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类型高产籼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7个目前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导品种(组合)合美占、桂农占、玉香油占、粤晶丝苗2号、五优308、天优998、天优122为材料,在2010-2011年进行两年盆栽试验,分别考查分蘖盛期、抽穗期及成熟期的单株、单茎及单条不定根形态性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抽穗期的根系分枝特征,并计算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杂交籼稻组合各生育时期的单株根数、单株根长、单茎根长及单条根长均显著大于常规籼稻品种;单株和单茎的根体积与干重差异不明显;常规稻单条根质量则普遍高于杂交稻。(2)抽穗期不同级别根的表面积和体积均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不同级别根的总长度为粗分枝根>不定根>细分枝根,常规稻则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的分枝根总长度及粗分枝根和细分枝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都显著大于常规稻;常规稻的平均根直径则显著大于杂交稻。(3)杂交稻与常规稻根系特征的主要差异是单株根数和长度的差异,分蘖数和单条根长度的差异是两者根系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4)单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等12个根系性状分别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不定根数和分枝根总表面积分别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为水稻根系遗传改良和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处理对柴胡生长的影响.[方法]对北柴胡审定品种川北柴1号采用生长点滴定和浸泡2种处理方法,0.1%~0.5%5个处理浓度,3~5h3个处理时间、1叶期及5叶期2个处理时期进行诱导.[结果]生长点滴定法对柴胡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浸泡法中秋水仙素浓度、浸泡时间、处理浓度和浸泡时间协同作用对北柴胡存活率、植株变异率及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此外,赤霉素添加对北柴胡诱导效果及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对创制柴胡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组织培养快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于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方法]以川北柴1号茎节为材料,分别以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分析诱导川北柴1号丛生芽和不定根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在MS培养基中,1.0 mg/L的6-BA,0.5 mg/L的KT,0.2 mg/L的NAA和1.0 mg/L的IAA在显著促进不定芽增殖的同时,还能最大化促进不定芽生长;在1/2 MS培养基中,0.1 mg/L浓度NAA,1.0mg/L浓度IBA和1.0 mg/L浓度IAA对柴胡不定根生长促进作用最佳.[结论]本研究对川北柴1号生产推广制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大量欧洲缬草无菌苗和不定根,本研究以欧洲缬草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同培养基种类对无菌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素对无菌苗根段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种子发芽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的酒精溶液浸泡消毒30 s,4%的NaClO溶液浸泡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5次;White培养基的种子发芽率、无菌苗茎叶和根长都较为理想,是欧洲缬草利用种子获得无菌苗的理想培养基。另外,WPM培养基对种子发芽和无菌苗茎叶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_5培养基则有利于无菌苗根系生长;MS+0.1 mg/L IBA是根段为外植体诱导不定根的理想培养基,不定根诱导率高达100%。本研究为欧洲缬草无菌苗和不定根的诱导繁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选用包括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广亲和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两系法杂交稻在内的92个水稻品种(组合),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每株不定根数、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度、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每株根系活性、根系吸收总面  相似文献   

6.
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Ougonnishiki']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金叶络石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叶络石组培苗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6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到95%以上,根数5.2,根长4.4cm;采用"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97%。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区来源柴胡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试验共收集种质32份,分别来源于甘肃、陕西、山西、北京、河北、黑龙江6个不同地区。将从产区收集到的柴胡种子统一播种于北京试验地,统一收获后调查测定柴胡根粗、根长、单根重、侧根数以及皂苷含量,分析比较不同种质的长势、产量潜力和皂苷含量。结果表明,BC-SX-HY(来源于山西)农艺性状及含量均表现优良, BC-SX-PS-1、BC-SX-PS-2(来源于山西)含量及单根重等表现突出,产量潜力较大但侧根数较多。BC-SX-WR、BC-SX-YC-2(来源于山西)和BS-HB-AG(来源于河北)长势较强但柴胡皂苷含量偏低。BC-SX-CZI-1(来源于山西)种质柴胡皂苷含量最高,但根型和产量潜力数据较差。同一种植条件下,不同来源的柴胡种质性状差异较大,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品系有利于提高生产上的柴胡种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附子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及不定根诱导条件。本研究以附子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附子丛生芽的诱导、增殖、生根情况。结果发现,附子茎段经75%乙醇处理30 s后,0.1%Hg Cl2灭菌10 min,污染率为27.78%,存活率可达84.61%。附子第三个腋芽,诱导率为53.34%,死亡外植体少。丛生芽在MS+6-BA 2 mg/L+NAA0.3 mg/L条件时诱导率为86.67%,芽长1.947 cm,植株茎干粗壮。增殖培养时添加TDZ 2 mg/L+NAA0.3 mg/L,增殖系数达到4.029,苗粗壮,叶片浓绿。生根培养基条件为1/MS+IBA 0.5 mg/L时,15 d的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长0.906 cm,平均根数10.5条,叶色翠绿,生长旺盛。研究表明,最佳的取材部位为第三个腋芽,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3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添加TDZ 2 mg/L+NAA 0.3 mg/L的增殖效果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本研究为附子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为材料,采用新型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剪根时间、取样根长、笑气处理时间及酶解时间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以探寻适宜于北柴胡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安全有效技术。结果表明,北柴胡根尖染色体制片最佳条件为:在胚根长至0.5~1cm时进行取样,最佳取样时间为09:00—10:00时和16:00—17:00时2个时间段;制片预处理采用笑气处理4h;酶解液酶解40min。本研究采用的技术更加安全高效,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7,23(6):699-706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于生育前、中、后期设计不同氮素供应水平(18个处理),研究其对根硪基分化数、不定根数、根重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育前期的单株根重随着氮素供应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0、13、14、15叶龄期的单株根重与不定根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条不定根重无显著相关;(2)主茎第10叶节的根原基分化数与10叶期的植株含氮率呈正相关(r=0.978^**),第10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寻找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最佳激素浓度和生根部位,为快繁提供技术支撑。以8年生欧洲椴树枝条为试材,以NAA、IBA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进行分段处理枝条,通过EM50数据采集器连续监测其土壤温度和湿度,后期观察并记录根数、根长、根径,计算生根率等指标,观察其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以500 mg/L的IBA溶液处理欧洲椴树压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0%,平均主根数为29.6根,平均主根长为19.74 cm,平均主根径为2.75 mm,平均侧根数为15.8根,平均侧根长为8.64 cm;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部位是压条中段,生根率达到77.8%,平均主根数为10.7根,平均主根长为16.67 cm,平均主根径为1.9 mm,平均侧根数为10.8根,平均侧根长为5.15 cm。说明适宜的激素处理可以促进欧洲椴树压条苗的生根和成活;IBA激素的使用对欧洲椴树压条苗的生根效果较NAA及对照处理效果好;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部位位于枝条中段。  相似文献   

12.
欧洲椴树分段压条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寻找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最佳激素浓度和生根部位,为快繁提供技术支撑。以8年生欧洲椴树枝条为试材,以NAA、IBA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进行分段处理枝条,通过EM50数据采集器连续监测其土壤温度和湿度,后期观察并记录根数、根长、根径,计算生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以500 mg/L的IBA溶液处理欧洲椴树压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0%,平均主根数为29.6根,平均主根长为19.74 cm,平均主根径为2.75 mm,平均侧根数为15.8根,平均侧根长为8.64 cm;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部位是压条中段,生根率达到77.8%,平均主根数为10.7根,平均主根长为16.67 cm,平均主根径为1.9 mm,平均侧根数为10.8根,平均侧根长为5.15 cm。说明适宜的激素处理可以促进欧洲椴树压条苗的生根和成活;IBA激素的使用对欧洲椴树压条苗的生根效果较NAA及对照处理效果好;适宜欧洲椴树压条生根的部位位于枝条中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龙疫苗(HB-1)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及番茄病毒病、早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测定不同浓度HB-1对番茄表观性状及叶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HB-1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生测试验中,HB-1稀释1000、2000、3000倍液均可显著提高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2000倍处理条件下,POD活性比对照提高7倍以上,诱抗效果极为显著;HB-1在稀释1000~3000倍条件下,可明显提升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田间试验中,HB-1稀释800倍液对番茄病毒病和早疫病防治效果分别达96.40%和70.30%。表明HB-1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且可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生长,诱导提高POD活性,适用于番茄病毒病及早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开发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野生小叶黑柴胡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以种子萌发得到的小叶黑柴胡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础培养基和不同浓度外源性激素在愈伤组织、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以便对野生小叶黑柴胡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欧石楠’插穗在不同处理下的生根差异,揭示欧石楠插穗的生根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欧石楠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实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控温大棚内对欧石楠插穗进行不同激素浓度、不同基质、不同插穗类型及不同扦插时期的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及生根质量进行LSD及one-way ANOVA分析。欧石楠插穗在1000 mg/L的IBA影响下生根率最高,达到82.43%,且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椰糠与珍珠岩(椰糠:珍珠岩=3:1)混合基质中,其插穗的各项生根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中的插穗;半木质化插穗是最适宜扦插的类型,较其他类型而言,其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根质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月份扦插,插穗的生根率可达94.2%。本试验明确了适宜欧石楠插穗生根的激素浓度、基质及插穗类型、扦插时期。  相似文献   

16.
LED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方法]以定蓝1号菘蓝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LED光照处理,分别为:荧光灯(CK),100R,100B,80R/20B,70R/30B,50R/50B,比较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生根情况,同时测定再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处理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优势,70R/30B处理下,菘蓝愈伤组织愈伤生长状态最好,表现为颜色绿,质地致密,分化率最高为68.75%,再生植株生根率最高为92.86%,生根状态表现为生根早,根粗壮,根长等特征,均显著高于对照。70R /30B 处理下,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论]综上,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菘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再生植株的形态建成,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70R/30B为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7.
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分析水稻苗期的根数和根长并定位其QTL位点,为水稻的耐盐性和耐碱性的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盐碱敏感水稻品种东农425与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长白10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在盐胁迫140 mmol/L的NaCl和碱胁迫0. 15%Na_2CO_3的处理条件下,以正常浇灌为对照,进行水稻苗期时根数和根长的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3. 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分别对盐、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水稻的根数和根长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8个加性效应QTL,在第1,2,3,4,5,7,8,9和10染色体上,LOD值为2. 01~3. 35,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 02%~20. 06%。自然条件下,检测到4个与根数相关的QTL,qNRN7-2贡献率最大,为12. 46%,未检测到根长相关的QTL。在盐胁迫下,共检测到5个与根长、根数相关的QTL,qSRN3的贡献率最大,为20. 06%。在碱胁迫下,共检测到与根数和根长相关的3个QTL,qARN2的贡献率为12. 99%; qARL3和qARL5的贡献率分别为7. 04%和8. 88%。共检测到4个自然条件与盐胁迫差值的根数和根长相关的QTL,其中,qNSRN8-2和qN-SRL1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4. 01%和14. 12%。在自然条件与碱胁迫的差值条件下,共检测到2个与根长、根数相关的QTL,分布在3,10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根数相关的QTL,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qN-ARN3,贡献率为6. 02%;检测到1个与根长相关的QTL,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qN-ARL10,贡献率为7. 45%。在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根数和根长都受到明显影响,相对于盐胁迫,水稻对碱胁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金荞麦对水培的适应性,为金荞麦的水培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浓度(0.27、0.54、1.08mmol/L)萘乙酸(NAA)处理诱导金荞麦插穗生根,分别于10和20d测定不同处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筛选出生根效果最好的NAA溶液浓度。用筛选出的NAA溶液继续对金荞麦插穗进行处理,然后放入清水中诱导出不定根,分别进行水培和土培,40d后测定根系形态及其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0.27mmol/L NAA显著促进金荞麦插穗生根;水培金荞麦根系呈现白色到淡绿色,有二级根但缺乏根毛,而土培金荞麦根系呈现较短的褐色多毛根系。水培金荞麦根系鲜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土培金荞麦根系的;除叶片叶绿素a/b值、含水量显著大于土培金荞麦之外,水培金荞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小于土培金荞麦的;水培条件下金荞麦根系和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土培的,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土培的差异不显著。在水培条件下,金荞麦的根系结构、色素含量以及部分抗氧化能力会受到影响,但其可以通过改变部分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来适应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北柴胡各器官中分泌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为进一步探讨北柴胡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分布提供解剖学资料,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全株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特征及茎叶中分泌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北柴胡各器官中分泌道的结构为一圈上皮细胞围绕着中央的腔隙组成,在上皮细胞外无鞘细胞存在。(2)通过观察北柴胡芽、幼茎及幼叶,发现北柴胡茎叶中分泌道的发育方式为裂生型,且分泌道在茎叶的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就已形成;而在根的初生结构中无分泌道存在,即分泌道在根的发育过程中出现相对较晚。(3)在北柴胡各个器官中,包括根、茎、叶、苞片、花和果实中均有分泌道存在,仅种子中没有。且这些分泌道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中且通常分布在维管组织附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开展了插穗长度、生根剂浸泡时间对山茶花发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插穗长度、生根剂浸泡时间对插穗生根率和根幅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插穗长度对不定根数有显著的影响,生根剂浸泡时间对不定根数无显著影响。插穗长度与生根剂浸泡时间的交互效应对生根率、不定根数和根幅均无显著影响。插穗长度4 cm比8 cm的生根率高、根系较发达。插穗长度4 cm+500 mg/L IBA浸泡20 min组合的发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不定根数、根幅分别达到81.6%、7.21条、16.3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