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4,55(4):39-39
养蜂虽不难,但要想养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养蜂人以蜂为本,只有将蜂养好才能有回报.所谓养好蜂,就是要将蜂群养成强群,这样无论追花夺蜜,还是定地养蜂,才能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养蜂虽不难 ,但要养好蜂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养好蜂就是要养强群 ,养强群 ,才能优质高产 ;无论是追花夺蜜还是定地饲养 ,都得养强群。现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 ,谈谈养好蜂的三点体会。第一 ,要想养好蜂 ,首先必须养好王。曾有人说 :一头好王千斤蜜糖。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大 ,但我觉得一点也不过份 ,因为蜂王是决定因素 ,假如是劣质王 ,可想而知 ,无论技术再好 ,也养不出好蜂来。我养蜂多年 ,也很努力 ,管理也不差 ,可效益总是上不去。分析原因王质太差 ,没有适时换好王 ;其次是弱群占了一定的比例 ,去年上半年我养了三十几箱蜂 ,约二十…  相似文献   

3.
<正>养蜂难,难养蜂,治住盗蜂,才能养好蜂。在无蜜源的季节里养蜂,蜂群稍微差一点糖,群势有强有弱,有的还有很小的交尾群、病弱群等,很容易发生盗蜂。外来的盗蜂、本场互盗的盗蜂,混杂不清。要想蜂不盗,就得注意到,"紧箍咒"来帮忙,蜂场免除盗。用125高架摩托车换下的报废内胎,从中间剪开,内胎的外沿自成1根,宽13~16 cm,内沿又自成1根,宽与外沿差不多。把它箍在巢箱与继箱的接口上,不长不短,不过紧,不过松,  相似文献   

4.
蜜粉源植物是发展养蜂的物质基础。如果蜜粉源植物丰富,就可以把蜂养好。即使养蜂经验再丰富,如果缺乏蜜粉源,也不能把蜂养好,更谈不上高产。到一个新的地区养蜂,对于蜂场周围3.5—4公里地以内的各种蜜粉源植物,开花期和泌蜜规律要有所了解。除了观察返巢的蜜蜂后足携带的花粉团大小之外,还可以开箱看一下,巢脾产卵圈外围新粉多少,也可以跟踪蜜蜂的飞翔方向,观察它们在花间的采集动作,是采蜜还是采粉。有条件的可以把蜜蜂所采的花摘几朵,把花朵上的花粉粒和密蜂后足上的花粉  相似文献   

5.
正养蜂者追求蜂产品产量,找到好蜜源才能带来好的收成,但在育王问题上往往马虎了事,认为每群有个蜂王就行了。特别是一些初学养蜂者,对优质蜂王的概念认识不足。其实,有经验的养蜂师傅则不然,他们会把养蜂看成是养王,只有王养好了才能养好蜂。培育优良的蜂王是一项系统技术。从种群选择、蜜源的选择、育王过程到处女王交尾成功,每个不同环节不同处理过程都会对蜂王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每个环节要  相似文献   

6.
赵文友 《中国蜂业》2009,60(3):30-30
养好蜂并不容易,每个养蜂者都希望自己的蜂群强壮,这样才能高产增收。蜂产品产量除受地理位置、气候、蜜源条件以及饲养技术等因素影响外,饲养对路的蜂种应该是首要的因素。在此谈谈我选购蜂王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穷养兔子富养蜂"。从我初学养蜂的时候就听说这句话,当时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以为人穷了养兔子,富了养蜂。后来才体会到,兔子饲料放多了不但糟蹋草料,而且更吃不饱;箱中有存蜜、存粉蜂群才会正常繁殖,如果刚够吃而没有存蜜,蜂群得不到正常发展。蜂友们在一块闲谈时,有位初学养蜂的问:什么时候就能养好蜂。一位年长者对他说:到你不稀罕蜜的时候就能养好蜂了。也有人说贪心的人和吝啬的人永远也养不好蜂。这都是些经验之谈。见蜜就摇,采取"三  相似文献   

8.
简讯二则     
△浙江嵊县农业局和养蜂协会于1989年11月份召开了养蜂高产座谈会。会上嵊县营养制品厂介绍了1989年箱平均产王浆3.15kg斤的高产经验。其它,对改良蜂种、暗室越冬、饲养强群等方面的经验,都作了重点介绍。通过座谈,与会者增强了信心,决心把蜂养好。  相似文献   

9.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7,27(11):26-27
养蜂技术水平测试 养蜂场产量太低,绝大多数养蜂者都从客观上找原因,怨天气不好,怨蜜源不好,而不从主观上找原因,不从自身上找原因.总之,既然有决心养好蜂,养蜂场产量低就不应怨天怨地而不怨自己.如果养蜂者很懒,那么再好的自然条件也不会取得高产;即使不懒,技术水平低下也是不会高产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5 0年代养蜂技术就是抠王台、抓雄蜂和收捕分蜂团等 ,我与老伴就用这套“养蜂技术”养蜂不但没垮 ,4年之间蜂群从 4群发展到 4 6群 ,年年收入都不错 ,究其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好 ,蜜粉充足 ;二是蜂群没受到人为过多的干扰 ,蜂群是顺应自然发展的 ;三是病虫害少。随着蜂场的扩大和生产蜂王浆 ,但不知为什么 ,蜂越来越不好养。一次进城从书店买回〔苏〕戚尔宾纳著《养蜂学》 ,书中第一章就说 :“要掌握现代养蜂技术 ,必须对蜜蜂进行全面的研究。”作为一名养蜂员 ,只能研究怎样把蜂养好。但在实践中发现 ,我的蜂群在三个不同生活时期内…  相似文献   

11.
提高蜂王浆产量,就会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蜂王浆产量呢?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培养强群,蜂群群势要达到16框以上 在蜂群中,蜂王浆是由青年蜂分泌的,所以,要提高蜂王浆产量,蜂群中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青年蜂.如果只有8~10框足蜂,就不可能夺取蜂王浆高产.为此,必须培育青年蜂多的强群,使群势达到并较长时间保持在16框以上,为增产蜂王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意蜂喜好大宗蜜源,这就需要利用我国南北幅员辽阔,植物由南向北花期不断的特点。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和获得不同的蜜源产品,蜂群应跟着花期追花夺蜜。在长途跋涉追花夺蜜的同时,如何管理好蜂群,并保持强群,订立如下转地放蜂的蜂群管理要点。1保持强群是丰收的关键养蜂者如果没有强壮的蜂群,就等于商人没有本钱。商人本钱多就做大生意,本钱少就做小生意,本钱不足就没法做生意。养蜂者要获得较大利益,最关键的是要有强壮的蜂群,所以养蜂者要养好一  相似文献   

13.
养好中蜂一定要选好蜂种,如要具备抗病力强、高产、不爱分蜂等优点.但千万不能将自己的蜂种马上就用从外地引进的蜂种全部换掉,应先换少部分观察1年以上,若确实比自己原有的蜂种好,再陆续换种,否则很容易失败.这方面我有过教训.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大兴、顺义地区主要蜜源缺乏条件下,要把蜂养好并获得理想效益并非易事。若及时转变传统养蜂产蜜思想观念,结合本地种植作物进行授粉,再通过"数控养蜂"新技术方法进行加强蜂群周年饲养管理,为本地设施作物提供更多授粉蜂群,收到了理想效果。以大兴杜茂合师傅的定地养蜂的成功经验为例,主要介绍定地授粉示范蜂场及其操作规程,管理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5.
正养蜂要有良好的蜜源,这是不用置疑的常识。近几年,我做了一些尝试:用养猪法能否养好蜂?用自然生长法能否养好蜂?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养蜂,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蜜源,才能育壮蜂子,蜂群才有采集力、繁殖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一、用喂猪法养蜂上饶蜂友大都知道我养蜂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8日绵竹市蜂业协会会员大会在什地镇召开,300多名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养蜂大户梁朝友应邀出席了会议,出席大会的还有省市蜂业主管部门和科协领导。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王站长在总结中指出,养蜂事业是脱贫致富又能为大农业做贡献的高尚事业,希望广大蜂农多养蜂,养好蜂,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梁朝友介绍了规模化、现代化养蜂的发展形势以及生产成熟蜜的优势,既能把蜂养好,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还保  相似文献   

17.
浅议合阳地区养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民 《中国蜂业》2002,53(4):23-24
一、合阳地区养蜂业发展状况合阳地区养蜂业发展总体上是滞后的。 60年代为发展初期 ,80年代进入旺期 ,但饲养技术落后 ,使蜂农吃了大亏。 90年代至今 ,随着饲养技术的提高 ,养蜂成为合阳地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提高当地蜂农饲养技术是当务之急要养好蜂 ,必须先学会养蜂。看书学习是养蜂知识的基本来源。初养者先看一两本养蜂入门之类的书 ,如《蜜蜂的饲养》《养蜂法》《怎样养蜂》等。再看就是比较深些的如《养蜂手册》《数控养蜂法》《蜂群生物学》等。新东西还是杂志上刊登的多并且全面。订一份《中国养蜂》…  相似文献   

18.
王锡九 《蜜蜂杂志》2007,27(9):23-23
养好中蜂一定要选好蜂种,如要具备抗病力强、高产、不爱分蜂等优点。但千万不能将自己的蜂种马上就用从外地引进的蜂种全部换掉,应先换少部分观察1年以上,若确实比自己原有的蜂种好,再陆续换种,否则很容易失败。这方面我有过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叫肖建华,是湖南省武冈市人,下岗以后尝试做过多种工作,于2004年开始养蜂。经过不少曲折,近几年养蜂总算有些起色。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养蜂很简单,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养蜂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将蜜蜂养活容易,要养好却很难,要使其有好的产出更难!过去龚老师写的书,虽名为《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以中蜂为主,而我养的是意蜂。但它们都是蜜蜂,很多方面相似或相同,饲养技术应该可以相互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7,(2):37-38
<正>中蜂饲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许多蜂农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要把中蜂养好,获得好的效益,就一定要科学饲养,其原则就是要提高中蜂的生产性能,创造一种适于中蜂生物学要求的环境条件,提高蜜蜂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