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片形吸虫病是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的寄生虫病。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是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据本地的资料和以往的研究显示,广西主要是大片形吸虫。由于国内外对肝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多,对大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少,使得国内一些研究未能注意到这两个种的虫在对动物的致病性及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3.
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是一类寄生于反刍动物(水牛、奶牛和羊等)肝脏胆管的寄生蠕虫.片形吸虫有两个种(图1),分别为肝片吸虫(F.hepatica,分布于中国北方、欧洲等温带地区)和大片吸虫(F.gigantica,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区,感染水牛的片形吸虫是大片吸虫,同时奶牛和山羊也常被这一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等病症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病,多呈地方流行,该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羔羊,可引起大批死亡,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片形吸虫分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吸虫,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5.
张蕾 《动物保健》2006,(10):24-26
一、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波尔山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贫血.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 (Fasciola hepatica)和大片形吸虫 (F.giganica)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据报道 ,每年全世界造成农业和商业的损失达 2 0亿美元。牛群感染率在非洲达 30 %~90 % ;泰国东部及北部多达 85 %以上 ,印度尼西亚达2 5 %~ 90 %。我国各地区、各种动物感染率不同 ,高的可达 90 %~ 10 0 % ,低的也在 8%~ 15 %。全世界除 6亿动物被感染外 ,还有 2 4 0万人被感染 ,1.8亿人受到此病的威胁 [1] 。目前控制片形吸虫仍然靠化学药物治疗 ,一方面费用较高 ,另一方面已经产生耐药虫株 [2 ] 。部分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  相似文献   

7.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8.
大片吸虫感染水牛对宿主增重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初步研究大片吸虫感染水牛对宿主增重影响。 1 0头 1 0 -1 2月龄本地与摩拉或尼里杂交一代水牛分为A、B两组 ,A组 5头作对照 ,B组5头每头经口感染 2 5 0个大片吸虫囊蚴。感染前和感染后每月称重一次。从感染后第 1 0 -1 9周检查大片吸虫虫卵。结果表明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后第 1 4周检出虫卵。对照组水牛从感染后第0 -4个月的平均增重分别为 0 0 ,2 2 6,40 6,5 1 8和 72 6;感染组水牛的同期增重为 0 0 ,1 4 6,2 7 0 ,3 5 2和 5 2 6千克 ;感染组的增重从感染后第 2个月开始至感染后第 4个月 ,两组的增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号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万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1.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是由片形吸虫及大片吸虫寄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亦有被寄生的报道,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12.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于2017年在青海省海北州某屠宰场进行牦牛寄生虫病调查时,在患病牦牛肝脏采集到吸虫样本,经虫体形态学观察、PCR鉴定,查明该虫体为大片吸虫,该研究为首次报道牦牛大片吸虫,可为牦牛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吸虫病(Trematodiasis)如血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等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目前,已完成包括复殖亚纲10个种和单殖亚纲4个种总计14种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基因结构与排列、基因变异等分析结果为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物种起源、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分析及其疾病诊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作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有助于解决一些新近发现的种如三平并殖吸虫、中华血吸虫等独立种的分类地位;而怡乐村并殖吸虫和佐渡并殖吸虫是大平并殖吸虫的同物异名吸虫。日本片形吸虫与大片形吸虫的cox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这些日本片形吸虫应为大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不同株虽然在cox1基因序列上无差异,但nad1基因却有8.3%变异性,这表明大片形吸虫不同株中可能存在隐蔽种。总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可为吸虫虫种与虫株的分类学地位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人们可根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PCR方法有效地对临床上易混淆的吸虫的种、株或群等作出确切的鉴别与诊断,从...  相似文献   

14.
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及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是危害养牛、养羊业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原是一类大型吸虫,肝片形吸虫长20~30mm,宽8~10mm,红褐色,呈扁平的叶片状,虫体肩部宽而明显;大片形吸虫长25~75mm,宽5~12mm,肩部不明显,后端钝圆。  相似文献   

15.
肝片吸虫是反刍动物片形吸虫病中常见病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大片吸虫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而肝片吸虫病散发于全国各地,尤其西北地区较为普遍,养羊地  相似文献   

16.
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吸虫及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试验为了对水牛感染大片吸虫的情况进行了解。方法 选 10头 6月龄水牛 ,分成 2组 ,每组 5头 ,A组对照 ,B组试验 ,每头经口感染 2 5 0个大片吸虫囊蚴。结果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后的收虫率为 16 .2± 8.0 % ,在感染后第 13~ 14周检出虫卵。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 Ig G水平从感染后第 2周明显升高 ,17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试验证实水牛对大片吸虫感染很敏感 ,EL 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隆县屠宰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四川省武隆县肉联厂牟乾谷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及世界各地。其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主要引起患畜慢性肝炎、胆管...  相似文献   

18.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19.
绒山羊片形吸虫病是由羊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羊的寄生虫病.该病引起急性、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呈现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死亡率高,给我县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00~2004年,笔者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绒山羊片形吸虫病121例,治愈107例,治愈率88%.  相似文献   

20.
正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该病能引起牛羊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导致病畜消瘦和生产性能下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危害严重,感染后大批死亡,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该病原属于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有两个种,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肝片吸虫为大型吸虫,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