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2.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是中国现有国家地质公园中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景观最有特色的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对其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借鉴国内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得出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应抓住当前海西旅游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特有的滨海火山地质景观开发旅游产品,并通过促销宣传,以实现公园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现有观光旅游产品档次、加快观光旅游产品更新等产品策略,开发既充分体现旅游区地方性和民族性、又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精品体系等旅游精品带动战略,以及多元化、多渠道的促销策略,以实现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含8大指标、20个评价因子的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了权重确定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该体系不仅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可以检查指导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发展,同时各地质公园也可以此为参照来开展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建设,以期推动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质公园在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地质旅游不繁荣。指出促进地质旅游的繁荣,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主体、客体、媒介3个方面,提出形成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华益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84-7386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旅游形象测量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地质公园具有"自然"与"公园"双重属性,其形象测量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形象测量方法。回顾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地质公园特点,认为在测量时必须遵循综合性、独特性及科学性三原则,构建了适合于地质公园形象测量的"天平"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阐述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理论(LAC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框架、前提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LAC理论在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中应用的步骤,确立了一个由现状—规划—监测—响应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结果表明,LAC规划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领域的一个缩影,可以为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雨炽 《安徽农业科学》2015,(8):193-194,199
通过对旅游吸引力模型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研究,在分析了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现状和问题之后,尝试提出了3种分别应对长、中、短期发展的新思维.通过这3种方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同时也挖掘其自身的经济潜力.不过,对于地质公园博物馆具体建筑的要求和功能区划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房县青峰山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青峰大断裂、岩溶峡谷、岩浆岩入侵和变质岩剖面四大类地质旅游资源。通过对周边和湖北省同类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对比评价可知,房县青峰山地质公园内地质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科普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76-8780
[目的]为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开发地质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4级生态旅游资源1处,3级生态旅游资源11处,2级生态旅游资源7处,1级和未获等级的多处;将该地质公园划分为5个旅游区域—刘家台、曹家峪、白龙、神星、满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值为满城镇〉曹家峪〉白龙〉刘家台〉神星。[结论]根据总体评价结果,结合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经营者和社区代表的意见认为:满城镇由于拥有抱阳山和满城汉墓景区,资源品位及组合条件好,距县城和顺平很近,交通便利,可首先开发;曹家峪以北方独特的规模比较大的温带溶洞风光见长,位居第二;白龙第三;刘家台、神星位居其后。  相似文献   

11.
侯迎  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042-2044,2046
从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旅游空间竞合、旅游需求及可持续旅游与地方减贫等方面总结了宁夏旅游研究及旅游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寻找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策略,提出了以下主要对策:需大力加强宁夏旅游吸引力建设;深入发展与周边省市及其他国家的旅游合作;打造特有旅游产品及塑造强有力的旅游品牌,对主体客源进行针对性市场营销,处理好淡旺季旅游产品差异化等;关注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地方扶贫问题,加强环境治理及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做好各个区域尺度的旅游规划并加以实施,促进管理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梧州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梧州会展旅游产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梧州会展旅游产品开发应对会展旅游的目标与产品进行定位,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来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会展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凭借,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以效益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思路,适应人与效益的要求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0-18062
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入手,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地理分布区域、开发形式,并从旅游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基础、时间基础、精神需求方面解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因。分析了乡村旅游现存的普遍问题,重点在于环境污染加剧、产品层次初级化且体验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缺乏乡村旅游人才。在此基础上就乡村旅游的创新性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强调应从开发者、经营者、游客、政府层面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开发诸如公益性角色体验类、乡村大学堂学习类、开心农场租赁类、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在营销策略上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推广手段、加强品牌建设;强调以多种方式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5.
李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72-674
在阐述目前国内旅游开发中色彩旅游品牌的打造及其影响和效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中色彩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应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现代科学色彩理论建立了"色彩旅游"体系,挖掘了色彩旅游的资源条件,提出了色彩旅游产品设计步骤和现实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深化、开发资金缺乏、生态旅游系统和谐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应创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系统、构建峡谷国家公园开发模式、开发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景区服务科技含量等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韶山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恶性竞争剧增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色与山水田园、湖湘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时代主旋律5种基本组合方式;确定了城区生态休闲、森林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乐园、农耕文化展示园、湖湘文化名人会所、仿古风情街、祈福节庆游、夜间激情游这9大旅游产品项目;构建了红色极品、文化名品、生态精品和会务新品这4品组成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打造了由旅游核心吸引物、支持产业、辅助产业和延伸产业这4类所组成的产业集群,并提出了新型产业模式下需要配套运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笑明  李同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5-5587
针对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对农民旅游者市场地位的忽略与漠视,采用市场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了邯郸农村居民的旅游需求和出游特征。结果显示:邯郸农民旅游者以中青年为主,出游目的主要为城市观光、商务旅游、宗教朝觐等,出游时间比较分散,出行方式以自助为主,对旅游产品价格敏感,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外出旅游存在一些困难。提出邯郸农民旅游市场拓展应将重点放在都市观光购物、农业科技演示学习、生态文明村参观、宗教旅游等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认为邯郸市农民是最主要的目标人群,开发重点应放在中年人市场和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提出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在产品、宣传、价格、服务4个方面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38-15540,15543
解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镇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势在于自然条件优越且物种丰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劣势在于发展水平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民技术水平低、经营和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机遇在于政策扶持,宁镇扬旅游区域的共同发展;威胁在于观念落后,经营秩序缺乏规范性。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江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强调其应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及分区,加强政府管理;整合山水组合优势,促进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生态农业资源,创新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