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豆树截干时间和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豆树2年生容器苗进行截干促萌试验,分析截干时间和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干时间明显影响穗条长度和穗条直径。相对3月而言,11月和1月截干的植株穗条较长,直径明显较粗,2者对应长度和直径分别为44.79,44.28 cm和6.91,6.75 cm,均高出3月对应指标15%,且此2时间节点的穗条性状不存在明显差异;截干高度对穗条长度的影响亦较为显著,截干高度15 cm植株穗条最长,达44.58 cm,与截干高度5 cm处理所致穗条长度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长于截干高度30 cm的植株穗条。不同截干时间节点的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1月和1月,截干高度为15,30 cm的植株,萌发穗条数量显著多于截干高度为5 cm的植株;3月,则表现出截干高度愈高穗条长度愈长的现象。因此,在树液流动前,对红豆树进行截干较为理想;15 cm是较理想的截干高度,截干高度较高,对获得穗条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8):60-63
以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干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截面处理对落叶松种子园母树枝条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对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的影响极显著,截干高度为3 m的树干平均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生长量均最大,其次是截干高度为2 m,截干高度为1 m的树干最小,在最佳A处理下,截干3 m的平均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分别为8.3簇、44.3条、43 cm和0.53 cm,分别是截干1 m的6.25倍、4.75倍、3.07倍和2.86倍;不同截面处理对萌枝长、萌枝条总数和枝基径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截面处理对树干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A处理(断面涂抹铅油处理)D处理(断面涂抹伤口愈合剂)C处理(断面涂抹铅油处理后,外包塑料布)B处理(用ABT生根粉处理后,外包塑料布),A处理的树干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分别为8.3簇、44.3条、43 cm和0.53 cm,分别是B处理的2.78倍、12.09倍、2.92倍、1.62倍。本研究表明,截干高度3 m,断面涂抹铅油处理是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截干最佳处理方式,采用这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树干隐芽萌发。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初级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产种能力,改善种子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径及截干高度对高阿丁枫实生苗枝条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月的高阿丁枫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套设计进行苗木地径及截干高度对枝条萌发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苗木地径极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枝条总长、有效枝条数和穗条产量;(2)截干高度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和有效枝条数;(3)促进苗木萌发枝条各指标的最佳地径和截干高度组合为地径D>6.50 mm,截干高度13 cm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截干高度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穗条的影响,为枫香无性扩繁、采穗圃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的截干高度,分析其穗条数量、长度以及粗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单株穗条的数量越多,其平均长度越短、穗条越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处理间穗条的数量和粗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截干高度的不同可对枫香穗条的数量和粗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湖北省生产应用中,枫香截干高度以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截干高度对乌苏里鼠李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年生乌苏里鼠李(地径约2.5 cm)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截干高度(10、30、50 cm)对其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乌苏里鼠李幼树的移栽及扦插繁殖穗条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 cm截干处理萌枝多为根蘖萌条,30 cm、50 cm处理萌枝多由树干隐芽生成,沿不同方向轮生;萌枝多发于保留干的上部(邻近截面)及下部,南、东、北3个方向萌枝较多;10 cm处理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平均叶面积均最大,平均地径增量最小;30 cm、50 cm处理平均单株萌枝数相近,虽然50 cm处理萌枝平均叶面积大于30 cm处理,但其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样株平均地径增量均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采穗圃不同营建及管理技术对马占相思穗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母株不同定植株行距、不同截干高度及施用不同基肥种类对马占相思嫩枝及硬枝产穗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母株以20cm×25cm定植株行距(A2)+施1 125kg/hm2硫酸钾复合肥(B2)+母株距根茎部位25cm处截干高度(C3)组合(A2B2C3)最好,对嫩枝及硬枝产穗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7.
杉木采穗圃的营建及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杉木采穗圃母株不同定植株行距、母株距根茎处不同截干促萌高度及圃地施用不同种类的基肥对母株产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母株定植株行距20 cm×20 cm+母株距根茎部位15 cm处截干+施用1 0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A3B3C2)组合产穗量最高,母株嫩枝单株年平均产穗量18.8穗,母株硬枝单株年平均产穗量15.9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年生金黄熊猫(Xanthostemon chrysanthus)植株进行促萌及扦插试验,研究了不同方式促萌效果,不同高度促萌的萌条扦插效果以及穗条分段的扦插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分枝较多的植株于早春进行顶梢摘心可促发较多萌条,且萌条生长快,短期可获得大量穗条用于扦插。其次,主干30cm处截干促萌的萌条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且中部截干所抽发的萌条生根率高,可达86%,不同高度促萌的萌条扦插生根率由高到依次为中部>下部>上部,穗条分段扦插对扦插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高原核桃采穗圃采穗能力,对采穗圃母树进行定干处理和采穗后不同留桩长度与发枝情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穗母树定植后,按一定高度定干,可促发粗壮长枝,提高有效接穗枝。5~25cm留桩短截,均可发出复合接穗标准要求的长枝,其中以15cm留桩短截为最适于采穗的最佳留桩长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文冠果1 a生移栽苗快速和有效的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优化苗木、快速建园和高效造林的目的,对移栽苗主干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处理(处理Ⅰ:干高5 cm;处理Ⅱ:干高10 cm;处理Ⅲ:干高15 cm;对照Ⅰ:不短截;对照Ⅱ:干高50 cm),就不同处理对其生长情况(苗高、新梢长、地径、新梢基径)和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移栽苗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明显高于2个对照,且二者均随着短截处理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处理Ⅰ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高,分别为63.06 cm和0.301 cm。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处理Ⅰ移栽苗的苗高超过2个对照。并且,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移栽苗的地径明显高于2个对照。移栽苗的新梢长和新梢基径也随短截处理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新梢长由高到低排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对照Ⅱ、对照Ⅰ,新梢基径由高到低排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对照Ⅱ。随短截程度的增强,移栽苗的成活率也随之升高。处理Ⅰ成活率最高,为91.96%,CKⅠ成活率最低,为80.58%。  相似文献   

11.
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改造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就不同截干高度和修剪方式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截干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截干更新处理显著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叶片中氮、磷、锰、镁元素的含量;不同截干处理的油茶树体其冠幅、树高、萌枝粗度和春梢长度差异显著,50~70 cm高度全部主枝截干或2/3主枝截干处理的油茶树在截干处理3年后即能形成理想的冠型,且其产量恢复较快,其平均挂果数为对照的1.9倍,截干效果优于30和100 cm高度截干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米老排 Mytilaria laosensis 采穗圃营建技术,重点探究不同截干高度对 2 年生米老排无 性系苗促萌效果的影响。试验共设置 3 种截干高度处理,即 20(T1)、30(T2)、40 cm(T3),采取主干 和萌条 2 次截干法。结果表明:第一次截干后 T2 和 T3 的萌芽数和萌条数显著大于 T1,且 T3 > T2 > T1, T3 平均每株萌芽数和萌条数分别达 10.72 个和 4.17 条,但 T1 的萌条转化率最高;二次截干后,各处理间 萌条数差异不显著。截干高度对萌条基径影响不显著,对二次截干后的萌条长度影响显著,但 T1 的萌条 基径均最大,其萌条质量相对来说更优。两次截干后 T1 的单位萌条数均极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处理,其促 萌效果最佳,且越靠近根部的萌条,其幼态化程度也越高,分化能力越强。综合来看,截干高度 20 cm 更适合米老排的截干促萌。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截干高和基肥对桉树采穗圃插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采穗圃母株定植密度、截干促萌高度及基肥种类对桉树采穗圃嫩枝插穗和硬枝插穗产穗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母株以20cm×20cm定植株行距(A3)+母株距根茎部位20cm处的截干促萌高度(B3)+施用1125kg.hm-2发酵牛粪(C2)组合即(A3B3C2)为最佳处理组合,单株嫩枝产穗量达23.3条·年-1,单株硬枝产穗量达16.6条·年-1。  相似文献   

14.
对6个银杏品种7 a生幼树的树高、干径、1 a生枝长及离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稳定指数(CSI)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干径和1 a生枝长度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径以大佛手最粗,为2.0824 cm,马铃最细,仅为1.5378 cm;1 a生枝长度最长的是大圆铃达22.9773 cm,最短的是郯城9号,仅为12.0889 cm;马铃的耐旱性最强,CSI为20.67,RWC损失率为65.07%。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幼龄采穗母树穗条产量和质量,为优化云杉幼龄母树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小陇山沙坝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川西云杉超级苗(实生苗)采穗圃,选择树势基本一致的8年生采穗母树,于芽萌动前(4月中旬),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修剪、修剪+摘芽、修剪+保留枝条(1/3长、1/2长、2/3长)等处理,研究其对采穗母树穗条数量、质量和冬芽数的影响。11月调查试验母树上当年生长度≥5 cm的枝条数量、质量(基部直径和长度)和冬芽数(含可发育成枝条的隐芽)。【结果】不同处理对川西云杉母树当年顶层轮生枝主干上的长短枝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对其他枝条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 <0.05)。不同处理后采穗母树当年生长度≥5 cm的总枝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母树当年新生枝条的增粗和伸长生长均被促进,随着新生枝条的伸长,枝条上的平均芽数增多。不同处理中,修剪+摘芽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枝条基部平均直径达到(5.29±1.22)mm,平均长度为(16.28±3.30)c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6个杨树品种2年生幼树的树高、干径、1年生枝长及离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稳定指数(CSI)的研究[1-2],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干径和1年生枝长度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径以三北1号最粗为2.0824cm,白杨最细仅为1.5378cm;1年生枝长度最长的是大青杨达22.9773cm,最短的是大叶山杨仅为12.0889cm;白杨的耐旱性最强,CSI为20.67,RWC损失率为65.07%。  相似文献   

17.
对窄冠福建柏和福建柏的冠型结构、枝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二者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1)窄冠福建柏的冠长、冠幅和树冠率均小于福建柏,而树高和胸径则显著大于福建柏。2)福建柏各生长阶段的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一级枝长度、枝径比及枝倾角均大于窄冠福建柏。3)二者总体分枝率在幼苗、幼树阶段差异不显著,在成树阶段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分枝率除幼苗和成树阶段SBR1:2差异显著,其它生长阶段的逐步分枝率差异都不显著;一级枝长度、枝径比及枝倾角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从叶片特征看,二者叶片长度在幼苗阶段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和长宽比在幼树、成树阶段差异显著,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年生未接干泡桐修枝的研究结果表明,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是促进接干形成和生长的有效方法,最适宜修枝促接干的时期为造林后第3年的春季,适宜的修枝强度为50%~70%,保留下层2~3轮侧枝;按此法修枝,接干成功率达97.5%,接干高,径,接干形率在修枝当年可分别达5.7m,10.4cm,0.59,且具有不显著影响下部径生长和材积生长,而较显著促进上部径生长和显著促进主干总材积生长,降低原主干削度的效应;在对照采用高苗干,修枝处理采用矮苗干的情况下,修枝接干后的主干高仍要高于对照71.1%;5~6年生时接干与原主干已形成通直主干,接干材积已占总材积的27.1%~32.3%,与对照相比,原主干下部径生长及其材积无显著变化,而其上部径生长和主干总材积分别高7.2%~8.5%,42.2%~45.6%,且原主干的削度显著降低,形数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美杨品种平均分枝数量较多、长度较短、角度较大、粗度较细。不同冠层间的分枝性状也有差异,且此差异从树冠下层向上层逐渐变小,其中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总体表现为从树冠上层向下层增大,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分枝性状在不同冠层中的遗传力也不同,呈现出第1轮枝中较强、第2、3轮枝中较弱的规律。相关分析得出分枝数量与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分枝长度和粗度在第1轮和第2轮枝中与生长和干形(胸高形数和每轮枝上部与下部主干的直径差)呈负相关,在第3轮枝中呈正相关。依据测定指标6个供试杨树品种的冠型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水平对三倍体毛白杨分枝格局及适应性的影响,为毛白杨人工林冠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充分灌溉(FI)、控水灌溉(CI)和不灌溉(CK) 3种处理下9株样树的分枝格局。【结果】1)不同土壤供水水平对一级枝条平均枝长和分枝角度有显著影响(P0.05),FI处理下一级枝条平均枝长最长(3.31 m)、分枝角度最大(59.81°); 2)不同处理对RD_(2∶1)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土壤供水量增加枝径比呈增大趋势,CK、CI和FI的RD_(2∶1)分别为0.39、0.39和0.51; 3)不同处理间毛白杨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FI处理下当年生新生枝条较多,CK处理下较少。【结论】在不同土壤供水水平下,毛白杨平均枝长、分枝角度、枝径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变异性,土壤水分充足时,毛白杨分枝数增多,一级枝条生长较快,分枝角度加大,总体分枝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