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皿滤纸法,用不同浓度的鲜、干鱼腥草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进行处理,分析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的出苗率、出苗指数,生物量,株高,根长,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丙二醛(MDA),探讨鱼腥草对绿豆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鲜鱼腥草水浸提液对在高浓度时的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出苗,幼苗的SOD、在低浓度时的MDA具有抑制作用,对幼苗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和在高浓度时的MDA具有促进作用,对幼苗的POD在小于40%处理浓度时具有促进作用,而随处理浓度增大逐渐转变成抑制作用;干鱼腥草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和SOD具有抑制作用,对幼苗的POD、MDA具有促进作用。暗示了鱼腥草对绿豆生长具有化感效应,这为鱼腥草与绿豆建立合理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4种植物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根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橡胶根水浸提液对萝卜、白菜、绿豆和柱花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但影响各不相同;在0.05g/mL浓度浸提液处理下,4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值;化感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萝卜白菜绿豆柱花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浓度(10%、5%、2.5%和1.7%)的火炬树(Rhus typhina)根和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器官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活力指数的降低和萌发进程的延迟(萌发速率系数增大),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作用:火炬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强于根的化感作用;火炬树根和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指数的化感作用最强,对幼苗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次之,对萌发速率系数的化感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4.
周艳  韦小丽  陈训 《种子》2015,(3):8-11
为明确迷人杜鹃凋落叶是否具有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迷人杜鹃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对迷人杜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浓度为1 mg/m L时,促进了种子萌发、胚芽和胚轴长度的伸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7%、17.71%和8.64%。在浓度为50 mg/m L时,发芽率降低77.88%,胚芽和胚轴长度降幅为65.82%、78.37%,抑制了植株生长。用浸提液浸种,在浓度为1 mg/m 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提高,随着处理液浓度的提升,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均可视为防碍生长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叶绞股蓝种子(恩七叶甜)为受体材料,研究玉米(西大211)根系、秸秆、果穗3种不同质量浓度(0.01,0.05,0.1g/mL)水浸提液对绞股蓝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长及幼苗生理活性指标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秸秆、果穗均能分泌出化感物质,对绞股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不同化感作用。玉米根系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而玉米秸秆、果穗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绞股蓝种子萌发始终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玉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绞股蓝幼苗SOD、POD酶活性抑制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大而增强,且MAD含量也随之增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浓度增大而减少。从化感综合效应看,低浓度(0.01g/mL)的玉米根系、果穗水浸提液可以促进绞股蓝种子及幼苗生长,且根系此时的综合化感效应为0.38,促进作用最强。在高浓度(0.05,0.1g/mL)时玉米各部位都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综合效应依次为秸秆果穗根系。  相似文献   

6.
彭晓邦 《种子》2016,(12):26-31
选取商洛道地中药材桔梗、黄芩和丹参,研究不同浓度(0,5,10,20,30,40 mg/mL)板栗叶水浸液对3种受体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板栗叶水浸液对3种中药材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但随着水浸液浓度的不断提高,其对受体种子的化感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消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板栗叶水浸液在5~20 mg/mL浓度范围内对3种受体中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电导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幼苗根长、苗高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但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其总体趋势呈“抛物线”形规律.板栗叶水浸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对桔梗、黄芩、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对轮作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并探究它们间的轮作效应,采用水浸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从0.16 g/mL (C)上升到0.50 g/mL (A)时,种子萌发率从62%降低到58%,发芽率化感效应指数随着浓度上升而加大,水浸提液使玉米幼苗的SOD活性和POD活性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灯盏花根际土壤含有化感物质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从而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玉米不宜与灯盏花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8.
吴振振  张旭龙  马淼 《种子》2016,(2):10-15
为探讨油葵对甘草潜在的化感作用,选择矮大头(567 DW)、矮早丰(BKZ 9806)、新葵4号以及新葵6号等不同品种油葵和3种药用甘草为研究对象.用油葵根、茎、叶等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分别处理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种子和幼苗,比较0,25,50 mg/mL 3个浓度的水浸提液对3种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格局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葵品种、不同油葵器官的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尽相同,矮大头浸提液对胀果甘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根的提取液显著促进了根的生长,在25,50 mg/mL浓度下分剐比ck高出26%和37%(p<0.05),RI分别为0.21和0.27.根据本实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选用矮大头与胀果甘草进行套种,可望能提高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9.
张益民  薛泽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179-182
研究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和枸杞的化感作用,为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生物测定法,用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处理西瓜、枸杞的种子和幼苗,研究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有促进作用;(2)当蜀葵种子水浸液浓度为0.005 g/mL、0.010 g/mL时对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浓度为0.020 g/mL时对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根鲜重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综上,蜀葵种子水浸液可抑制西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春龙 《种子》2016,(7):34-37
以红三叶种子为受体,对比研究了扁穗牛鞭草根、茎和叶水浸液,不同处理浓度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根、茎和叶水浸液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较对照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4个所测指标所受的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强,而在相同的处理浓度下,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扁穗牛鞭草不同部位水浸液的敏感程度为叶最敏感,茎次之,根最不敏感.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扁穗牛鞭草水浸液对红三叶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对抗氧化酶(POD、SOD、ASA-POD)活性均呈递减趋势,并且在同一浓度下,扁穗牛鞭草水浸液对红三叶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强度顺序也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苦荞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苦荞秋季的适宜播期,本试验以‘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苦荞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苦荞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影响。随播期推迟,苦荞各生育阶段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增加。农艺性状、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趋势。产量和农艺性状、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黔苦6号’在贵州毕节地区秋播的适宜时间为8月28日左右,此播期处理更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发育及优质高产栽培。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苦荞秋播的适宜播期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5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251种2 971株,隶属于47科94属;区系特征明显,科级热带性质较强,属级温带性质较强。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分布较均匀,优势树种不明显。个体数随植物胸径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群落整体呈增长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重要值大于10%的13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而4个主要种群的大径木则呈均匀分布。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度变小。通过研究以期为更好的认识施秉森林群落,为施秉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稻内香优6139为材料,进行旱育丢秧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中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4.12kg、穗肥纯氮5.2kg产量最高,为644.8kg;其次是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5.42kg、穗肥纯氮3.9kg,产量为621.4kg;当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6.72kg、穗肥纯氮2.6kg时产量最低,为584.7kg。经优质稻内香优6139在海拔780m地区丢秧,在基肥施用量相同前题下,基蘖与穗肥比例以0.6∶0.4或0.7∶0.3较恰当。  相似文献   

14.
氮素肥料施用对稻米品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滇屯502、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杂交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施肥时期对3个品种的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不利于食味品质改善,但对产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作用,且常规稻较杂交稻对氮肥反应敏感。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稀酚,是一种脂溶性的抗氧化物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生育酚合成途径中,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 cyclase gene, TC)以2-甲基-6-植基-苯醌(2-methyl-6-phytobenzoquinone, MPBQ)和2,3-二甲基-6-植基-1,4-苯醌(2,3-dimethyl-6-phytogenic-1-4-benzoquinone, DMPBQ)为底物,分别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如果TC失活,会造成底物的积累以及生育酚的缺乏,因此TC是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下游的关键酶之一。本实验从贵州商业辣椒--黔椒4号中采用RACE方法克隆出TC基因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相关的理化性质、氨基酸保守结构区域、氨基酸同源性、进化树构建、二级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研究TC对辣椒维生素E含量及营养附加值的影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英  赵杨  冉洁 《种子》2018,(3):7-11
棕榈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以棕榈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棕榈雌雄花发育过程中,雌花的IAA、ABA和ZR含量在相对应的时期均高于雄花,高含量的IAA、ABA和ZR更有利于雌花的发育与成熟;高含量的GA_3更有利于雄花花粉的成熟。在激素平衡中,高水平的IAA/ABA、ABA/GA_3和ZR/GA_3比值,有利于雌花的发育和雄花花粉的成熟;低水平的ZR/ABA比值有利于雌花和雄花花粉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硬粒小麦染色体的FISH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灼  彭红  王亚  杨婷  彭泽  耿广东  张庆勤  张素勤 《种子》2018,(3):12-14,18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硬粒小麦(Sauwne 20)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该种质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auwne 20包括14对染色体,Oligo-pTa 535-2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染色体上,而B组染色体上主要分布着明亮丰富Oligo-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根据这2种探针在Sauwne 20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不同染色体进行准确地一一鉴别。Sauwne 20与中国春普通小麦的A组和B组染色体的FISH核型基本相似,但又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小麦材料间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戴燚  赵德刚 《种子》2018,(3):1-6,11
为深入研究抗草甘膦水稻突变体osgr-1中编码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的结构与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EPSPS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对其编码产物功能进行预测。对克隆的EPSP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osgr-1突变体EPSPS基因中CDS序列发生了3个位点的突变,分别为第226位核苷酸残基C变为G,引起编码蛋白226位脯氨酸(Pro)变成丙氨酸(Ala);第301位核苷酸残基G变为T,导致编码产物311位丙氨酸(Ala)变为丝氨酸(Ser);第311位核苷酸残基A变为C,导致编码蛋白中多少位的谷氨酸(Glu)变为丙氨酸(Ala)。该突变基因编码蛋白含511个aa,Mr为53,823kDa,分子式为C2373H3867N659O721S23,等电点为8.33,为疏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上且不存在信号肽;其二级结构中β-转角、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31.6%、17.7%和0.7%;三级结构呈单聚体,由2个亚基组成,有4个氯离子、3个镁离子、1个磷酸根离子的结合位点和2个结构域。  相似文献   

19.
植物Dirigent蛋白认为指导木脂素和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在生物防御应答,次生代谢调控和病原体抗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克隆得到杜仲Dirigent1基因(EuDIR1)为基础,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中,在15℃下0.1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6 h后,蛋白的沉积量达到最高值,表达模式主要为包涵体。对包涵体进行溶解,使用镍-亚氨基二乙酸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收集纯度较高的洗脱组分进行透析复性,并用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菌株诱导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8 kD处有1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包涵体纯化、复性后,经Western Blot鉴定,获得可溶性且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实验中得到的EuDIR1蛋白为体外生化实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孟祥玉  熊亚  张素勤  耿广东 《种子》2019,(10):14-18
以草石蚕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石蚕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筛选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茎段在MS+NAA0.6mg·L^-1+6-BA6mg·L^-1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干重最高,分别为96.25%和0.027g;叶片在MS+NAA0.6mg·L^-1+6-BA6mg·L^-1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干重和鲜重均最大,分别为97.5%、0.647g和0.132g;在MS+NAA0.1mg·L^-1+6-BA6mg·L^-1+GA33mg·L^-1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率最高,为76.67%;分化芽数最多的是MS+NAA0.1mg·L^-1+6-BA4mg·L^-1+GA32mg·L^-1培养基,其芽数为13.2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