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而冬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84%~90%。山东省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冬小麦在种植生产过程中,易受到虫灾害、倒伏及旱涝、冻害等气象灾害的威胁。2013年5月25—27日,山东省多地遭遇狂风暴雨天气,全省冬小麦倒伏严重。在小麦倒伏后田间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样品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冬小麦倒伏的原因,并给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超过900万亩。小麦生育期较长,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近几年全市冬小麦上的冻害频发,致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害受阻导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是可以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粮食作物,本文以山东省鲁西南冬小麦种植为例,围绕山东省冬小麦种植的全过程介绍冬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全面提高冬小麦种植的有效性与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倒伏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及红边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6):673-676
倒伏已成为影响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实时监测倒伏胁迫对小麦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不同倒伏级别处理,利用光谱观测数据,分析了倒伏冬小麦光谱和红边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倒伏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较正常小麦整体增高,近红外波段比可见光波段增加明显,且倒伏级别越大反射率越高,表明冬小麦受倒伏胁迫后,冠层光谱对其响应敏感;倒伏小麦红边位置发生蓝移,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则呈增大趋势。因此,可利用高光谱技术实现对冬小麦倒伏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冬小麦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广泛种植,但该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量较少,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高峰期往往与冬小麦需水期错位,严重制约小麦生产。冬小麦一般在每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这段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经常遭受春旱、初夏旱,有时甚至伴随高温,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发育和成熟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矮抗58小麦具有高抗倒伏、抗寒、抗病和高产的特性,在河南省广泛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达五千年,也是我国粮食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因此在农业现代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冬小麦在本地区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因气候等方面的因素,盐山县冬小麦的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冬小麦种植现状目前我国冬小麦的种植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省。冬小麦是河北省重要粮  相似文献   

7.
刘领地 《河北农业》2006,(11):19-20
冬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最大障碍。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籽秕,籽少。倒伏减产的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间关系密切,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拔节之后,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开花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以上,防止冬小麦倒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小麦倒伏除本身品种特征特性外,栽培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种植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冬小麦种植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不同因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垦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限制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倒伏危害,本文提出合理密植、促控结合、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低倒伏危害,促进冬小麦连年增产的目的。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冬小麦抗倒伏栽培措施,以期对今后冬小麦生产中更好地采取措施抗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面样方调查的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小麦倒伏信息,对于农业部门指导小麦倒伏后的农业生产、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鲁西、鲁西南地区小麦倒伏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小麦倒伏前后两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数据,探讨了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小麦倒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小麦灌浆期不同组分的光谱特性,解释了倒伏小麦光谱变化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倒伏小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特点,寻找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的敏感波段;最后,利用敏感波段建立植被指数,讨论了小麦倒伏发生程度的遥感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长达五千多年。目前主要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播种面积仅于水稻,为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改进小麦生产技术,探索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途径。总结出以下高产种植技术:1是科学确定主导品种,要选用优质、丰产性、适应性逆性好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对河北省冬小麦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综述。河北省的冬小麦一直是河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冬小麦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栽培技术、灾害应对与预防、前景分析。冬小麦顾名思义冻害对冬小麦来说是最需要克服的灾害。本文的灾害的灾害预防部分主要对冻害的预防和防制进行了论述。冬小麦是小麦的一种,栽培技术与常规小麦也有一些区别。小麦这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产量以及经济价值的前景分析也是尤为关键的。河北省是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所以对于品种和生育期播期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集约化种植下存在耕地质量差、生产管理粗放、水肥管理技术不配套造成的水肥投入量过大、作物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统筹安排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达到小麦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技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年产粮食量巨大。而小麦则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有冬、春小麦之分。冬天气温较低,给冬小麦的种植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加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会给冬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冬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如何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就成为一道重要的研究课题。冬小麦栽培过程中,精细、科学的田间管理是保证其产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强细节管理,从冬小麦栽培种植的各个流程进行优化改善,保证冬小麦良好的品质,不断增加粮农的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主粮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对于山东、华北地区,在积温条件的控制下,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本文从栽培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冬小麦生长的整个生理过程,以及种植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帮助种植者探索并总结技术方法,实现冬小麦生产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济宁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适宜的气温、水分和充足的光照是保证冬小麦丰收的重要因素.同时,评价了气象要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旨为济宁市冬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县常年种植粮食作物18.67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是中国小麦生产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有豫北粮仓之称.10月上中旬是滑县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期,翌年6月上旬收获.冬小麦生产播种是基础,肥水管理是关键,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冬小麦生产实现了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农户调查和定点试验的方式,对2017年曲周县冬小麦大面积倒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冬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农户调查的37块小麦田,有83.8%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平均倒伏率为51.1%;冬小麦播种量、灌溉次数、施氮量和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均与倒伏率呈显著的正相关;鲁原502的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和倒伏率均显著低于河农827,抗倒性优于河农827。定点试验中,双高处理和精准处理的倒伏率显著低于农户常规管理(CK);灌浆期发生倒伏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千粒重,倒伏率越大,减产越严重。因此,生产上可通过种植抗倒品种、降低播种量、减少灌溉次数、采用高产高效技术和氮素精准管理等措施,提高冬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冬小麦对温度与气候具有很高的要求,冬小麦一般适合在高海拔、高寒地区种植,由于冬小麦产量比较低、不稳定。整年播种面积应该在21万亩左右,占整个播种面积的7.9%。文章阐述了冬小麦,论述了小麦播种前准备,进而对小麦播种前准备、抢时早播、麦苗后期管理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