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健康苦豆子植株中分离到214株内生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筛选到4株内生真菌产喹诺里西啶碱.用3种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亚大茎点霉属(Macrophoming)、卵形孢霉属(Oospora)、镰孢霉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并筛选内生真菌35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菌株发酵物进行检测,并结合选择性离子质谱(MS)进行确认,从中获得1株能产紫杉醇前体物质巴卡亭Ⅲ的菌株Z-1;利用ITSrDNA通用引物对产紫杉烷类物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结合菌落特征、孢子与分生孢子梗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Z-1产巴卡亭Ⅲ的量约为39μg/L;形态和分子鉴定分析判定Z-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真菌。[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物内生真菌产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种类多样性和产紫杉烷类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先在MS培养基上对蛇足石杉的茎、叶和孢子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然后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分别对茎、叶和孢子离体培养中产生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最后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头孢霉属、酵母属和束梗孢霉属;从叶中分离出2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头孢霉属和青霉属.  相似文献   

4.
沙地云杉内生真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沙地云杉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方法]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沙地云杉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结果]从沙地云杉各部位样品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46株,其中有21株未产孢,经显微镜形态观察鉴定,产孢的125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1个属,其中交链孢属为优势属,分离频率为34.93%。[结论]沙地云杉不同树龄、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和种群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毅  伍斌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4-4506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野生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地下茎、茎、叶组织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48株,鉴定出46株,分别属于12属、7科、5目、2纲,另外两株因不产孢未被鉴定。在鉴定的12属内生真菌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属,其次是顶枝孢属(Acremonium)和枝孢霉属(Dacylium);从栽培品种瑞昌山药(Dioscorea spp.)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0株,分别属于4属、4科、3目、2纲。在鉴定的4属内生真菌中,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4株,拟茎点霉属(Phomopsis)3株,青霉属(Penicillium)2株,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1株。结果显示,野生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瑞昌山药。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微生物修复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从Pb、Cd污染蔬菜土壤中筛选出2株耐高浓度Pb、Cd的真菌1号(耐pb)和2号(耐Pb和Cd复合污染),经鉴定分别为产黄头孢霉(Cephalosporium chrysogen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将这两种菌接种到Pb、Cd污染的土壤中.均能促使土壤Pb、Cd向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转化,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沙冬青、老瓜头、甘草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来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出内生真菌的数量,以根部最多,其次是茎部,叶部最少.合并形态相同的分离物,分离出的124株内生真菌除24株无孢菌属外,经初步鉴定分属于13个属,卵形孢霉属(Oospora)和串珠霉属(Monilia)各占18.63%;交链孢霉(Alternaria)占12.96%;间毛孢霉属(Septosporium)占10.53%;镰孢霉属(Fusarium)占9.72%;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束丝菌属(Ozon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地霉属(Geotrichum)、亚大茎点菌属(Macrophoming)、丝核菌属(Rhizoctonia)分离数均小于5%.以4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出5株高活性拮抗菌株,抑菌带宽度达14.99m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滇重楼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能力,采用切块法分离内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初步鉴定内生真菌,采用对峙试验法分析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滇重楼植物中分离到98株内生真菌,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归属于4个目,6个科和12个属。分别是根霉属(Rhizopus)、镰孢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束丝菌属(Ozonium)、组丝核菌属(Sclerotium)、青霉属(Penicill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梳霉属(Kickxella)、筒孢霉属(Cylindrium)、刚毛孢属(Pleiochaete)、小单头孢霉属(Acremoniella)及孔球孢属(Gilmaniella)。对植物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抑菌效果的共有8株,其中PPC-78和PPC-43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强,PPC-43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93.67%和82.31%,而PPC-78的抑制率分别是93.55%、100.00%和95.88%。  相似文献   

11.
卢萍  霍红雁  钱亚光  李松  牛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44-4546,4574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出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是否产生苦马豆素,进而深入研究植物的毒性与内生真菌的关系。[方法]用化学方法从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菌丝体样品中提取苦马豆素,并对样品的分子离子结构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样品中均含与标准品苦马豆素相同的质荷比m/z为174的特征峰,从而确定了样品中含苦马豆素;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苦马豆素的含量在24~100μg/g。[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能产生苦马豆素,认为植物的苦马豆素毒性应与该内生真菌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研磨法,从烟田杂草中分离得到4种对烟草病原真菌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真菌。对峙试验发现,内生真菌覆盖或包围病菌,病菌菌落与对照比较均减小。镜检结果表明:赤星病菌不产孢,根黑腐病菌产孢,孢子大小比正常的孢子小4.872μm×31.84μm;镰刀菌只产生厚垣孢子,病原菌菌丝生长畸形,严重影响了病原真菌的生长。这一研究成果为寻求烟草病害的生物防治扩大了拮抗菌的筛选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油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油菜的不同组织内分离内生真菌,研究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从油菜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其中2株(WG5和WJ2)对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黄斑叶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而且其发酵滤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对病原真菌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结论]油菜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为新型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芦荟内生真菌的资源情况和种群多样性。[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新会、珠海、潮州、东莞、深圳以及广州市的番禺和黄埔的库拉索芦荟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诱导产孢试验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分别从210块芦荟叶组织和210块根组织中分离到27株和16株内生真菌,带菌率分别为12.86%和7.62%。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真菌属于5个属。Aspergillus、Penicillium和Trichoderma的出现频率均大于0.95%,为芦荟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而Colletotrichum为新发现属。珠海和潮州的芦荟内生真菌最多,出现频率均为7.14%。从库拉索芦荟叶和根中均分离到Aspergillus和Penicillium,而Colletotrichum和Trichoderma只在芦荟叶中分离到,Chaetomium则只从根上分离到。[结论]不同地点和不同部位的库拉索芦荟组织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药用蕨类植物狗脊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药用蕨类植物狗脊的内生真菌。[方法]首次从蕨类植物狗脊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果]从狗脊的根、茎、叶中共分离获得14株内生真菌,分属于3纲4目5科7属,多数属于半知菌,拟青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为优势属,分别占总株数的28.57%和21.42%。狗脊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组成存在差异。狗脊根、茎、叶分离内生真菌的频率顺序为:茎>根>叶,拟青霉属也是狗脊根、茎和叶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类。[结论]该研究丰富了内生真菌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6.
冀玉良  李堆淑  朱广启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13-8915,8982
[目的]揭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从丹参根、茎、叶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商洛丹参根、茎、叶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归属于5目7科19属。其中根部最多,分离到64株12属;茎部次之,分离到50株12属;叶部最少,仅分离到12株5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既是整个植株的优势菌群,也是根部和茎部的优势菌群。[结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一性,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丹参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可为开发利用丹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端  郭利伟  殷红  丰慧根  李延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40-10341
[目的]探索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黄檗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及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可能产生小檗碱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培养后提取物采用KBr涂片法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并以氘代甲醇为溶剂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后进行初步形态学分类。[结果]从黄檗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BBH6可能产生小檗碱:通过扩大培养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终确定内生真菌BBH6能够产小檗碱;该菌株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暗色,多细胞,由横纵隔膜分成砖格状,依据真菌形态分类法,该菌株应归属于真菌门的交链孢霉属。[结论]该研究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蛇足石杉体内分离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取野外采集的蛇足石杉的叶、茎和根进行表面消毒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分离出内生真菌后进行摇瓶发酵,超声提取其发酵产物,以DTNB法检测其发酵产物在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从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9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液进行体外AChE抑制活性检测;共有31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体外AChE抑制活性,抑制活性较强的有13株,抑制率在50.2%~80.5%。其中从蛇足石杉茎部位分离得到9株,叶部位分离得到4株。[结论]从蛇足石杉体内可分离出内生真菌,该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这可能是寻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国强  樊明涛  方江平  钟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34-11135,11185
[目的]探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方法]从西藏特有藏药植物砂生槐的根、茎、叶、种子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从砂生槐中分离获得68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4纲6目7科14属;不同产地砂生槐以及砂生槐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砂生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蒲公英中筛选对禽类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得到内生真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药用植物蒲公英的根和叶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分别记为PG1、PG2和PG4。初步鉴定PG1属于镰孢霉属,PG2和PG4属于卵形孢霉属。它们的发酵产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其中,PG1的发酵液与PG2菌丝体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与2种常用禽用抗生素抑菌效果相当。[结论]蒲公英内生真菌在禽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