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长二元杂与桂科猪的肥育、屠宰性能及其肉品特性,为养殖户选择饲养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体重约55.0 kg的大×长二元杂、桂科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9头,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条件下饲养2个月后,比较两者的肥育、屠宰性能及肉品特性。【结果】桂科猪的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7.67±3.06和0.68±0.10kg,比大×长二元杂显著降低7.8%和2.5%(P0.05,下同)。两品种猪的屠宰率无明显差异,大×长二元杂的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91.66±1.15 cm、56.61±4.73 cm2和(68.01±2.63)%,分别比桂科猪显著提高了9.68%、89.39%和41.42%。桂科猪背膘厚和脂肪率为4.02±0.53 cm和(30.28±1.09)%,分别比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42.53%和52.04%。两个品种的p H、肉色、剪切力、系水力等主要肉品性状及肉中主要风味前体物如肌苷酸、风味氨基酸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长二元杂的眼肌粗蛋白比桂科猪显著提高10.80%,但桂科猪的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较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56.79%和8.86%。【结论】虽然桂科猪的肥育和产肉性能不及大×长二元杂,但其肉品风味优于大×长二元杂。  相似文献   

2.
苏姜猪不同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6世代苏姜猪肥育猪及其与长白猪、大白猪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姜猪第6世代肥育猪25~ 9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667.26 g,料肉比3.18:1,90 kg屠宰时的屠宰率达73.19%,胴体瘦肉率56.28%,眼肌面积33.93 cm2,肌内脂肪含量达3.11%.苏姜猪与长白猪、大白猪杂交生产的商品猪也体现了较好的杂种优势,达到了优质瘦肉型猪的要求.试验数据表明,苏姜猪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3.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菜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屠宰,对试验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的宰前体重、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小于长×大白猪,而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则显著大于长×大白猪(P<0.05);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剪切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好于长×大白猪(P<0.01);F1代猪肉的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长×大白猪;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长×大白猪(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却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20.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适合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和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赣西两头乌猪是江西地方猪品种之一,其生产性能未知,为充分了解赣西两头乌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对其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研究结果可以为赣西两头乌猪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6月龄的12头纯种赣西两头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分析胴体质量和屠宰率等屠宰性能、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以及大理石纹和剪切力等肉品质,并检测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赣西两头乌猪平均屠宰率公、母猪分别为70.41%、70.64%;平均膘厚为公猪3.31 cm、母猪4.05 cm,且公猪平均膘厚极显著小于母猪(P<0.01);眼肌面积为公猪24.8 cm2、母猪23.69 cm2;瘦肉率为公猪42.95%、母猪42.42%;脂肪率为公猪34.92%、母猪35.01%;皮率为公猪12.93%、母猪13.14%;骨率为公猪9.21%、母猪9.43%;熟肉率为公猪62.93%、母猪64.38%;失水率为公猪8.61%、母猪8.21%;贮存损失为公猪4.97%、母猪6.18%,且公猪贮存损失显著低于母猪(P<0.05);赣西两头乌猪肌肉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平均含量20.80%、脂肪平均含量3.60%、水分平均含量73.67%.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脂肪率、皮率、骨率、熟肉率、失水率等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肌肉氨基酸含量中,组氨酸含量比乐安花猪和东乡花猪要高.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棕榈油酸平均含量为2.59%,十七碳烯酸平均含量为0.15%,油酸平均含量为43.58%,亚油酸平均含量为7.0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0.28%,二十碳烯酸平均含量为1.11%,二十碳二烯酸平均含量为0.38%,二十碳三烯酸平均含量为0.13%,花生四烯酸平均含量为0.32%.[结论]赣西两头乌猪具有较高屠宰率,公猪肉的系水力强于母猪,较不容易形成酸肉,肌肉中具有较高的组氨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优良的地方猪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圩猪与三元杂交猪在相同日粮和饲养期内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方法】选择体质量为(60±2.42)kg的圩猪和三元杂交猪(杜×大×长)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半。按三元杂交猪的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采用种猪自动饲喂系统饲喂35和50d后各屠宰1组,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饲养50d的圩猪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料体质量比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相同饲养期内,圩猪肉的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肌苷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其肌肉滴水损失、硬度、肌纤维直径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结论】与三元杂交猪相比,圩猪生长速度缓慢,饲粮转化率低,但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和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胎次相同、日龄相近的“杜×大×申”商品猪9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分别在水泥地面猪舍(对照组)和发酵床猪舍(试验组)中饲喂137 d,测定其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6头猪屠宰并测定肉质及药物、重金属残留.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7.2%,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60.1%,且差异显著(P<0.05).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在胴体斜长、背膘厚、6~7肋骨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瘦肉率方面优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在嫩度方面差异显著,在肉色和肌内脂肪方面有差异倾向,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发酵床养猪可以显著提高猪肉的嫩度,改善猪肉的风味,有提高瘦肉率的趋势,但对屠宰率、肉色等肉品质指标及安全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哈萨克马体尺指标与产肉性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12匹哈萨克马进行屠宰,并对反映其产肉性能和体尺指标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供宰马的平均活重(332.93±18.51) kg、屠宰率48.90;、净肉率38.30;、肉骨比3.64:1、眼肌面积68.60 cm2.体高、体长、体长率、管围和管围率与胴体重、净肉重等屠宰指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体高、管围与宰前活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胸围与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胸围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屠宰率、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哈萨克马的胸围、胸围率对其屠宰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将秸秆氨化技术与增重剂联合应用,配合以专用复合添加剂,选用30闪2岁以下的夏黄杂一代公牛进行了为期100d的肥育饲养试验。试验Ⅰ,Ⅱ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 1210g,1050g和875g,试验Ⅰ,Ⅱ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同时显著提高了精料转化率和肥育饲养的经济效益,对肥育肉牛进行屠宰测定和胴体评定,平均屠宰率为58.0%,净肉率为48.6%,眼肌面积为87.5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猪舍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环保猪舍。为了探究发酵床猪舍养猪的饲养效果,进行了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水泥地饲养)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 g和613 g、料肉比分别为2.46和2.61,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与肉质性状方面,试验组猪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语即中文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对来自云南大学的五位英语教师进行了课堂实地观察,旨在发现一语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实际使用量。实验结果发现五位教师在各自课堂中一语的使用量过高。大学英语课堂中如此高的一语使用量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能获得的目标语输入量,降低了学生获得语言习得的可能性。此外,五位教师课堂一语的使用量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必然导致班级间的不平等,使来自某些班级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获得语言习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以双子叶植物紫花苜蓿和单子叶植物早熟禾为受试植物,通过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对麻叶荨麻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麻叶荨麻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以超声法进行提取,得率分别为0.66%、0.84%、2.70%、3.13%。麻叶荨麻叶的甲醇和水提取物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根长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32.6%和47.0%;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影响较弱。石油醚和水提取物对早熟禾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弱的化感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很强,均在0.01 g/L的低质量浓度时即对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1.25 g/L时,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对早熟禾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4.0%和80.5%,对苗高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1.1%和69.2%。盆栽试验显示,麻叶荨麻根土对紫花苜蓿和早熟禾幼苗的生长有2.4%~5.0%的极轻微促进作用,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提示麻叶荨麻植株中的化感物质在进入土壤之后,可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失去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早熟禾育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早熟禾的种利品种、生殖方式、染色体数目及倍性水平、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重点介绍了草地早熟术和一年牛早熟禾的育种方法及有成品种,指出草地早熟禾是二倍体无孢子生殖,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可以用单株选择法及种内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培育有性生殖品种利无融合品种,并介绍了目前早熟术育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萝卜(Raphanus sativusL.)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3种蔬菜作物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分葱(Allium fistulosumL.var.caespitosum Makino)根系及其地上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葱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液对黄瓜、萝卜和白菜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对黄瓜和萝卜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的萌发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分葱可与黄瓜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可能不适宜与白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克隆小麦锌指蛋白基因TaZAT6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特性。【方法】通过对富集石新828不同低磷胁迫时间点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差减文库克隆测序,获得1锌指蛋白型转录因子基因EST。利用RT-PCR技术,在低磷处理24 h的石新828和冀7369根系中克隆了该锌指蛋白基因TaZAT6,并采用该技术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应答介质中Pi的特征。【结果】TaZAT6开放阅读框为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1个保守的核定位区、2个C2H2锌指蛋白域和1个DLN保守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ZAT6可能与另外2个小麦锌指蛋白基因ZAT22和ZAT23具有共同的祖先。TaZAT6的表达表现为明显的低磷诱导特性,恢复至正常磷水平下其表达降低至磷胁迫前水平。与磷低效品种冀7369相比,石新828根叶中TaZAT6具有更强应答低磷胁迫能力。小麦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TaPT2对生长介质中Pi的响应特点与TaZAT6相似,表明TaZAT6可能参与了对TaPT2的转录调节。【结论】低磷胁迫条件下,石新828中 TaZAT6具有较强应答Pi能力,由此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可能与该品种在低磷下表现磷高效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的3种(61份)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轮叶百合(L.distichum)16个居群,43个个体;毛百合(L.dauricum)4个居群,12个个体;松叶百合(L.cernuum)2个居群,6个个体。从3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引物用于3种百合的扩增。轮叶百合、毛百合、松叶百合扩增出条带分别为135,128,111;多态性条带分别为134,115,100;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9.2%、89.8%、90.1%。应用NTSYSpc-2.10e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3种百合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而且3种百合种群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地理位置远近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安康市5种冷季型草坪草外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大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15-3516
对安康市5种冷季型草坪草的综合评价表明:高羊茅质地较粗糙,越夏性能良好,在安康市外观质量综合评价最高;多年生黑麦草质地稍好,越夏性能较差,但能很快恢复;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质地好,越夏性能差,恢复较困难,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9.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6-15567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水浸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0.50 g/mL时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研究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根的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苗高的影响则呈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