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长白山区大花杓兰的野外资源,掌握了大花杓兰在长白山区的分布状况和物候特征,以及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为大花杓兰的保育及引种驯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大花杓兰     
大花杓兰董生健,卢通宁大花杓兰别名大口袋花、大花囊兰,属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省多见于海拔2000-2600米的林下灌丛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花卉,颇受人们的喜爱。大花杓兰花单生,呈紫红色。中萼片宽卵形,合萼片卵形,花瓣披针形,唇瓣几与花瓣等...  相似文献   

3.
幽兰生长白     
兰科植物在长白山有较多分布,目前已知的兰科植物有24属36种以及2个变种3个变型,包括斑花杓兰、大花杓兰、裂唇虎舌兰等。长白山的野生兰花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它们之中有许多种终年生活在阴冷潮湿的针叶林下,有的甚至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冻原带上。不同种类的兰花一般分布在不同的林间带中。红紫色花的大花杓兰主要分布在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杓兰花黄色,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下、  相似文献   

4.
杓兰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董生健笔者于1990年去甘肃省中部的黄香沟教学实习时,偶然发现了野生大花杓兰和黄花杓兰,通过几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认为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花形奇特、色泽美丽、现赏价值高;第二,根系发达,较喜水肥,分生力强,便于分株繁殖;第三...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有大花杓兰、紫点杓兰和山西杓兰3种,虽然种类比不上西南地区的多,但是"三姐妹"各有特色。北京地处华北腹地,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山地占六成以上,东北至西北有燕山山脉,西有太行余脉,东南部为平原。位于门头沟区东灵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米,而天安门的海拔仅37米,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存在巨大的海拔落差,以及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长白山区的大花杓兰生境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引种栽培大花杓兰的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土壤基质;采用4种光照强度及四种基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确定了光照强度在70%以上的疏松土壤基质中利于移栽成活;在不同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观赏效果评价,总体观赏价值能得到发挥,生长发育状况与栽植环境适宜度有关,在荫蔽、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下利于展叶赏花;采用分株繁殖,增殖系数可达4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法、样线结合样方法,调查研究杓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分布有17种杓兰属植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杓兰属植物资源的47.22%、73.91%。该区的杓兰属植物资源特有性较高,紫点杓兰、对叶杓兰、离萼杓兰、山西杓兰和西藏杓兰为世界广布种,其他12种杓兰均为中国特有种(占本区杓兰属植物资源的70.59%),特有种中,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四川杓兰为四川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2)岷江上游杓兰微生境较为多样,有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生境,巴朗山杓兰既分布于阳坡多石生境,也分布于针叶林下苔藓层较厚的半阴湿生境,无苞杓兰表现出明显的喜阳特征,而小花杓兰则生于密闭阔叶林下,其他杓兰大都喜生于半阴湿、地被苔藓层厚、腐殖质丰富的钙化土壤。(3)本区杓兰属植物分布于海拔1 700~4 150 m之间,海拔2 000~4 000 m是其主要分布区;广布性种类分布点位多、海拔跨度大,中国特有种类的海拔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杓兰属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野外自然分布的杓兰的分布、群落特征、数量、株高、冠幅、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土壤含水率、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环境特征进行测定,明确了野生杓兰分布及生长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杓兰在野外呈紧密的团块状分布;不同样地的杓兰植株高度、冠幅、叶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样地及相同样地不同植株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不同样地不同样点的土壤含水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杓兰表现出对光合有效辐射的趋近。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22,(1):114-116
报道了重庆市兰科1新记录种——离萼杓兰(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anch.),并对其形态进行详细的描述。离萼杓兰主要特征为:植株较小;侧萼片完全离生;唇瓣白色而有粉红色晕,深囊状,倒圆锥形,囊口周围具短柔毛。  相似文献   

10.
杓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因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杓兰栽培与繁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子。本实验采用rDNA ITS序列扩增技术和MEGA软件对滇西北的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存在显著的物种层面的专一性关系,即菌根真菌与杓兰属植物有较强的共生趋势。分离得到的菌根真菌序列已上传至 NCBI,登录号为 lcl51879、 lcl25153、lcl48033、 lcl38377、 lcl14203、 lcl24557、 lcl52287以及lcl46937。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对香格里拉地区的黄花杓兰、离萼杓兰、西藏杓兰等5种濒危杓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了rDNA ITS区段巢式PCR扩增,以了解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群落表现出较高的丰富多样性,共获得388个单克隆,涉及8个属的真菌(胶膜菌属、瘤菌根菌属、丝核菌属、念珠菌根菌属、毛壳菌属、角担菌属、层孔菌属和伏革菌属),还有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胶膜菌属(美胞胶膜菌)和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在多种杓兰属植物菌根中存在且占有较高的频率,高达20%,可能是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以上结果为菌肥的研制和杓兰属植物的栽培与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毛杓兰生境保护,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毛杓兰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坡度较缓的阴坡及半阴坡、腐殖质丰富的疏林地及郁闭度较低的有林地区域分布,且种群数量较少,林地郁闭度、坡向、海拔、土壤腐殖质对毛杓兰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黄龙观杓兰     
<正>黄龙风景区的五彩池与美丽优雅的杓兰同框,会组合出多么美妙的画面?彩池配杓兰是6月的黄龙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本文作者驱车7个小时,记录了各色杓兰在瀑布下、钙华池池埂上、钙华滩上竞相开放的盛况,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杓兰与彩池、流水、森林、雪山等自然景观构成的一幅幅唯美图画。  相似文献   

14.
<正>大卫氏马先蒿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物种丰富,是观赏植物的核心区。图为生长在冷杉林中的大卫氏马先蒿。摄影/梁启慧扇脉杓兰扇脉杓兰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的重要特征是长有扇形的大叶子。它以根状茎和带根全草入药,药名"扇子七",也是以外形特征命名。扇子七具有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等功效。摄影/刘华杰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6.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东亚兰、西姆比兰,是指兰属中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多年生草本,也是洋兰中最大型的种类之一。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它不但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而且又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杓兰种群适生林分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杓兰野生适生林分主要建群种种类、数量、密度、频度、盖度、高度、胸径(地径)等数量及结构特征指标,并对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浑河源野生植物丰富,对浑河源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分类,便于对食用、药用、花卉、饲料等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掌握,更便于今后对浑河源野生植物的科学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浑河源林区的不同落叶松林型中,从大型野生食用菌种类、蕴藏量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调查,明确了落叶松林下主要野生大型食用菌在浑河源林区的生长环境,找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经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杓兰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探究影响杓兰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为兰科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完整的杓兰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蛋白编码序列筛选,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利用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的氨基酸长度(Laa)、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及各基因密码子的第3核苷酸碱基含量,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Origin软件绘图。[结果 ]杓兰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第3位碱基富含A和T,GC含量仅为29%,ENC值介于37.92~61.00之间,密码子偏好性不强,ENC与GC_2及GC_3均呈极显著相关。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有34个,其中,29个以U或A结尾。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及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影响杓兰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然选择。对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编码光合系统蛋白基因的密码子具有相似的使用模式,编码其它类型基因的密码子则具有不同的使用模式,并最终筛选出最优密码子16个。[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自然选择是影响杓兰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并筛选出杓兰叶绿体基因的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能够对兰科系统发育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