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鸭茅两个栽培品种农艺性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比观测了引进鸭茅品种波特与我国野生栽培品种宝兴的植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波特鸭茅叶片宽大,花序紧凑,形成的株丛较大;宝兴鸭茅开花期株高更高,花序较开展。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波特鸭茅营养期多次刈割条件下的再生性和干物质产量显著优于宝兴鸭茅(p0.05),但孕穗至抽穗期多次刈割时,两个品种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营养成分也存在一定差异,宝兴鸭茅干物质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同期波特鸭茅,但酸洗木质素含量略高于波特鸭茅。  相似文献   

2.
单株种植条件下,探讨草地瓦纳鸭茅与波特鸭茅的植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瓦纳鸭茅叶片短而微窄、花序短而紧缩、穗叶距短等特征,形成的株丛较大;波特鸭茅开花期株高更高,花序长而较展开,旗叶较长而宽等特征.在花序形态方面,草地瓦纳鸭茅的花序长度、第1分枝穗及第1穗间距均明显短于波特鸭茅(p<0.05);开花结籽期的草地瓦纳鸭茅,其叶构件高于波特鸭茅13.45%,茎和穗构件则分别低于波特鸭茅9.56%和7.25%,但各构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草地瓦纳鸭茅分蘖再生性优于波特鸭茅,尤以定植第1年的第3次和第4次刈割后再生分蘖数明显高于波特鸭茅(p<0.05和p<0.01);营养期多次刈割,第1年单株干物质产量草地瓦纳鸭茅低于波特鸭茅24.27%(p>0.05),而在定植第2年和第3年的草地瓦纳鸭茅的年单株干物质产量分别比波特鸭茅高29.95%(p<0.05)和12.10%(p>0.05).  相似文献   

3.
魏红 《种子世界》2021,(7):0090-0092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是指所有牧草物种和可遗传物质的总和,是牧草品种改良所使用到最原始的材料,是农业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存野生植物资源,维持物种多样性,维持遗传的完整性,将种质携带的全部信息传递给后代,是牧草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的核心价值所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野生牧草种子资源是当地草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创新的核心,同时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又是制约畜牧养殖产业生产、生态建设、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探讨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1997 年对云南西部和南部共23 个县 (市) 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搜集187 份, 从中发现了大量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优良资源, 并对部分资源作简介。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对饲用甜高粱(大力士)、一年生黑麦草(特高)、鸭茅(安巴)、苇状羊茅(多维)4种牧草进行了产草量和生产成本对比,目的是为广大养殖户挑选合适的牧草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一、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位于盘县羊场乡何家庄村北部,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710米,雨热同期,无霜期2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23℃,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可  相似文献   

6.
孔晓蕾 《种子科技》2020,(7):24-24,28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基础。近年来,黑龙江乃至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不全、保存不规范、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利用档案化思维,对如何开展好寒地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登记、保存、监测、更新和利用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1科,2,980属,24,500多种。其种类之多仅次于马来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许多种类是可被家畜饲用的饲用植物。因此,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也丰富多采,是良好的牧草天然基因库。开展牧草资源的考察,实际上就是牧草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摸清种质资源的家底,是进一步发掘、评价和利用牧草种质资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39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鉴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引进的39份材料中,早熟材料有15份,薯肉黄色的材料5份,田间抗病性强的材料有4份,商品薯率在80%以上的材料有15份,高产资源5份。对种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配置优良组合,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同时进行种质资源的改良,丰富其遗传多样性,为赤峰地区在马铃薯生产和育种研究中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牧草品种,促进民族种业发展,提高牧草养殖经济效益,四川农业大学利用从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草种质资源库申请的50份资源和从野外采集的二倍体、四倍体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经过20余年不断试验,采用测序新技术,融合生物信息学,完成了鸭茅全基因组测序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在牧草领域完成的第一个基因组测序,目前世界上仅有三叶草和黑麦草完成测序。  相似文献   

11.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椿,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  相似文献   

12.
胡枝子属植物具有耐瘠薄、耐干旱、抗寒等多种优良特性,应用前景广阔。通过调查资源和查阅文献发现,湖北省境内有大胡枝子组4种和胡枝子组7种。本文从种类分布、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其它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作为乡土资源的胡枝子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开发利用中国油棕种质资源,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85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引物对所有85个新引进油棕种质及原有油棕种质材料进行ISSR扩增,23个引物共扩增出20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8.6%。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海南、云南的新选育油棕种质及原有的油棕种质材料基本上能按不同的采集地点或不同的来源途径而分别聚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退耕还草中牧草种子生产及其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伟光  毕玉芬  陈功 《种子》2005,24(3):14-17
2001至2003年在滇东北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高海拔山区,即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海拔2 000 m的半山区进行了植被恢复和退耕还草试验示范.试验选择了15个草种,共19个品种进行单播.对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彝良高海拔山区适宜种植的一年生牧草有高丹草和箭舌豌豆,其鲜草产量均较高.在短年生和多年生牧草中,多花黑麦草(旺饲)鲜草产草量最高,第二年鲜草产量达170 895.84 kg/hm2;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鲜草产量相近,在155 000 kg/hm2左右;鲜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花黑麦草(旺饲)>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多丽)>鸭茅(牧友)>高羊茅>紫花苜蓿(WL-612)>紫花苜蓿(普拉多)>白三叶>猫尾草.这些牧草均可以用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植被恢复和草地建设.本研究中筛选出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进行牧草种子生产的草种,分别为:多花黑麦草(旺饲)(1 430.00 kg/hm2)、紫羊茅(760.00 kg/hm2)和苇状羊茅(733.00 kg/hm2).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鸭茅、白三叶等牧草种子产量可达400~5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朝牧一号稗子是辽宁省朝阳市畜牧所育成,另有谷稗、旱稗、碱稗之称。通过全国牧草审定,现已获省科技进步奖,并被评为中国“八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和中华优秀专利技术。全国各地种植均获得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性状优良、粮草兼收、双高产双优质的新型饲料作物。它是发展草食家畜牛、羊、马、兔等最理想的饲草饲料,也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治理盐碱地的逆境先锋作物,并可用作草饲轮作配置作物,以及用于沙打旺、苜蓿老草地更新改造。1适应性极强的逆境先锋作物朝牧一号稗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既耐低湿…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63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引物共扩增得到201条扩增条带,其中有多态性的条带为155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7.1%.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不同地方采集的种质明显的分为8类,采自不同地方的种质材料能明显的根据种质来源相对集中在一起,油棕种质材料可按采集地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贵州优良牧草品种筛选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2~2004年在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对6个优良地方牧草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进行了生长特性观测和室内营养成份分析,通过11个品种的产量表现和营养价值分析,地方草种91-82苇状羊茅、宽叶苇状羊茅、93-6扁穗雀麦、纳雍鸭茅和引进品种交战2代苇状羊茅、Stampede鸭茅、Painte鸭茅生长状况良好、产草量高,适宜贵州南部及相似生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要求,对云南省永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本次普查共调查了永胜县区域内14个乡镇41个村48个村小组,调查乡镇占永胜县总乡镇的93%;共收集到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牧草种质资源46种135份,135份种质中种子材料120份、无性繁殖材料15份;135份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93份21种、蔬菜34份19种、经济作物7份5种、牧草种质资源1份1种。永胜县主要农作物种类、数量和种植面积较稳定,但一些古老地方品种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依然会逐年减少,对其农业生物资源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饲50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牧草型四倍体黑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饲料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1990年选用结实率较高,成熟较早的荷兰四倍体黑麦AR174为母本,以分蘖多、叶量大、植株繁茂、抗寒性强的苏联四倍体黑麦AR307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对株高、叶量、生物量等饲用性状的定向系选,于1996年培育出优良稳定株系。该品种具有双亲的优良特性,抗寒性强,结实性好,成熟期适中,株高、叶量、繁茂性和饲用品质等性状显著优于亲本。1996年定名为4R507(中饲507)并进入鉴定试验,1999年升入品种比较试验,2001年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并同……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藏各地征集的300余份食用栽培春青稞种质资源,从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锈性和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维生素E等特征特性鉴定、评价。分析结果认为:(1)西藏春青稞多样性极为丰富,如芒、稃和籽粒颜色,具有变异最为丰富,多样性最高的特点;(2)具有早熟、大穗、多粒、棱型多,以及抗锈性强等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3)具有密穗、稀穗、裸粒、钩芒、矮生、抗锈等可利用基因潜力巨大等特色;(4)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维生素E等成份因各地区环境条件不同差异较大。笔者主要对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中优异种质进行评述,筛选出一批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优良性状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利用的优良种质,为青稞育种及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