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涝害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涝害引起作物一系列的伤害甚至死亡,严重限制了作物的分布及产量.文章从形态建成和生理生化方面介绍了作物在涝害胁迫下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作物涝害机理等;指出应进一步对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基因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作物耐水分胁迫的内在机理,并确定可靠、直观的涝害鉴定生理指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体水分胁迫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物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涝害是作物生产过程中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它决定了作物分布,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作物遭受湿涝害时,其根系和地上部会做出不同的响应.分别从分子、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适应湿涝害,确保作物的生长发育.从土壤湿涝害如何使根尖死亡、根系和地上部如何适应湿涝害以及作物耐湿涝的遗传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作物的耐湿涝性研究进展,并提出和讨论了有关该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是蔬菜作物在夏季或气温异常波动下遭遇的主要逆境因子,尤其是高温常伴干旱或者阴雨天气,易引起旱害或涝害、病虫害的发生,对蔬菜作物安全生产影响甚大。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从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上阐述了蔬菜耐热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能为蔬菜作物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蔬菜作物高温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胁迫是蔬菜作物在夏季或气温异常波动下遭遇的主要逆境因子,尤其是高温常伴干旱或者阴雨天气,易引起旱害或涝害、病虫害的发生,对蔬菜作物安全生产影响甚大。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从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上阐述了蔬菜耐热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能为蔬菜作物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海州常山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持续自然干旱和涝害处理,研究了海州常山1年生盆栽根蘖苗的水分逆境生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海州常山生长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渗调物质、细胞膜透性、酶活性等)影响很大.持续自然干旱胁迫至第14 d叶片出现萎蔫并不能在夜间恢复,复水后有60%棵苗木恢复生长;湿害胁迫下第7~10 d有6棵苗木下部2~3片叶变黄;在涝害胁迫下第8 d叶片失绿并逐渐脱落.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大与时间的延长,各种水分胁迫处理的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逐渐降低,细胞相对质膜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SOD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干旱、涝害胁迫下,海州常山各个生理指标变化显著,在湿害胁迫下各个指标变化不显著.综合指标分析认为,海州常山是一种抗旱耐水湿性很强的树,耐涝能力较强但没有抗持续长时间水涝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牡丹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江南地区,涝害是制约牡丹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用不同浓度CaCl2_处理淹水胁迫下的牡丹,研究外施CaCl2对涝害胁迫下牡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外源钙缓解牡丹涝害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牡丹在淹水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氧呼吸酶(CAT、APX)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逐渐增加。外施钙可以缓解淹水胁迫对牡丹的伤害,减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缓电导率和MDA的上升,增强保护酶的活性,且浓度为0.3mmol·L~(-1)时效果最佳。本研究将为江南地区牡丹的涝害胁迫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是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在盐胁迫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创制改良耐盐种质、培育耐盐品种是提高农作物耐盐性的有效手段。十字花科作物是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十字花科作物耐盐性研究的相关进展,主要包括耐盐种质鉴定方法及技术、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分子机理等,以期为十字花科作物耐盐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遗传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薏苡是我国传统药食兼用小杂粮作物,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重要药用价值。为薏苡栽培、品质改良及生理生化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薏苡种子萌发、光合作用、营养生长及逆境胁迫等方面对薏苡作物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种植区域,由于受到长时间梅雨季和强降雨的影响,棉花在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受到涝害胁迫,棉花的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植株地下部分缺氧使地上部分的干物质合成受阻,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这成为当前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稳定的一大问题.综述了涝害对棉花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品质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棉花耐涝的分子机制,为棉花耐涝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作物低氮胁迫下氮效率和筛选指标、基因型差异、生理生化、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耐低氮改良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湿涝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花生种质耐涝性鉴定是选育耐涝品种的重要基础。在概述作物耐涝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述了花生种质耐涝性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与生长发育鉴定、产量及相关性状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并分析了室内鉴定替代大田鉴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花生品种幼苗期耐涝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涝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探讨不同种质幼苗期耐劳性差异,选用8个花生品种,在幼苗期进行水淹处理,测定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根系乙醇脱氢酶(ADH)含量,从而鉴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耐涝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之间在株高、叶片长、根颈粗、根系颜色、各器官鲜重和乙醇脱氢酶(ADH)含量上均存在耐涝性差异.研究结果与大田试验间有一定相关性,但也存在品种间差异.因此,针对各个生育期的耐性鉴定依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干旱、湿涝、高低温、盐渍等环境条件严重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影响农作物产量.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以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重回归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层次分析、多维空间坐标分析等方法为手段可筛选抗性强的品种,确定农作物抗逆鉴定的最佳时期及鉴定指标.目前多变量统计分析在农作物逆境抗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现已成为农作物抗逆鉴定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背景】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是我国主要栽培果树树种之一,但部分苹果产区由于夏、秋季的大量集中降雨和排水不良等造成果园涝害频繁发生,导致苹果树叶片黄化、脱落,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目的】鉴定苹果耐涝相关基因,为苹果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耐涝苹果砧木G41和不耐涝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 sieverii (Ledeb) Roem.)及其构建的包含495个F1杂交后代为材料,从F1杂交群体中挑选出耐涝和不耐涝株系各50株,构建两个极端性状DNA混池,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技术,开发SLAF标签和SNP标记,结合苹果基因组信息和遗传关联性分析,对苹果耐涝基因进行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并对候选基因在耐涝差异的株系中进行淹水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以‘金冠’苹果为参考基因组,共开发119 072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有11 133个。通过序列分析和检测SNP位点,共获得6 237 071个SNP,其中高质量SNP有170 617个。通过ED和SNP-index方法关联分析,获得一个与耐涝性状紧密关联的候选区域,位于苹果第10号染色体1.94—3.25 Mb,关联区域大小为1.31 Mb,关联区域内包含120个基因。对该区域内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一个与呼吸代谢相关的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MD10G1014500),在淹水处理后1、2、4和6 d,该基因在耐涝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耐涝植株。【结论】将苹果耐涝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1.94—3.25 Mb处,筛选到可能与苹果耐涝相关的候选基因MD10G1014500,可用于苹果耐涝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苗期耐湿性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苗期耐湿性,筛选极端耐湿性DH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干重(SDW)、根干重(RDW)、根冠比(R/S)、总干重(TDW)等6个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耐湿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苗期耐湿性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湿害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苗期的生长,6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根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在对照和湿害条件下,群体各株系各性状均表现出超亲连续分离,大部分呈正态分布,湿害条件下的分离更为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耐湿系数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和总干重耐湿系数3个评价指标,筛选出005、007、040为候选的极端耐湿性基因型,086、110、119等为候选的极端不耐湿基因型,为耐湿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大豆耐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涝害是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探索其耐涝机理,对培育选择耐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大豆耐涝鉴定方法与指标、耐涝的遗传学研究、不同时期耐涝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目前大豆耐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大豆耐涝研究的重点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筛选耐涝的大豆遗传材料,选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分蘖期对15份大麦基因型进行12 d 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生长抑制和产量损失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黄化指数(LCI)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基因型的产量损失程度,但作为耐湿性的一个指标对大多数基因型是可靠的.在渍水期间和撤水后,大部分大麦基因型新长的叶长和叶宽下降,但93-3143变化不大;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干重平均降低29.2%和54.4%,基因型间差异显著,Franklin的降幅最大.渍水下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穗数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每穗粒数,粒重变化较小,而穗数减少主要是分蘖及其成穗数下降的结果.渍水对产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很大,地方品种永嘉红六棱减产最小,两个澳大利亚主栽品种Franklin和Gairdner减产最为严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数、粒数和粒重,穗数经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正值;粒数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亦较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负值;粒重经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但作用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选择8个存在旱涝耐性差异的花生品种,在幼苗期分别进行旱、涝处理,探讨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生长对旱、涝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器官对旱、涝的响应有差异,叶片、地上部的干物质高度同步或一致,它们的耐旱与耐涝的机制可能具有某些共性,其次是根系干物质、茎秆干物质、根冠比,而株高、叶长对旱、涝的响应不同步或不一致;不同品种花生对旱、涝的响应有差异,湘花2008对旱、涝胁迫的耐性均最强,其次是W2-15;综合来看,旱促根而植株矮壮,涝抑根而植株徒长。  相似文献   

19.
芝麻耐湿性QTL定位及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挖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芝麻是对湿害极其敏感的作物,湿害是影响中国芝麻生产发展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然而,芝麻耐湿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迄今,国内外有关芝麻耐湿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芝麻耐湿性QTL定位,结合芝麻核心种质群体进行耐湿性相关分子标记研究,并挖掘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方法】以高耐湿芝麻品种中芝13与极敏感种质宜阳白杂交后连续自交6代构建206个株系的RIL群体。利用113对多态性分子标记扫描RIL群体获得基因型数据,用MapMaker/EXP. 3.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2009年和2010年在武汉和鄂州2地点通过人工淹水胁迫获得RIL群体盛花期湿害后正常株率和存活株率的表型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用QTLNetwork 2.0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利用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扫描核心种质群体,并结合耐湿性表型数据分析得到相关有效分子标记。通过盛花期耐湿性表型重复鉴定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优异耐湿基因资源。【结果】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592.4 cM,共有70个标记位点进入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46 cM。共检测到与盛花期耐湿性相关的6个QTL位点,定位在第7、9、13和15连锁群上,分别解释5.67%-17.19%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值2.7190-9.7302,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WH10CHL09,加性效应3.9394,其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中芝13,SSR标记ZM428与其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7 cM)。标记ZM428在186份芝麻核心种质中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2种基因型的资源间在耐湿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63),因此,标记ZM428可作为芝麻耐湿性分子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还挖掘出8份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湿害后其正常株率均>70%,存活株率均>80%。【结论】检测到6个芝麻耐湿性相关QTL,其中,贡献率最大的17.19%,获得1个有效分子标记,挖掘出8份优异耐湿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