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西部地区降水量小且年降水变幅大,历年造林保存率均不高,因此适地适树尤为重要。该研究对辽宁8个常用造林树种的叶片角质层厚度、细胞内外水比例、叶片保水能力以及根深度、根系吸水能力进行了调查检测,按各指标对干旱耐受力的不同影响程度分别采用YAAHP软件进行分层次多因素分析及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侧柏是辽宁西部瘠薄山地中最好的造林树种,在土壤较薄的地区适宜种植山杏,在土壤瘠薄的山地不宜种植刺槐、沙棘、柠条。  相似文献   

2.
辽宁朝阳市建平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林地土壤瘠薄,质地较差,刺槐为该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总结了提高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朝阳地区以山地为主,山地土壤贫瘠,荒山面积大。本文分析了3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分别总结了3种造林技术的优点和具体应用,提出了提升荒山造林效果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荒山造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处理后的工业污水能否用于荒山绿化.在张家口市桥东区水泉沟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一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灌溉措施,对臭椿、火炬树、四季玫瑰等3个树种进行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其株高、地径和冠幅等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过对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工业污水(50%)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沿江低丘地区的次生林地进行林分调查、立地类型划分以及散生树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立地条件差,可供更新改造的树种较少,湿地松、火炬松、麻栎等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在该地区可全面造林;毛竹、香樟、枫香、泡桐等喜土层厚、土壤湿润肥沃的树种,可在山脚、洼地小面积造林;白榆、大叶榉等喜湿润肥沃石灰性土壤的树种,不能在该地区全面造林;此外,一些抗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散生树种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渭河流域山高坡陡、土层瘠薄属造林禁区,刺槐适合在该地区种植且长势良好。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找到了渭河流域浅山区适用造林树种,为该地区绿化造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地区的山地造林工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关中地区的山地气候、土壤等等自然条件分析,在合适的时间段选出适宜在关中地区的山地种植的树种进行造林计划,这样做才能保证林地的成活率以及山地林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00,(2)
1.适地适树是指应该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如刺槐、马尾松、臭椿等树种耐干燥,适宜栽在瘠薄的土壤上;柳树、枫杨等适宜在低湿的地方生长;泡桐、杨树、白榆等树种适于平原生长,在山地则生育不良。因此,造林应选择“乡土树种”,即在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树种。2.造林时间春季造林宜早,在土壤化冻后就可以进行。因为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复苏。所以,  相似文献   

9.
鱼鳞坑整地的造林模式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土壤情况差、不够肥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经过实践,鱼鳞坑整地、容器苗栽植的造林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瘠薄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是解决丘陵、山地地区造林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鱼鳞坑整地的概述,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阜新为代表的辽宁西部干旱地区,树木的种植难度较大。将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应用到植树造林工作中较为必要。本文分析了辽宁西部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土地及树种的选择、整地施肥与造林技术的应用,以及栽培与抚育等方面,对造林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辽宁西部干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凤翔县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渭北黄土台塬西部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干旱,土层稀薄,适生树种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为了解决石质山地的造林难题,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石质山地特点及多年的山区造林工作经验,从提高规划设计、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等方面总结石质山地造林技术,以期提高当地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2.
辽西半干旱区域的侧柏育苗与相关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属于乡土树种,由于其寿命较长,且具有理想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耐瘠薄和耐干旱区域,加大侧柏的种植力度,其生长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因此,侧柏主要生长在丘陵山地、石质裸岩地貌。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辽西为半干旱地区,当进行侧柏的种植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先进行侧柏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然后对辽西半干旱地区侧柏育苗技术予以阐述,最后研究其相关造林技术,意在改善此区域整体自然环境,以促进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樟子松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又名海拉尔松,分属裸子植物门-松科-松属。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耐严寒,-40℃低温条件能正常生长;喜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和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上生长良好。树形挺拔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同  相似文献   

14.
砾石戈壁是西北干旱荒漠区的一个重要土壤类型,其土壤含量少、瘠薄、肥力差,导致造林成活率较低,常规造林方式是换土,但造林成本高、投入大,给造林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耐瘠薄乔木生态树种的选择,采用无纺布袋换土造林技术,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大大降低了造林成本,解决了砾石戈壁区乔木林栽培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5.
西部沙樱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林木种苗站于2002年开始引进西部沙樱,通过7年的观测调查发现,西部沙樱适应本地区环境条件,具有速生、抗风沙、耐干旱以及耐土壤瘠薄和盐碱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西部沙樱的引种是成功的,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和治沙造林树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穗槐又称棉槐、紫花槐,是蝶形花科紫穗槐属的落叶灌木。紫穗槐是喜光树种,生长快,萌蘖能力强,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水湿。根系发达,具有根瘤菌,可改良土壤,固土保水作用强。栽植技术简单,繁殖容易,见效快,用途广,深受群众喜爱,是辽宁地区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的主要树种。该文对紫穗槐在辽北地区的育苗做了论述,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种苗优良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沙土上形成纯林。樟子松是阳性树种,非常喜光,具有抗寒、抗风沙、四季常青、速生等特性。因而是"三北"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8.
选择能适应生态环境的适生造林树种是造林成功的1个关键因素。在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易县旺龙沟流域,以常见的14种造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自然环境下不同树种的主要分布区域;并在各树种的主要分布区,每树种确定10株2~4 a生的幼树,在主干及主枝枝条中部选择成熟叶片作为测定样品,分析了其叶片束缚水/自由水与所处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与树种耐旱性的关系,可为该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集中分布在丘陵的部位不同;各树种鲜叶的束缚水/自由水与其对应所处土壤的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叶片束缚水/自由水越大,植物的耐旱性越强。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在丘陵山地上部保留下来的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受气候恶劣、土壤瘠薄等因素的影响,辽西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荒山造林一直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重点及难点。该文总结了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及方式选择、造林及造林后管理等方面,为提高辽西地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选择当地造林常见刺槐、山杏、侧柏3种乡土树种开展了造林试验,通过对成活率、保存率、当年苗木新梢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树种在阳坡和阴坡上的造林效果也表现不同,整体上以阴坡的造林效果好于阳坡的效果,各树种以刺槐的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最大,说明刺槐的适应能力强,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荒山上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也可以根据当地造林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造林树种的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