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族化学台成的抗菌药物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痫的常用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族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简述了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检测研究以及细菌耐药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喹诺酮类药物(FQN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具有喹诺酮环基本结构的杀菌性抗菌药,现共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窄,内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已基本淘汰。第三代又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喹诺酮环上加入氟原子增强了抗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少。近年来研究发现,氟喹诺酮也出现了抗药性,为降低抗药性风险,6,7位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加雷沙星、奈诺沙星等抗菌谱广,对耐药菌株有效且不良反  相似文献   

4.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在兽医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残留对人畜危害严重.论文对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综述,主要包括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ELISA方法,免疫亲和色谱法,免疫传感器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发光法,分析了不同多残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生产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建议,也为进一步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试验王笃学,崔耀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0045)姚秀丽(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养鸡场)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抗菌范围广、抗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亦无交叉耐...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氟喹诺酮的耐药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它可以对氟喹诺酮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NorA蛋白介导的药物主动外排成为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利血平等作为NorA外排蛋白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其耐药性的产生。CCCP等能量抑制剂可加强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摄取量。文章从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耐药抑制剂作用途径和能量抑制剂影响等方面,简要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氟喹诺酮的耐药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guinolone)是指人工合成的有6-氟-4喹诺酮环基苯结构的新型杀菌性抗菌药。目前,国内外兽医临床常用的这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及沙拉沙星等,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和体内分布广泛等特点,它们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8.
鸡源性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病原微生物对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70%。很多资料表明,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也很严重,且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试验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经过筛选,得到9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较高的鸡源性沙门氏菌,分析了它们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研究和探讨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光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投入生产并用于禽类疾病防治的这类药物主要有达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等。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少量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对动物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但如果超量使用,必然会导致其在畜禽产品及禽蛋中残留,从而导致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1])。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也是目前兽医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对这类药物的母核(4-喹诺酮环)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获得了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组织穿透力强、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第三代喹诺酮药物———氟喹诺酮药物。在剂型上,通过多年的研究,也被开发制成多种剂型,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本文将近年来该类药物的研究概况作一简单的综述。1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及兽医临床应用药物根据喹诺酮类药物发明先后及抗菌活性的差异,一般把这类药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代、第四代。第一…  相似文献   

11.
从沈阳及其周边9市县分区分离培养出34株鸡大肠埃杀氏菌,研究其培养、染色形态,生化等特性;并用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完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来源不同的菌株对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氧氟沙星抗菌效果最佳,高度敏感率达88.95,均无耐药,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较好;培氟沙星和双氟沙星欠佳,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防治禽细菌和霉形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氟喹诺酮类药物防治禽细菌和霉形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曾振灵(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510642)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是由一族人工合成的新型杀菌性抗菌药物组成,在人医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氟喹诺酮类代表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  相似文献   

13.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杀菌性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的品种还成为安全、高效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62年开始到现在,喹诺酮类兽药逐渐发展并不断有新的药物合成,是目前合成抗菌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药物。按开发年代可将喹诺酮类的药物分为三类:1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系1962年至1969年开发,主要药物有: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2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开发,以吡哌酸为代表,该类药物在抗菌谱、抗菌作用、体内代谢等方面均优于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主要药物有:新恶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3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后期以来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明显比第一、二代扩大,抗菌活性也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自1962年Lesher等发现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萘啶酸(nalidixicacid)后,许多科学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改造,1972年合成了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吡哌酸(pipemidiacid),1977年合成了第三代该类药物─—氟哌酸(nor-floxacin)。第三代又称氟喹诺酮类药物,从化学结构上看,几乎共同特点为在7位上连以吡嗪环,6位上引以F原子,其他部位稍加变化,从而提高了抗菌活性,比前二代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作用,降低了毒副作用。本文介绍几…  相似文献   

16.
1抗菌谱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悉复欣,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中抗菌作用较强的一种,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该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目前兽医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的一种,对下列细  相似文献   

17.
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支原体感染,但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其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克服耐药性的方案等进行研究。1抗菌机理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三代,第一代药物萘啶酸,第二代药物氟甲喹,而第三代吡哌酸即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是现在国内主要应  相似文献   

18.
氟喹诺酮类药是在喹诺酮类药物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或正开发应用于治疗畜禽疾病,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禽病临诊上一般用于治疗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伤寒、副伤寒、霍乱等。有报道用100mg/kg浓度氧氟沙星治疗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病,其治愈率达98%以上。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内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高及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但畜禽不宜长时间使用。此类药物抗菌性能较强,对肠道菌群的破坏性比较大,短期治疗使用,能消除有害菌及其分…  相似文献   

19.
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6):44-47
氟喹诺酮类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属广谱杀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某些支原体、厌氧菌均有活性。但相对而言,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效力不如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所有品种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MIC90为0.03~2μg/mL),对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的作用虽较肠杆菌科细菌差(MIC90为0.5~8μg/mL),但明显优于吡哌酸。在喹诺酮类结构中加入氟原子后增强了药物对细胞、组织的穿透力,使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吸收后也在体内广泛分布。加上抗菌谱…  相似文献   

20.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喹诺酮类兽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广谱抗菌药,随着该类药物使用量的增多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兽药残留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用于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但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比较繁琐,不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是一种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的快速筛选方法,但该法的检测限量高于欧盟所规定的最低检测限量;免疫分析技术是以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其特点是特异性强,简单、灵敏、快捷,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