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西北地区寒冷季节利用发电机余热增温沼气工程时热量不足的问题,笔者以兰州市花庄镇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沼气工程各部分热量需求进行理论计算,同时对太阳能和沼气锅炉两种辅助增温方式进行了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和其它季节发酵塔温度分别维持在52℃和37℃时,太阳能集热器和沼气锅炉两种辅助增温方式的初始投资比为3.75∶1,太阳能集热器比沼气锅炉辅助增温方式净现值高43.9%。考虑到国家相关政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西北地区日照充足等因素,当发电机余热不足时,沼气工程辅助增温方式应优先选用太阳能集热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生物质废弃物沼气发酵技术应用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如何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厌氧消化处理生物质废弃物高效转化是辽宁农村沼气推广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笔者针对低温发酵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关于实现寒冷地区生物质沼气发酵装置稳定运行研究的新思路,在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基础上引用太阳能技术、交变磁场技术、电气石陶粒载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太阳能光伏交变附载式两相厌氧发酵CSTR-IC系统,确保沼气工艺高效运行稳定,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厌氧消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同时回收毛油和生物质能(沼气),是一条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文章对杭州天子岭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项目进行介绍,并监测分析了100天的稳定运行数据,包括TS浓度,COD,沼气产量,pH值及脱硫效率等。该项目日处理餐厨垃圾200 t,容积负荷3.5 kg COD·m~(-3)d~(-1),COD降解效率为86.9%±1.9%,日产沼气13500 m~3,同时可回收2.5%的毛油,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杰  万鹏  王军  郭炜 《中国沼气》2019,(2):57-61
文章依据青岛某污水厂现有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沼气热电联产系统,计算得出污泥高温厌氧消化下相关数据,设计采用吸收式热泵-高温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供热,并对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结论: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系统比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产气量多,净发电量大,系统需热量大;采用吸收式热泵-高温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为污泥供热,可充分回收发电机组烟气热能和中水热能,提高一次能源使用率;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系统与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相比,年电费收益较小,环境效益大。  相似文献   

5.
搅拌是全混厌氧消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适当的搅拌形式可优化流场模拟,使发酵物料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沼气的产量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气体分散器的结构直接影响全混厌氧消化罐内搅拌效果。在原兰州全混厌氧消化罐A型气体分散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B、C两种结构的气体分散器,并通过CFD多相流模型模拟分析3种分散器结构对全混厌氧消化罐内搅拌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沼气流量为500 m~3·h-1时,A、B、C型分散器的引流能力分别为8200 m~3·h-1,6560 m~3·h-1,9200 m~3·h-1,优化后的C型分散器比原A型引流能力提高了12%,可增强全混厌氧消化罐内搅拌强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大中型沼气工程能够在寒冷季节低成本稳定高效运行,文章针对兰州地区构建了一套常规加热联合沼液回热回质的中温发酵沼液升温系统。详细阐述了沼液回质与回热两个过程的运行原理,并对系统总热负荷、沼液余热回收量、升温系统投资与运行费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联合升温系统的能量节约率为61%,相比于单纯太阳能加热方式可以节省初始投资21.66万元;相比于单纯燃煤加热方式,每年可节约标煤21.32 t,减排二氧化碳53.15 t,年节省燃煤费用2.13万元;相比于单纯燃气加热方式,每年节约燃气费用3.61万元;并且联合升温系统每年能够减少沼液处理量2190 t,节约用水2124 t,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武汉市的垃圾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接种量不同,沼气产生量就不同,接种量为20%时、沼气产生量为102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接种量为27%时,沼气产生量为182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当接种量为40%时,气量下降,沼气产量为120.8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厌氧消化垃圾中总固体最高去除率为19.1%,挥发性固体最高去除率为33.5%,在挥发性固体占总固体30—40%的垃圾中,每公斤挥发性固体可产102—108公升的沼气,即每吨垃圾可产沼气12.86m~3。武汉市每年产垃圾865,050吨,那么利用这些垃圾一年可产11,124,543m~3沼气,折合标准煤8899.6吨。  相似文献   

8.
污水厂中污泥资源丰富,经厌氧消化所得的沼气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在污水厂中沼气的普遍利用方式是沼气热电联产。文章针对目前国内污水厂沼气工程运行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一套符合能量梯级利用原则的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沼气热电联产系统,并针对青岛地区某污水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改进后系统全年可净多发电量165.21万k Wh,2.2年后可回收投资,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该系统对于提高污水厂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水厂运行能耗具有一定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厌氧罐的池容产气率直接受料温的影响,而料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利用沼气锅炉燃烧沼气工程自产沼气来为厌氧罐内料液提供达到指定温度所需热量的方式,根据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沼气工程产生连续稳定富裕产气量所需的厌氧罐最合理料温。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料温下,环境温度越高,富裕产气量越大;同一环境温度下,随着料温的增长,系统富裕产气量分别在35℃和55℃出现了峰值。从富裕产气量的角度来看,经济温度在55℃左右,而中低温发酵经济温度为35℃。但从富裕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百分比上来看,在不同环境温度下,35℃和55℃料温各有高低。考虑到料温稳定性、沼气热值、设备造价及沼渣再利用等因素,不同环境温度下料温宜全部选择35℃,其富裕产气量维持在每天66~138 m~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池加热系统集热面积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加温需求和地源热泵式系统存在地下侧土壤温度回补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沼气池加热系统(ISGSHPS),并从经济和环保两方面将该系统与地源热泵和电热膜加热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系统的最优太阳能集热面积。结果表明:最优集热面积主要与每年总加热时间、电价有关。系统最经济加热时间段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电价低于0.5元/(kW.h)时,ISGSHPS不如单独的地源热泵系统经济;在电价0.5~1.0元/(kW.h)和高于1.0元/(kW.h)时,ISGSHPS的最优集热面积分别为24 m2和32 m2。目前,最合理的太阳能投资面积为24 m2,生命周期为20年的ISGSHPS相对地源热泵和电热膜系统总节约费用分别为10 830元和59 244元,CO2减排量约为74 t和266 t,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气温较低,特别在冬季,温度是影响厌氧发酵微生物的活性、制约沼气发酵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在高寒地区发展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与生物质锅炉联合为厌氧发酵系统加热增温的新思路,并以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大型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力控组态软件随时监测和采集反应器正常运行情况下加热系统的数据。同时,对当地最冷月份1月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该系统可以保证大型沼气反应器冬季的正常产气,对北方高寒地区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CSTR系统下采用逐渐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进料方式,研究中温(35℃)条件下渗滤液与菜场生物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规律和性能。研究表明,试验在有机负荷条件下,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培养液的CSTR厌氧消化系统能顺利的进入甲烷化阶段,两种不同物料填料下,甲烷产率均稳定。当有机负荷提升到1.25 gVS·L-1d-1时,系统出现了最大日产气量、最大日产甲烷量和最大单位产甲烷率,其中以菜场生物质垃圾为物料的VS分别为6.25 L·g-1,4.58 L·g-1和0.62 L·g-1;以菜场生物质垃圾与渗滤液按7∶3比例混合填料的VS分别为6.10L·g-1,4.15 L·g-1和0.67 L·g-1。1.25 gVS·L-1d-1有机负荷时,产气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寒区沼气发酵地源热泵增温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兰岭乡大型沼气工程的增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配料池、厌氧反应器加热量的计算,确定增温系统的供热负荷.并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地下水源热泵机组.同时,对增温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周期为33h的测试,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为沼气工程增温,不仅能保证沼气工程在北方冬季正常运行,还体现出了沼气增温系统的高效节能性.  相似文献   

14.
寒冷地区畜禽粪便沼气发电工程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运行状况以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宁夏灵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猪场内沼气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混式厌氧发酵(CSTR)两级工艺,每天可消纳TS为6%的粪污39 m3,产气700 m3,发电1050 kWh,有机肥(沼液和沼渣)39 t。运行表明,采用太阳能耦联沼气锅炉联合增温的方式可解决寒冷地区冬季低温下沼气工程的正常运行问题,该项目的成功对沼气工程在宁夏等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及宁蒙灌区畜禽粪便面源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江苏某畜禽粪污沼气发电项目为例,分析了畜禽粪污沼气发电工程的中温厌氧消化系统加热能量供给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项目中,总加热能量需求为213.39 GJ·d~(-1),主要为厌氧消化罐的增温保温(75%)和有机肥烘干(25%),其中厌氧消化罐增温保温的热量需求主要是物料增温(85.41%~86.45%)、罐体散热(12.63%~12.9%)和输热管散热(0.68%~1.78%)。因此,当发电余热回收效率为47.4%,回收热量为254.54 GJ·d~(-1)时,沼气发电余热能够满足整个工程的加热能量需求。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对影响沼气工程加热能量平衡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要保证发电余热至少满足中温厌氧消化增温保温能量需求,则进料TS含量不应低于6.17%,余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29.74%,沼气产量达产比例不应低于设计产量的62.74%,原料量不应低于设计原料的18.63%,保温系统保温性能不应低于设计的27.36%。  相似文献   

16.
管道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试生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管道厌氧消化工艺反应装置的有关性能的基础上,主要报道容积45m~3的试生产性装置处理杭州柠檬酸厂废水的结果。管道厌氧消化器由若干管节横向串联组成,其水力运行呈推流式,能够持留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具有两步厌氟消化性能。中温下试生产性平均处理浓度20gCOD/1的柠檬酸废水,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按有效容积计的有机质负荷为15.50kgCOD/m~3·d,COD去除率84%,容积COD去除率13.4kg/m~3·d,产沼气率为7.5m~3/m~3·d。  相似文献   

17.
选取有机负荷,C/N和油脂含量3个厌氧消化工艺参数,以沼气容积产气率作为厌氧消化过程的响应指标,运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1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都具有高度耦合性,根据二次多项式方程运用响应面法单独优化的最优条件分别为有机负荷9.0 kg VS·m~(-3)d~(-1),油脂含量20%,C/N为50。在该条件下,系统容积产气率达7.096 m~3·m~(-3)d~(-1)。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工艺条件的关键因素序列为:C/N有机负荷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鄞县梅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浙江省科委1988年重点科研项目,也是农业部环能司1988—1989年度集中供气200户的示范工程。该工程由鄞县沼气站与浙江省沼气太阳能研究所承担、中国沼气协会科技咨询部上海分部提供咨询服务。该工程第一期投资42万元,采用二步发酵工艺,有酸化池3×20m~3,计量调节池10m~3,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300m~3,还有二沉池、储气柜、脱硫系统等。发酵流出液除部分用作肥料和回流再利用外,其余部份经一级与  相似文献   

19.
酒精糟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酒精糟废水进行了中温普通消化法间歇式模型试验,中温厌氧(UASB 反应器)——好氧连续流生物处理试验.试验得到 UASB 进水负荷为40kgCOD/m~3·d,COD 去除率达到95%,沼气产气率达到20m~3/m~3(池)·d,好氧处理后出水 BOD_5降低到60mg/l 以下,COD 可降低到200mg/l 以下,系统 COD 总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处理1m~3废水可回收沼气17m~3。  相似文献   

20.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供热厌氧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能量密度较高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PTC)为厌氧反应器提供热源,确定装置中重要单元的尺寸,并进行了反应器内部能量平衡的计算,得出8 m~3的地下厌氧反应器内最大2处负荷分别为进料热损失与发酵物料散失热量,分别为16 077.31 k J/d和23 180.01 k J/d。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聚光集热器的关键参数,确定光孔宽度b为2.4 m,焦距f为0.6 m,集热板面积为4.16 m~2,集热管直径为0.016 8 m。应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对反应器内整体的传热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料液温度可维持在35℃左右。采用与设计参数相近的PTC系统和厌氧反应器进行试验验证,厌氧反应器内料液温度保持在33.6~35.8℃,与Fluent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