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断奶前仔猪的饲养管理,为幼猪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仔猪断奶前死亡是养猪业的一大损失。如果管理得当,大部分断奶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本文从断奶前仔猪的生理特点控制探讨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  相似文献   

2.
搞好断奶前仔猪的饲养管理,为幼猪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仔猪断奶前死亡是养猪业的一大损失.如果管理得当,大部分断奶前死亡损失可以避免.本文从断奶前仔猪的生理特点着手来探讨断奶前仔猪死亡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规模养殖场死亡生猪的50%以上发生于断奶前的仔猪,而断奶前死亡的仔猪70%以上是发生在出生后4 d以内,可见,如果猪场能有效控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Pre-weaning mortality,PWM)尤其是初生仔猪的死亡率,则对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仔猪断奶前死亡率的高低与疾病、品种、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管理途径来降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或许我们可  相似文献   

4.
仔猪从断奶后到出栏上市,其死亡率高达25%;因为仔猪断奶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环境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等)的影响,易诱发疫病的发生。因此,对断奶仔猪加强饲养管理与保健非常重要。(一)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仔猪疾病甚是常见,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仔猪在断奶前死亡。病原性导致的死亡,仔猪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而且一只仔猪发病后,很快就会将疫病传染给全窝,这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疫病传入,是保证养猪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简述了仔猪白痢的发病特点及其分类,着重介绍了该病的预防及中药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猪场仔猪断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猪场1997年哺育的946窝、9318头仔猪断奶前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为18.03%,弱仔死亡率高达60.07%,仔猪出生后7日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62.68%,疫病死亡中下痢死亡占总死亡数的33.61%,其它疫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41.69%。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及主要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仔猪断奶前死亡是养猪业中的一个重大经济损失.作者主要探讨了从改善饲养管理和控制疾病死亡2个方面来控制仔猪断奶前死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1初生仔猪的特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估计,分娩期间的仔猪死亡率在4%~10%,而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高达20%~30%,据来源于不同国家的数据统计表明,断奶前死亡率也在11.5%~18.6%。因此,控制仔猪断奶前死亡是保证养猪利润的关键。2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2.1提供良好的产房环境2.1.1温度哺乳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适应低温和较大的温差变化,  相似文献   

9.
仔猪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及提高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安全接产是减少仔猪出生死亡的有效措施;搞好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做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同时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提高仔猪初生...  相似文献   

10.
正1980年Alexander就提出了仔猪早期断奶的概念。仔猪隔离饲养可减少由于与母猪接触感染造成的仔猪疫病,降低免疫应激,进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及仔猪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早期断奶带来的仔猪腹泻问题一直是仔猪早期断奶后饲养管理中颇受关注的问题。1仔猪腹泻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断奶仔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中一个关键环节,制订高价值断奶仔猪的饲养方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效益。高价值断奶仔猪的饲养方案包括:断奶日龄的确定、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最佳的疫病预防方案和营养方案的制订、阶段增重目标的实现方法及为实现高价值饲养方案所营造的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数少,昼夜温差大,多风霜雨雪天气,断奶仔猪受环境因素和断奶应激的影响,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饲养管理困难,生长发育缓慢,容易感染疾病,严重的导致死亡,育成率相对于其他季节低,现将提高冬季断奶仔猪育成率的措施总结如下:1加强断奶前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1.1养好断奶前母猪、仔猪,培育个体大小均匀、体质健壮的仔猪,为仔猪顺利断奶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保证断奶成功,减少断奶对仔猪应激的影响,以有利于断奶仔猪的育成。1.2适时、适量、全面给断奶前母猪补料,以满足仔猪吮乳的…  相似文献   

13.
仔猪28日龄断奶至35日龄仍在原舍饲养,35~77日龄在保育舍饲养,采用一次性断奶法,即在仔猪28日龄时,将母猪赶回妊娠舍,仔猪留原栏饲养.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到出栏上市,死亡率比较高;从仔猪出生后到出栏造成猪只的死亡中,保育期间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仔猪出生3~5周后断奶是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采用的一项饲养技术。其能够很好的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减少母猪和仔猪之间疫病的传播,为仔猪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仔猪在断奶后由于自身生理消化机能不够健全,免疫低下,加上断奶后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常出现腹泻疾病,严重威胁到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仔猪出现大量的死亡现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早期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仔猪实行3~5周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提高母猪繁殖力、减少疫病由母猪向仔猪传播,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技术水平较高的养殖户可积极效仿,从中可了解到仔猪高水平精养是如何进行的。但仔猪早期断奶由于受自身消化机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加上断奶后受生理、营养和环境等应激作用,断奶10天内常发生腹泻,轻者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仔猪死亡。本文就近年来控制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饲养措施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其药物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是指小猪从出生到70日龄阶段称为仔猪,其中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称哺乳仔猪,从断奶到70日龄称为保育仔猪。仔猪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但生理机能发育并不完善,难饲养、成活率低。据报道,该时期的死亡占猪一生死亡的40%。  相似文献   

17.
<正>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哺乳期在各个养猪场的长短不同,一般21~35 d。哺乳仔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抵抗力最弱的时期。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提高仔猪成活率,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断奶体重,作用重要。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抓好乳食、开食、旺食,过好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饲养管理哺乳仔猪要度过出生期、补料期以及断奶期。仔猪初生后7日龄内死亡比例占哺乳期死亡总数的70%。死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特征为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水肿.主要发生断奶仔猪,断奶后1~2周多发,发病率虽不高,但病死率很高,给仔猪的培育造成损失. 1发病情况 吉林省一规模养猪场自繁自养的35日龄的仔猪850头,有24头于断奶后一周突然发病(因饲料、饲养方法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引起),且4头很快死亡.开始时怀疑为其他疫病,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肌肉注射治疗无效,又发病10头,死亡5头,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病.对未发病的仔猪预防,对发病的仔猪积极治疗,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病猪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9.
1仔猪断奶前死亡的原因病原性导致的死亡,仔猪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饲养管理、环境消毒、保暖等不到位导致的死亡,如:饿死、压死、冻死。2预防仔猪死亡的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疫病传入。具体措施如下:2.1做好接产工作,加强仔猪护理仔猪出生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去其口鼻中的黏液,然后再擦干全身。仔猪断脐后仍出血的,可用细线结扎。断脐后将仔猪放入保温箱或盛有碎干草的箩筐中。如仔猪被胎衣裹住或被胎膜盖住嘴时,应立即除去胎衣和胎膜。如遇假死仔猪(即不呼吸,但心脏仍在跳动),可用左手倒提仔猪两后腿,用右手拍打其背部。如母猪烦燥、极度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猪规模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通常仔猪经过四-五周的哺乳后,就进行断奶,仔猪断奶的主要风险是发生下痢,下痢一般在断奶后3-5天内发生,引起仔猪生长受阻或死亡,直接影响猪场的收益。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仔猪下痢,平稳渡过断奶关,对生猪生产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笔者从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防治多年。从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断奶仔猪下痢的原因和种类断奶仔猪下痢是指仔猪断奶期间所发生的腹泻,主要由于口粮、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以及保育措施不当造成的。临床上根据发病症状可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