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秦州区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区水土保持林年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24197.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9806.27万元,土圈生态效益65676.6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137889.25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10825.31万元。该评价方法可为相似类型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长江三峡库区22个区(县)30个退耕还林样地的调查数据,参考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对其中6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涵养水源与保育土壤效益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6种主要退耕模式总调节水量(即涵养水源量)达到11.679 1亿t/a;调节水量的价值为68.37亿元/a,净化水质价值约为24.42亿元/a,涵养水源总价值约为92.79亿元/a;2)保育土壤总价值为0.903 6亿元/a,其中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竹林、板栗林、柑橘林和茶林保育土壤的价值分别为1 531万、2 251万、1 031万、2 815万、1 157万和251万元/a;3)三峡库区不同退耕模式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和保育土壤效益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不能只从总体上进行评价,还应该考虑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益,以便更好地评价和指导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4)评价一种退耕模式的好坏,还要综合考虑多种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彰武县乐园小流域为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角度选择12个评价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替代市场法、市场价值法等直接计算2020年基准年各单项效益价值及其综合效益。结果表明:(1)经过治理后,乐园小流域2020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价值为18 804.82万元,其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依次为14 696.30、3 240.07和868.45万元,所占比例为78.15%、17.23%和4.62%;(2)生态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保肥<保土<净化大气<保水效益,经济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水保林<经果林<粮食增产效益,社会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减少泥沙淤积<增加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3)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效益发挥着决定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县退耕还林6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吴旗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4.8亿元,其中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4亿元,保护土地资源退化价值为6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0.3亿元,保护农田价值为0.02亿元.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并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天水市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计算与评价。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7 684.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501.02万元、土圈生态效益1 655.1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5 322.02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206.29万元;社会效益大部分仅局限在定性评价方面,这方面评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煤炭等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评价生产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量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效果,旨在为今后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与经验。[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县永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例,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计算了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建设时期的隶属度值,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综合,最后采用生态效益指数对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考虑了主客观信息在内的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得到的综合权重能够反映出开发建设项目各建设时期不同指标的特点;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益指数显示该项目在建设前期生态效益指数最高,而试运行期的生态效益指数0.392高于施工期0.318,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在试运行期开始发挥了水土保持效益。[结论]提出的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行,可以为其他生产建设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城市海绵小区雨水利用措施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行识别计算并与其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为海绵小区建设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第二批试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新区6个海绵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替代工程法、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碳税法、造林成本法等,对海绵小区产生的雨水资源利用、固碳释氧、降噪、调蓄径流、文化教育等3大类共10项效益进行定量计算并采用效益费用比进行静态和动态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固原市西南新区6个海绵小区的总效益为2.91×10~5元/a,其中雨水花园的效益为1.03×10~5元/a,下沉式绿地的效益为7.99×10~4元/a,植草沟的效益为6.15×10~4元/a,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比例分别为22.84%,76.89%和0.27%。[结论]海绵小区雨水利用有较好的投资效益,固原市海绵小区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海南省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对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林草植被的涵养水源、保育水土、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6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进行物质量、价值量的测评,对该地区近9a来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恩格尔系数与皮尔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结果]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达22.18亿元,保护水资源价值最大,为17.64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79.5%;固碳制氧价值次之,为2.38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10.7%。[结论]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退耕对滇池湖滨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晰退耕对滇池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的影响,进而评价退耕的土壤恢复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滇池湖滨缓冲带和设施农田剖面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无机磷剖面分布特征,并且以滇池湖滨3个区域(牛恋、海埂、兴隆)相同退耕方式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退耕3a后,牛恋缓冲带浅表地下水埋深明显变浅,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全磷,Olsen-P,Al-P和Fe-P含量均明显降低,O-P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浅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海埂缓冲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无机磷组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兴隆缓冲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降低。3a内退耕没有直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无机磷组分产生明显影响,浅表地下水埋深改变是影响土壤恢复和无机磷组分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结论]滇池湖滨缓冲带和设施农田土壤磷素均存在淋失风险,退耕活动通过抬高浅表地下水位加速土壤磷素淋失从而降低土壤潜在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计算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00,2005和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了历年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采用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对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进行了计算。[结果]2000,2005和201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25 032.31,34 879.15,43 700.38元/hm2,生态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15.53%上升到2010年的21.10%,而社会效益则从84.47%下降到79.90%。2005年低等、中等、高等优质耕地单位面积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分别为7 219.69,11 130.42和18 039.25元/hm2。[结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和现实值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耕地质量等级以及该区域人们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住宅小区海绵改造后对降雨径流的调控效益,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某住宅小区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设施的布设情况,计算不同设计降雨量下LID设施对降雨径流的截蓄量与各LID设施截蓄容积的利用率;再结合固原市2004—2014年的降雨资料,计算出该小区年均降雨径流总截蓄量与各LID措施对降雨径流的截蓄量。基于计算出的小区LID设施对降雨径流的截蓄数据,结合资源环境经济学原理,计算小区降雨径流年调控效益、单方降雨径流调控效益与各LID措施年均降雨径流调控效益。[结果]小区海绵改建后,年均降雨径流调蓄量增加11 568 m~3,产生的效益为111 302元/a,单方降雨径流调控效益为9.62元/m~3;各LID设施年均效益分别为:雨水花园45 273元/a,下沉式绿地27 103元/a,雨水桶6 654元/a,雨水池32 272元/a。[结论]住宅小区海绵改建能够有效控制小区降雨径流的外排量,提高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具有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益,为其他同类地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EA-Gini准则对甘肃省庆阳市14个土地整治项目的整治综合效益进行定量描述并评价。[结果]涉及的14个土地整治项目中合水县丑家庄土地整治项目、镇原乡山岔镇土地整治项目和正宁县西坡乡土地整治项目的整治综合效益偏低,分别为0.308,0.378,0.342;宁县南义乡和平子镇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比较高,分别为0.972,0.708;其余9个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利用DEA-Gini准则评价结果表明14个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较大地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清黄土高原矿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矿区——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基于其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生态需水率、生活需水定额、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耕地灌溉率和万元工业产值需水量9项评价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对试验区2000,2010,2020和203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各年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其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平,试验区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还存在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状况。[结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开源节流、巩固基础工作和重视生态目标以提高黄土高原区域及类似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耕地利用存在的外部性,除了给国家和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社会生态效益。在构建耕地资源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的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资源社会稳定效益逐年增长,由1996年的1.50×108元增长到2009年的4.24×108元;(2)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效益逐年递减,由1996年的7886.65元/(hm2·a)下降到2009年的6618.74元/(hm2·a),表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3)耕地资源生态效益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耕地数量的变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武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生态价值总体变动趋势为上涨。基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外延式扩张和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有必要全面考虑耕地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秋贤  王富喜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51-155,160
[目的]探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沿海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001—2010年烟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集约性不断增强,正逐步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的转变;但与其他13个沿海开放城市相比,目前烟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城市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尤其明显。[结论]均方差权值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烟台市土地利用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