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 《中国种业》2018,(12):79-80
安薏1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和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紫云白壳薏苡为基础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薏苡新品种。通过2015-2017年连续3年在安顺地区进行安薏1号生产示范,累计示范133.33hm~2,经测产验收每667m~2产量在267.50~355.15kg之间,最高产量355.15kg,在开花授粉期遭遇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该品种仍表现出高抗、高产、稳产、熟相好等优点。从播前准备、合理密植、田间农艺措施等3个方面总结安薏1号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安豆7号(黔审豆2011001号)自审定以来,在全省推广面积较大,生产中老百姓长期自留种因自然杂交和机械混杂导致纯度降低、品质下降。文章就安豆7号的良种扩繁技术进行归纳,旨在指导安豆7号良种扩繁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贵州薏苡产业发展需要,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安顺市农科院合作,有针对地开展了选育适宜贵州旱坡地生态、生产条件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品种(系)工作,成功选育了安紫薏苡。该品系用地方品种紫云县白壳薏苡为基础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来。2012-2014年参加国家第二轮薏苡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每hm~2产量在2867.0~5590.0kg之间,平均产量4248.6kg,比对照(试点平均产量)增产17.31%。7个试点,增产试点达85.72%,居参试品系的第1位。2015年5月经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15,命名为安薏1号。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常规水稻原原种、原种、良种的繁殖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良种扩繁经验,对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稻良种有自己的见解,现对常规水稻的繁殖技术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5.
张毅 《中国种业》2017,(6):50-51
以安薏1号为材料,采用双因子裂区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安薏1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最佳处理组合为A_3B_3,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施氮量为300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马铃薯种薯引种扩繁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种试验研究了黔东南州适宜扩繁品种,结果表明鲁引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综合表现好,适宜扩繁。  相似文献   

7.
兰金虎 《种子科技》2005,23(6):323-324
去年秋播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2004)1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我省小麦生产水平,省政府决定实施良种补贴优惠政策,在全省开展小麦良种"双统"即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省政府的良种统繁统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小麦良种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和广大农民的小麦生产积极性,出现了一个从来未有的购种热、种子生产热和小麦生产扩种面积热.但按照省上"双统"标准要求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笔者认为,按照省上"双统"实施办法,要确保小麦原(良)种统繁统供质量,满足生产要求,必须在三年一更新五年一更换的前提下落实五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绿豇豆海南加代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绿豇豆良种选育进程,加快良种产业化,根据绿豇豆的生长特点和产销实际,提出并组织实施了"本地选育、海南加代、西北扩繁"三位一体的绿豇豆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并且从 2001年开始赴海南陵水进行了绿豇豆加代.经过几年努力,总结形成了一套绿豇豆海南加代高效栽培技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秀慧 《种子科技》2008,26(5):30-3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搞好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但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我区农民在选择玉米品种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玉米良种由于没有配套的栽培方法而没能发挥它应有的增产增收效果。现以我区为例,对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推广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良种生产,需经茎尖分离,分化培养,组培苗培养,经病毒检测,获得无毒苗。在经扩繁、驯化获得脱毒零代苗;经隔离培养获脱毒原原种,再扩繁获得脱毒原种,继续扩繁得脱毒大田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1.
薏苡作为传统的食、药兼用型作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并形成了具特色优势产业。本综述根据已发表薏苡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与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境条件等方面内容,阐述薏苡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为建立薏苡再生体系及其脱毒快繁与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日益发展,优良品种的引种、扩繁以及对本地羊只的改良已成为农三师当前首要的工作。自2008年起,农三师东风农场、四十四团、四十九团先后从山东引进了波尔山羊3 200只,现已扩繁至10 000余只。为进一步提高农三师良种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邹城市东部山区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20000hm2,年用种量600万千克(皮果)以上。由于用种量大,成本高,且种子繁殖系数低等,花生新品种推广速度缓慢,造成品种单一、老化退化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通过实施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应用良种快繁及提纯复壮技术,先后快速繁育推广了鲁花14号、丰花一号、花育16号、花育17号等一批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实现了本区域范围内花生良种自繁自用,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花生新品种的繁殖系数由过去的12倍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0倍以上,品种纯度达到96%以上,全市花生良种覆盖率达…  相似文献   

14.
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74号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高抗枯萎耐黄萎,适应性强。生产推广应用中表现良好,作为八师石河子市示范品种,2017年良种扩繁4 000hm2。  相似文献   

15.
双朝25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双桂36与抗2杂交选育成的籼稻新品种,199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荐参加南方稻区良种区域试验,最近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扩繁的籼稻品种。本文根据双朝25号参加1990年南方稻区良种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资料,对其在南方稻区的种性表现、应用前景和高产途径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为在南方稻区扩大种植和夺取高产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1.参试品种及来历:桂朝2号(ck)和双朝25号(广东农科院水稻所)、中育87—1(中国水稻所)、湘中籼2号(湖南省水稻所)、育425(贵州  相似文献   

16.
德令哈市地处柴迭木盆地,风灾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互麦14号小麦品种自引进推广到德令哈市种植以来,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抗倒伏、不易落粒、抗风灾特性,已成为本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和种子生产基地主要扩繁品种.本文对该品种的抗风灾特性、推广应用及良种繁育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麟 《中国种业》2016,(4):56-58
总结了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制种路线,创新了良种生产技术实践,通过标准穗的选择,结合二圃制和三圃制的繁种途径,加快良繁速度,同时提出加强县级制种基地为基础,充实发展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繁育良种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技术,以‘贵绿1号’(C.sinensis cv.Guilv 1)、‘贵绿2号’(C.sinensis cv.Guilv 2)和‘贵绿3号’(C.sinensis cv.Guilv 3)等10份特异茶树资源作接穗,‘福鼎大白茶’(C.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作砧木,研究这些资源嫁接扩繁的成活率、树高、树幅、可剪穗数,并与其中3份资源扦插移栽后的生长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嫁接扩繁资源的成活率变幅为79.6%~97.9%,总平均值为88.3%,差异显著。其树高、树幅和可剪穗数差异明显,不同嫁接组合间的亲和性有一定差异。与扦插移栽3年后相比,3份资源嫁接扩繁第3年的树高、树幅和可剪穗分别高19.3~34.7 cm、14.4~17.4 cm和50.5~80.5个。总体上,相较于扦插移栽,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可加快扩繁进度2~3年,嫁接第3年每666.7 m2可剪穗64.3万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种薯质量,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和延长良种使用年限,我县农业局在海拔1400-1650米的永宁镇尧上村建5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采取的措施是借种还种,提供平价肥,保价收购。春繁种薯700-800吨,主要用于全县中低海拔种植户的种薯来源及周边县区的种薯供应。基地自然隔离,集中连片,利于操作和管理,品种不混杂,病虫害少,保证了扩繁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场培育的棉花良种泗棉2号,198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以来,到1989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500万亩,成为长江流域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泗棉2号推广速度快,推广面积大,应用时间长,除自身独特的丰产性能外,关键在于及时快速组织良繁,多层次、多渠道扩大繁种规模,善于改进良繁技术,确保良种种性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