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天津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品种,解决天津市甘薯品种单一问题,引进6个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比较筛选试验,从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外观、食味、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4号、烟紫薯3号鲜薯产量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徐紫薯8号、烟薯24号和烟薯26号食味较好;徐紫薯8号、烟紫薯3号为紫薯中产量较高的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6号和徐紫薯8号丰产性较好、商品薯率较高,外观品质也较好,适合在天津市进行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不适于天津市种植。  相似文献   

2.
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辉  李栒  郑贤陆 《种子》2005,24(8):62-64
本试验对湘农黄皮、川山紫等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83-2146、日引2号总糖分含量明显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川山紫鲜薯淀粉率达20.67%,明显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徐薯18号切干率达32.13%,极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品种.特色甘薯品种薯块鲜食品质、熟食品质的专家品尝评定结果显示:鲜食品质较好的是83-2146,其次是日引2号和湘菜薯1号、江永紫晕;而熟食品质较好的是83-2146、湘菜薯1号和川山紫.  相似文献   

3.
马辉 《作物杂志》2004,20(1):19-20
对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种薯萌芽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薯萌芽习性较好的品种有徐薯18、日引2号、湘薯15、江永紫晕等,这几个品种萌芽速度快且集中,种薯萌芽数多,产苗量大;而日引1号、山川紫等品种种薯的萌芽习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唐秀桦  韦民政  闫海锋  李韦柳  熊军 《种子》2019,(6):127-130,160
桂经薯8号是以广薯87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方法,经逆境选择法多年筛选鉴定而成的紫心甘薯新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甘薯区域试验中,桂经薯8号的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1 808.8 kg·(667 m^2)^-1和600.5 kg·(667 m^2)^-1,分别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15.1%和57.9%。薯块平均干率33.2%,花青素含量76.4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32.4 mg·(100 g)^-1,钙含量129 mg·(100 g)^-1。该品种熟食味优,商品性好,耐贮藏,适合鲜食及食品加工用。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甘薯品种结构的需要,我们承担了广西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高产优质、适于加工的甘薯新品种选育”工作,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适于加工的甘薯新品种桂薯96—8,经各级区试、试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脆片加工型紫色甘薯筛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脆片加工使用的紫薯品种,以‘山川紫’为对照,2011年引进8个紫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以及蒸食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一,其中‘京紫6号’、‘桂紫12号’综合表现较好,鲜薯产量分别达到30214.5 kg/hm2和28042.5 kg/hm2,分别比对照高58.2%和46.8%;商品薯率较高,分别为88.2%和86.3%;薯块大小中等且整齐度好;口感软香甜粉,粗纤维量少,食用品质优良。这2个品种为初步筛选出的在经济性状、生物学品质以及蒸食品质方面符合脆片加工使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灰色多维综合分析在紫肉甘薯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多维度综合分析法对14个紫肉甘薯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优劣顺序为福宁紫3号、龙紫4号、福薯404、榕薯910、泉薯22、泉薯32、榕薯32、泉薯9-6、福薯006、龙紫5号、榕薯52、莆紫薯5号、徐紫薯2号和龙紫7号。加权关联度的评价结果与品种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甘薯组培苗耐盐性,筛选耐盐甘薯种质。以7份甘薯材料为试材,将其茎段接种于含0、2、4、6、8、10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测定蔓长、发芽率、生根率、根数及盐害指数,并运用SPSS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对甘薯材料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福宁紫4号’和‘福宁紫5号’为敏感型材料,在含2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根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蔓的生长被抑制了90%;‘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12号’‘、福宁薯20号’及‘福宁薯23号’在适宜盐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抗盐害能力。综合各项指标,7个甘薯品种耐盐性强弱依次为‘福宁薯12号’>‘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20号’>‘福宁薯23号’>‘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  相似文献   

10.
李晓慧 《中国种业》2017,(11):43-44
以福7-6和铜薯2号作为对照品种,对5个贵州新品种(系)甘薯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F10-4、Q19-5和黔紫003产量均高于主要对照品种铜薯2号,其中F10-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Q19-5和黔紫00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菜型甘薯品种黔菜1号产量显著高于主要对照品种福7-6;黔薯721产量偏低,但其薯型较好,商品薯率高.5个参试品种各有特色,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南甘薯地方主栽品种收集与脱毒复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促进云南甘薯生产,收集云南地方主栽甘薯品种27个进行田间评价,并对其中的6个品种脱毒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有些品种产量较高,如‘普洱黄山芋’,产量达20.04 t/hm2,‘丘北白皮’亦达15.60 t/hm2;有些品种品质较好,如‘研和板栗薯’和‘华坪紫心’等;‘研和板栗薯’、‘建水灰薯’、‘华坪紫心’、‘马龙紫薯’、‘昆明紫薯’和‘建水紫薯’6个品种,脱毒后薯块平均增产幅度为175.8%;其中‘建水灰薯’脱毒后产量达24.00 t/hm2,比对照增产16.0 t/hm2,增幅为200.1%。通过脱毒,可以显著提高目前云南主栽甘薯品种的产量,更好为甘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旨在选育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苏薯8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环境交替定向选择、高低世代组合筛选方法,育成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6号’。研究表明,‘宁紫薯6号’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平均鲜薯产量4010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1.09%。平均干物质含量29.36%。食味评分77.8,比对照高7.8。花青素含量17.68 mg/100gFW,大中薯率84.7%。抗黑斑病和中抗茎线虫病。该品种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异,抗性较好,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可作为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紫薯品种,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笔者通过对育种策略的讨论,认为核心亲本的高效利用将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参与育种模式”将加速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 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马辉  郑贤陆  王穿才 《种子科技》2005,23(3):159-161
通过对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表现进行试验研究,品种间差异较大.10个特色甘薯品种茎蔓产量高低排序为:湘菜薯1号>日引2号>江永紫晕>宁远大白薯>83-2146>湘农黄皮>徐薯18号>川山紫>日引1号>湘薯15号;鲜薯产量高低排序为:宁远大白薯、日引2号>83-2146>湘菜薯1号>徐薯18号>湘薯15号、川山紫>湘农黄皮、江永紫晕>日引1号.生长期分次剪蔓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品种的总产蔓量及降低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优质多用途紫心甘薯新品种,2013 年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绵紫 9 号为母本混合授粉,育成紫心新品种苏薯 37,可作蒸煮、加工和观赏用。该品种株型匍匐,中长蔓型,叶形缺刻,顶叶黄绿色,叶色褐色,叶脉紫色,茎蔓褐色,地上部观赏性佳。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熟食干面粉糯,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薯块平均烘干率为 32.24%。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感根腐病,高感薯瘟病和蔓割病。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甘薯(2023)320038,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季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南薯 027 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5 年以优质品种浙薯 13 作母本通过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6-2021 年进行鉴定、比较,成功选育的一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登记。2019-2020年在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中,鲜薯平均产量 27425.70kg/hm2,薯干平均产量 8830.65kg/hm2,淀粉平均产量 5929.05g/hm2;薯块干率 32.27%,淀粉率 21.69%,大中薯率 88.94%,薯形美观,薯块商品性好,黑斑病抗性和贮藏性优于对照品种,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四川薯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贵阳自然条件下栽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为本地鲜食型甘薯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8个、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3个品种共计11个鲜食型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黔薯2号薯干产量最高,黔薯1号次之,且两个品种食味均较好,可作为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浙薯13口感较好,广薯87商品性好,可视不同需求进行一定推广;其余品种各有特色,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19.
鲜食紫甘薯渝紫26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紫263是西南大学选育的一个优质紫心食用甘薯新品种,薯块紫皮紫肉,食味甜、糯,粗纤维少,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渝紫263一般商品鲜薯产量18~22 t/hm2,单株平均结薯数5.8个,大于250 g的薯块占4.8%,50~250 g的中薯占64.3%,小于50 g的小薯占30.9%。薯块食味甜、糯,粗纤维少,是理想的迷你甘薯类型。目前在浙江作为主要的鲜食迷你紫甘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我国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引进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八个优良甘薯品种,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苏薯8号的经济产量较高,性状较好,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