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杆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具有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率高的特点,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一。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现对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进行一定的技术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麦秸高留茬已成为山东省龙口市秸秆还田一种重要方式,被作为全市农业种植业重点推广的技术措施之一。麦秸高留茬能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概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麦秸高留茬还田能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据市农业部门试验,三年连续留茬20cm~25cm,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3.
1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由于我省大力推广了玉米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对土壤质地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粮食增产。但从长远观点看,光靠根茬粉碎还田来培肥地力还很不够,为了尽快改变我省的土壤状况,除了应继续推广玉米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外,还应大力推广玉米秸杆还田技术。目前,从我省各地情况看,玉米秸秆利用主要有四种方式,俗称“四料”,即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秸秆作为有机质肥料直接还田,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据北方各省许多试验表明:秸秆的还田量在4500~6000kg/hm2即可稳定有机质,培肥土壤,保…  相似文献   

4.
正1秸秆还田的意义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争抢农时季节,另外针对限制焚烧秸杆,减少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意义。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根茬粉碎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垄作地区机械化轮翻耕作制的内容之一。在不耕翻的年份,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具,将站立在垄上的根茬(地上部分及地10cm内部分)粉碎后直接均匀混于10cm的耕层中,达到播前除茬整地的要求。一、作用和意义1·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据多年试验测  相似文献   

6.
小麦收获以高留茬方式,增加秸秆还田数量,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促进小麦、水稻高产、稳产,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江苏省东海县经过近年科学试验与推广,实现了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与水稻机插技术配套,解决了麦草不能完全埋人土壤、水稻机插受影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还田与玉米鲜秆机械直接还田已得到普遍应用。2008~2011年,陕西省扶风县农机与农技部门联合,连续3年结合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有机无机肥料定位示范试验,对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后的增产效应、培肥土壤效果、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是解决禁烧后小麦秸秆出路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且,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洪沛 《安徽农机》2005,(2):7-7,9
农作物秸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生产原料。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秸杆用于生产、生活的数量大为减少,加之稻草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机收后的残留秸杆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致使出现大面积焚烧秸杆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成为一个迫待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治理秸杆焚烧,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就成了综合利用的首选技术和重要措施,它既可解决大量剩余秸杆的出路,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用秸秆粉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同时减轻劳动强度,既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作业成本,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但若玉米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会使下茬小麦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及机具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现阶段,随着农业结构的调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具有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率高的特点,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一。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  相似文献   

14.
<正>江淮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稻茬麦种植面积近930万亩,多年来小麦秸秆处理都是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合理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天长地处江淮,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0多万亩,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严看死守"下,99%小麦秸秆实现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政府强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养分严重亏缺的问题,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适宜量、适宜时间,明确了化肥施用方法及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程度与节肥效果,并研究了机械还田的具体措施,形成了寒地机械化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稻草还田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增产10%以上,节肥10%~20%,培肥地力、增产、节肥效果非常显著.积极地推广机械化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优良化,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技术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6.
<正>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直接覆盖,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也是秸秆还田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作用体现在:1)有利于培肥地力。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严重依赖以及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作物秸杆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纤维物质,以玉米为例,把秸秆还回田里就等于把作物  相似文献   

17.
东风─12配套秸杆粉碎还田机桔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解决土壤板结,提供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同时解决了由于实现机械化收获,作物留茬偏高,给农民带来了四难:复盖难、播种难、栽插难、立苗难。农民只好用火烧,不但烧坏了土壤的表层微生...  相似文献   

18.
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既可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危害,又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文章介绍了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内容及该技术在淮安市淮阴区的集成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机械将收获果穗后留在田间的作物茎秆就地直接还田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它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20年来,山西省在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方面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模式,小麦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也已日趋完善。现就2种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介绍如下。1.高秆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3种主要模式及工艺(1)直接粉碎还田模式和工艺。①技术原理。采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收获后…  相似文献   

20.
超高茬麦套稻是指在小麦收割前15天左右,将处理后的稻种随接套播在麦田中,稻麦形成一段共生期。麦收时留麦茬30cm左右,其余麦秸全量或部分自然还田。该栽培技术集全免耕、套种、秸秆还田为一体,具有自然培肥土壤、节省机械作业能耗、简化栽培程序、增加种植面积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