异,产量性状除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处理不同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系数不同,同一冠层不同处理茎重、叶重及总重呈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亮苜5号,条播,12.0 kg/hm~2)和处理6(亮苜5号,撒播,22.5kg/hm~2)下的冠层结构较理想,获得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