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姬松茸胡桃肉状菌是姬松茸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个病菌,该菌又称假块菌.我县栽培姬松茸大多在5月开始堆料,7月出菇,姬松茸栽培期的环境条件十分适合胡桃肉状菌的生长发育,且其生长速度比姬松茸的生长速度快几十倍,如在覆土前就发生胡桃肉状菌,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故在栽培过程中应引起菇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姬松茸又名小松菇、小松口蘑、阳光蘑菇、柏氏蘑菇,属中温偏高菌类,栽培的方式主要有袋栽、箱栽和床栽。食用菌专家研究出一套适合西北地区栽培姬松茸的技术,平均产量达每平方米6~8千克。利用工厂化栽培设备可实现周年生产,由此促进了姬松茸产业的发展。姬松茸是一种腐生菌,属于粪草生食用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赖吸收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3℃,在这个温度范围菌丝生长旺盛,洁白  相似文献   

3.
姬松茸也称巴西蘑菇,是我市夏季食用菌主栽品种,年栽培面积达257.2公顷,产量逾万吨。姬松茸生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尤其以胡桃肉状菌的危害特别严重,往往造成连年感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胡桃肉状菌又称假块菌、小牛脑、菜花菌,其病原菌是小孢德氏菌,属子囊菌亚门、散囊菌目、裸囊菌料、假块菌属,常在蘑菇、姬松茸、平菇的菇床上发生,必须根据监测预报,及时防治,以挽回损失。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灭菌,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发酵料的温度、菌丝生长势、染杂率、出菇周期、生物转化率、成本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中添加15%的杏鲍菇菌渣,即降低姬松茸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姬松茸采收潮数较多,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姬松茸生长发育的氮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培养料中添加氮源对姬松茸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菌时间,提早出菇,提高产量;各种氮源添加物对姬松茸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以豆饼粉为佳,其余依次为麦麸、尿素、硫酸铵,且有机氮化合物要优于无机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姬松茸特征特性和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基础上,从栽培季节、栽培设施、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堆制、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和转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地区栽培姬松茸的技术,其平均产量达6~8kg/m2。  相似文献   

7.
林宏泉 《福建农业》2009,(10):17-17
姬松茸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子实体粗壮,多数单生,少数丛生:菌盖斗笠状或半球形,直径5—10厘米,表面浅褐色到棕褐色,覆有纤维状鳞片;菌肉肥厚、鲜嫩:菌柄近圆柱状、中实、白色,基部稍膨大,柄长一般4—15厘米,直径1—3厘米,孢子暗褐色、光滑、阔椭圆形或球形,没有芽孔,菌丝没有锁状联合。生长在PDA斜面培养基上,菌丝洁白而浓密,气生菌丝多,长满斜面后在管壁与斜面接触处形成许多乳白色扭结。姬松茸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具备双孢菇栽培的技术及条件即可。  相似文献   

8.
为了引进适宜本地栽培的姬松茸品种,试验对4个姬松茸品种(薛瑞、姬1号、姬4号、姬5号)通过菌丝生长情况、发菌及出菇时间、子实体外观形态、产量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4号发菌较慢,但子实体大、产量在供试品种中最高;薛瑞发菌速度、子实体大小及产量也均较好。本地栽培姬松茸可以选择姬4号和薛瑞这2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料的处理 1、培养料要高温发酵 栽培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等的培养料需进行高温发酵。高温发酵有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两种。为确保培养料的质量和提高食用菌产量,以采用二次发酵法为佳。二次发酵法分两接段(前发酵与后发酵)。  相似文献   

10.
任志敏 《河南农业》2014,(19):38-38
<正>姬松茸栽培受到区域限制,加上种植上的难度,种植规模一直徘徊不前。笔者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姬松茸原种,针对豫北姬松茸栽培存在的技术问题,比较分析了姬松茸生物特性与栽培条件。试验是以春玉米中后期阴郁环境为草菇提供生长发育场地(发菌与出菇在同一场地),在春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发育期前10d进行地面堆积发酵培养料,把发酵好的基质铺垫在预先准备的畦里,进行播种发菌管理,待菌丝生长45,利用春玉米提供了温湿条件和遮阴环境进行出菇,从而达到粮菇双丰收、达到节本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调查了苏州地区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种类,其中害虫主要有多菌蚊、蘑菇黔虼蚤蝇等,病害主要有湿泡病、胡桃肉状菌、细菌性斑点病、蘑菇病毒病,生理性病害包括菌丝徒长、地雷菇等,并提出了苏州地区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姬松茸熟料高产栽培新技术,包括原料来源与配方、培养料处理、菌袋制作、菌丝培养、菌袋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发生特点 (1)胡桃肉状菌在蘑菇料内、料面和土层中都有发生。发生前培养料内往往发出刺鼻的漂白粉气味。始发时,出现短而浓密的白色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胡桃肉状的子囊果。子囊果破裂后,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继续危害,继而出现粒状的新生子囊果。菇床上发生胡桃肉状菌后,与蘑菇菌丝争夺养料,在杂菌发生区内产生大量胡桃肉状的子囊果  相似文献   

14.
德化县姬松茸栽培地区由于海拔高(550~840m),早春气温一般低于18℃,不利于培养料发酵和菌丝生长发育,晚秋低温早临又不利于子实体发育生长,而夏季无酷暑,恰好适宜反季节栽培。反季节姬松茸每年可栽培1次,6~11月份均可出菇,平均单产5.2kg/m^2,最高可达6.4kg/m^2。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德化县反季节姬松茸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栽培姬松茸的主要方法是培养料经过2次发酵后进行床架式栽培,为了探索一种用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较好出菇方式,该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杏鲍菇菌渣,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装袋,并进行常压灭菌,菌丝满袋后,采用2种出菇方式,一种脱袋后掰块覆土出菇,另一种直接袋内覆土出菇,通过调查菌丝爬土时间、生物学效率、出菇周期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脱袋掰碎覆土出菇方式效果较好,其菇型均匀,畸形菇少,生物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大钮扣菇和炭角菌(鸡爪菌)都是食用菌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都是寄生性病害,它们寄生在食用菌的菌丝上,吸取食用菌菌丝的营养,一旦病害在菌筒或菌床上发生,菌筒或菌床感染部位就不再出菇。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姬松茸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为菌根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一般形成圆形或环形菌根蘑菇圈或环形菌环。过去我国栽培松茸一般采用清理松茸发生林或用日本广岛隧道式松茸栽培法,产量低,周期长,需7个月的时间。 古田县玉田食用菌研究所采取发酵栽培姬松茸。以稻草、芦苇、牛粪、棉籽壳、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地区栽培姬松茸因早春气温低,不利于培养料发酵和菌丝生长发育,晚秋低温早临不利于子实体发育生长.而采用反季节野外薄膜菇房栽培,每年栽培t次,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培养料发酵质量正常,却出现低产甚至失收的.笔者经多年实地调查,现就其失败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金针菇采收完毕后产生大量的金针菇菌渣,可用于姬松茸栽培制袋,实现循环利用。一、袋料配方姬松茸制袋培养料配方:金针菇菌渣40%、锯末20%、棉子壳10%、牛粪15%、谷壳5%、麸皮5%、钙镁磷肥1.5%、石灰2.5%、石膏1%。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是我国近年引种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天津地区适于春季栽培,可用作物秸秆、畜禽粪等作为培养料,堆制发酵后进行栽培与播种,然后覆土与出菇。同时要做好出菇前后与采后的管理工作,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