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杂交稻制种产量。本文就柱头长、柱头外露率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柱头外露性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数量性状;柱头外露率的广义遗传力高,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互作;花柱长,柱头长和柱头宽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选择高柱头外露率的保持系可选育出高异交率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花色的观赏向日葵杂交后代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以舌状花黄色和白色的观赏向日葵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F1自交,获得F2花色分离群体,分析2个群体后代花色及柱头色分离情况,并对株高、盘径、叶片数、舌状花瓣数、分枝数、柱头色及舌状花瓣色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杂交后代F1舌状花均为黄色,F2均分离出4种花色,表明亲本黄色由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F1的柱头均为紫色,F2分离出绿色和紫色,分离比例约为1:3,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柱头紫色是由独立等位基因控制的,属于质量性状,柱头紫色对绿色是完全显性;2个群体中超亲分离现象一致,其中分枝数和叶片数高于亲本范围,舌状花瓣数低于亲本范围,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在中亲优势分析中,YW比WY群体中亲优势明显;F2性状相关性表现基本一致,株高与花瓣数、分枝数和叶片数,盘径与花瓣数和分枝数,花瓣数与叶片数和分枝数,分枝数与叶片数,花色与柱头色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对不同花色杂交后代重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探讨,为观赏向日葵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离矮牵牛DFR-A基因,研究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规律和酶活性变化,为花色素苷合成的结构基因分离及其他研究奠定基础。基于已公布的矮牵牛DFR序列,直接从矮牵牛花瓣中分离了DFRA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不同器官中的DFR酶活性。(1)矮牵牛DFR-A基因cDNA序列为1473 bp,该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2)DFR-A基因在矮牵牛各种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花药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初开和盛开花瓣中,各期花蕾中的表达量都较低,而在叶中表达量最低。(3)DFR酶在叶片及花药中几乎无活性。在初开花瓣中达到最高峰。(4)除花药以外的部位,DFR酶活性与DFR mRNA浓度存在线性相关性。矮牵牛DFR酶活性主要受转录调控,活性在初开花瓣中最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卉园艺》2013,(14):58-60
中国茶花登录委员会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610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邮编:650204电话:0871-5223702联系人:王仲朗主要特征描述:花桃红色,半重瓣至松散牡丹型,花径11~13cm,花瓣13~23枚,3轮着生,半重瓣型雄蕊发育良好,集于花心,雌蕊柱头分裂至基部。松散牡丹型花瓣曲折直立于花心,雄蕊分束夹于曲折花瓣中,雌蕊多数退化。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下勾,长9.5~12cm,宽3.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花期1~2月。  相似文献   

5.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解析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我们以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沉默等技术,在矮牵牛中克隆和鉴定了一个影响花瓣呈色的基因RCW。不同矮牵牛组织中进行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雄蕊、雌蕊、花瓣、叶片、根、茎、萼片中都表达,但是在花瓣中的表达随着花瓣发育逐渐增强;并且受到AN1、AN11、PH3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在矮牵牛品种M1×V30中进行RNAi沉默RCW基因的表达,其花瓣中的pH值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花瓣呈现更深的紫色。对RCW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内质网、高尔基的膜系统上,表明其可能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过程。因此,RCW基因在矮牵牛花瓣细胞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调控花瓣液泡中的pH环境,从而影响花瓣的呈色过程。本研究为全面揭示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今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变植物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彩练’单瓣型。花蕾卵形,花近平伸,单瓣型,花朵中,红色(41B),花瓣内侧有紫黑色卵形斑。柱头红色,心皮毛稀疏,花盘紫红色,部分包被,晚花。‘洮绢’单瓣型,淡黄(11C)色,花瓣基部具卵形紫色斑块,雌雄蕊正常,花盘及柱头浅黄色,心皮被毛。花朵淡香。有侧蕾,兰州5月上旬开花,中花,花期10~18天。‘云鄂粉’单瓣型。花粉蓝色(71-A)。中型花。侧花蕾1~2个,花瓣质地厚,舒展,边缘略缺刻。花丝桃红色,花药金黄色。柱头乳黄色,心皮5,被毛,  相似文献   

7.
改良TRIZOL试剂法提取矮牵牛衰老花瓣总R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从矮牵牛衰老花瓣中有效提取总RNA,是研究调控矮牵牛花瓣衰老相关基因逆转录PCR(RT-PCR)及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前提.矮牵牛衰老花瓣富含色素等物质,提取时对传统的Trizol法进行了改良.利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总RNA的完整性和浓度进行了检测.总RNA经电泳检测后,28S和18SrRNA条带清晰可见,且两者亮度比在1.0-2.0之间;总RNA用DEPC处理水稀释后,紫外吸光度D260/D280在1.75;经RT-PCR后,电泳检测,出现了清晰的目的条带.改良的Trizol试剂法能有效提取矮牵牛衰老花瓣RNA,且提取的总RNA可经RT-PCR成功的扩增出目的片段.  相似文献   

8.
水稻柱头外露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柱头外露性状是三系、两系育种体系中决定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研究;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分子定位研究;以及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改良研究.仅为育种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园艺》2013,(12):54-55
主要特征描述:植株生长迅速、强健,根系发达。嫩枝及叶背面密被白色柔毛。叶椭圆形,长8cm,宽5cm,深绿色,表面有光泽,叶缘锯齿较浅。花单瓣型、紫红色,花径5cm,萼片边缘褐色膜质,花瓣6~8枚,雄蕊多数,花药金黄色,柱头3裂、浅裂。花期1~3月。不结实。  相似文献   

10.
胡萝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田间发现的胡萝卜雄性不育株作了调查与观察,并与可育株作了形态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胡萝卜雄性不育株占群体总株数的0.786%。(2)不育花花瓣为绿色,雄蕊为绿色瓣花型,不完全花瓣状,无花丝,花粉;花柱,柱头及子房完全被花瓣状结构所包裹,不易被发现。可育花花瓣为白色,花丝细长,白色,白色花药肥厚,布满花粉;花柱、柱头及子房明显。(3)观察至不育株育性对温度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以最佳的选育途径育成新的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设计了2种选育途径获得新的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即连续自交保留不育株分离株系和在不育株分离株系系内兄妹交2种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观赏性状的纯合效果,并对不同世代矮牵牛进行花径、花葶、株高的调查。结果表明BC2F2代系内兄妹交和连续自交的花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8.26%和6.13%,BC3F2代系内兄妹交和连续自交的花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0%和2.15%。随着世代的增加,自交的变异系数逐渐变小,基因型纯合速度更快。连续自交比系内兄妹交的变异系数小,连续自交是获得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的最佳选育方法。发现优先模式,加快矮牵牛的F1代选育进程,为矮牵牛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园林绿化废弃物花木基质对矮牵牛生长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堆肥处理后,园林绿化废弃物是一种自然环保的花木基质。本研究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草炭、珍珠岩素土进行配比组成新型绿色基质,进行矮牵牛的盆栽试验。通过五种不同配比的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矮牵牛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得出园林绿化废弃物生产花木基质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不同配比的基质对矮牵牛的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最优基质配方为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物︰素土=3︰7。这为未来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生产花木基质代替草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是研究植物芳香性状的理想材料,但目前有关芳香型矮牵牛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较少,为建立芳香型矮牵牛的高效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特异挥发苯环类物质的芳香型品种‘Carpet Blue’为材料,进行了表面消毒、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芽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C2H5OH)漂洗30 s,再用5%次氯酸钠(NaClO)消毒8 min,表面消毒效果最好,无菌外植体获得率可达93.75%;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可达100%,且能分化出健壮的不定芽;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4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14.67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吲哚丁酸(IBA),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达37.67条,平均根长达2.61 cm,生根指数最高,达9.82,单条不定根最长可达5.22 cm;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2.5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的高效再生体系,为后续通过转基因手段研究苯环类挥发物质的代谢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小麦京冬8号为母本,八倍体小黑麦劲松5号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在对杂种F1代和亲本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亲本和杂种F1代的叶表皮及气孔亚显微形态进行比较,得知3种供试材料叶表皮亚显微形态共同的特征是有气孔器、长细胞和毛细胞,细胞排列与叶脉平行,但母本普通小麦的叶表皮细胞轮廓清晰,排列较为整齐、光滑,气孔排列呈直线,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有长短不一的刺毛;父本八倍体小黑麦的气孔周围有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嵴状凸起,气孔呈长方形、较大,排列方式总体也呈直线型,保卫细胞非常明显,但刺毛极少且短;杂种F1代无论是叶表面还是气孔的亚显微形态都与父本更相似,所不同的是叶表皮有刺毛,气孔大小介于两亲本之间。杂种F1代与双亲在形态学、叶表皮及气孔超显微形态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超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可以作为区分、鉴定远缘杂种和亲本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方法从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中克隆了MADS盒基因pMADS4,进行了全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到的基因与发表的序列同源率为100%.该基因长度为910 bp,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盒基因的结构,该蛋白序列与玉米(Zea mays)ZAG3、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DIMADS18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GL6的同源性分别为64%、64%和61%,说明pMADS4是AGL6在矮牵牛中的同源基因,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都促进开花并且调节花器官形成.进化树分析显示,AP1/AGL9亚家族分为SEP、AGL6和AP1三个分枝,且AGL6分枝又进一步分为三组,分别与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类群相对应,预测通过分离植物的AGL6同源基因可以准确的判断植物所属类群.通过蛋白预测说明pMADS4蛋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具有结合DNA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SSR分子标记的大豆杂种优势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杂种优势可显著提高大豆单产,但亲本的创制及杂交组合的配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导致杂交种组配工作存在盲目性,强优势大豆杂交种的产出周期较长。针对上述问题,以中国东北部和国外的43份亲本为材料,利用经过筛选的14个大豆产量性状相关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结果发现,所用SSR标记共扩增出31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2143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幅为2.0000~4.0000;主效基因频率为0.4419~0.9302,平均为0.6817;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98~0.6101,平均为0.404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214~0.5272,平均为0.3280。根据遗传距离将43份亲本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25个杂交种的35份亲本材料分属于2个类群;且27个杂交种的39份亲本材料为国内和国外材料之间配制的杂交组合,反映出中国东北与国外材料之间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对本研究所用的杂交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在0.4~0.6时杂种优势利用效率较高。上述结果为优异亲本的选育方向和强优势杂交种亲本的合理组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 comparison of two male sterility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in wheat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hybrid performance. Seventeen hybrid combinations based on Triticum timopheevi cytoplasm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genetically equivalent CHA-facilitated combinations. The same set of restorer lines was used as parents in CMS- and CHA-based hybrids to maintain genetic equivalenc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aimed at study of female line behavior and crossed seed production, the CHA treated lines show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heights whereas CMS lines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The two system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in sterilizing rate. The outcrossing percentage of the CMS lines was almost twice that of the CHA treated lines.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the crossed seeds on CMS lines was greater than on the CHA treated lines and control. On average,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seeds on CMS lines was double that of the CHA treated lin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effective outcrossed seeds in CMS lines was 3 times more than that from CHA treated lines. The secon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the hybrids derived from the two systems of male sterility. A total of 40 entries including 20 hybrids and 20 parents were evalua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mean grain yield of the CMS-based hybrid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HA-based hybrids,the B and R lines. All the CMS-based hybrid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in yields than their better parents whereas all the CHA-based hybrids, except two,showed no 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es over their better parents. Possibl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CMS- and CHA-based hybrid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亲本自交系的灌浆特性与氮素运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从锋  赵明  刘鹏  张吉旺  杨今胜  董树亭 《作物学报》2014,40(11):1990-1998
大田试验条件下,选择我国1960s、1980s、2000s三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玉米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骨干自交系灌浆特性及氮素运转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代品系(P<0.05),且不同年代品种产量提高与其亲本产量密切相关(P<0.05),亲本自交系产量提高与其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粒重变化研究表明,当代亲本自交系的灌浆速率呈先慢后快的趋势,籽粒灌浆的积累起始势(R0)较高,灌浆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max)延迟,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max)和最大灌浆速率(Gmax)明显较高。当代亲本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日增干重,其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贡献率均高于1960s自交系,且在高密度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当代亲本自交系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总量(P<0.05),氮素输出率、贡献率的优势不明显(P>0.05),而氮素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1960s自交系(P<0.05)。表明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骨干自交系籽粒产量及氮效率得到同步提高,这与其自身较高的籽粒灌浆能力和物质运转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依赖性派生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仿育种是一快速、高效、针对性强的(改良)育种方法,但是根据最新国际保护公约规定,所育品种属于依赖性派生品种,侵害了原品种权人的权利。改良品种与原品种的遗传差异多大才算是依赖性派生品种,目前国内外没有标准。以BA为母本,以H28、昌7-29、502、P138、齐319、连87、吉853、京2101、京343、京832为父本组配了10对同母异父玉米杂交组合,研究了杂交组合两两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遗传差异在20%以下的组合,父本之间具有明确的血缘关系;遗传差异在20%~30%的组合,父本之间有40%具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占60%;遗传差异在30%以上的组合,父本之间全部没有血缘关系。无论两父本之间是姊妹系,还是其中一个父本是用另一个父本回交2次改良而成,用它们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遗传差异都在10%以上。通过回交3次改良的组合,与原组合之间的遗传差异在10%以下。因此,将遗传差异小于10%作为判断是否是依赖性派生品种的DNA指纹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