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南阳市桐柏县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湿地松、火炬松育苗试验。曾先后采取撒播、摆播育苗等方法,成活率很低。自90年代开始采用芽苗移栽育苗技术,亩产比原来提高35‰,试验组进行了芽栽法与摆播法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湿地松芽苗移栽苗是摆播育苗出苗率的2.03倍;平均高为1.38倍、地径生长为1.18倍;火炬松芽苗移栽成苗数量是摆播成苗的1.48倍,平均高为1.50倍、地径生长为1.49倍,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场共培育国外松苗15.2亩,共用种子42.2斤,计产合格苗33.23万株,平均每斤种子产苗7874株.平坦分场创造了湿地松育苗高产记录,每斤产苗11082株,铁路林分场、老山科研所创造了火炬松育苗高产纪录,每斤分别产菌10000株、11111株.苗木生长良好,湿地松苗平均高25—30厘米,粗0.4—0.6厘米,最高52厘米,粗0.9厘米,火炬松苗平均高20—25厘米,粗0.5厘米,最高54厘米,粗1.2厘米.  相似文献   

3.
我县1980年开始,引种湿地松、火炬松,采用地膜催苗将小苗移栽入塑料袋育苗.1984年用种子653.58斤(湿地松313斤、火炬松340.58斤)、产苗木七百三十一万株,平均每斤种子产苗11,189株,一斤种子生产的苗木能造林100亩.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由于推广、应用了温床育苗芽苗移栽新方法,火炬松、湿地松的大田育苗每公斤种子产苗量达2万株以上.但如何提高火炬松、湿地松造林的成活率,特别是遇到春夏连续干旱的情况,保证一次造林成功,尚无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省林科所指导下进行了火炬松、湿地松容器育苗,共育苗20万株.苗木生长良好,平均高20厘米,平均地径0.46厘米,并在7—9月的雨季利用这些苗木对新造林地进行了补植,共补植苗木3万多株,成活率达99%以上,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湿地松芽苗截根菌根化育苗,能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育,苗木生长好,质量高,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一级苗出苗率达95%。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湿地松芽苗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湿地松芽苗截根菌根化育苗,能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育,苗木生长好,质量高,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一级苗出苗率达95%。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1947年首次引进湿地松、火炬松(下称国外松),该批种子于1950年播种育苗,1951年造林,现仅长沙市保存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该批树于1961年后开始结实,1966年春用其种子育苗并造子代对比林。我省对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推广工作十分重视。1973—1984年共进口湿地松种子29,524公斤,火炬松种子10,182.5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全省国外松造林面积100余万亩,湿地松占70%,绝大部分营造在低山丘陵中的酸性红壤地区,生长良好。为了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的适生环境与造林技术,在省林业厅领导下,由省林科所负责组成了国外松协作组。全省按不同生态区域及研究内容设置了19个重点引种试验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Pinustaeda)、湿地松(P.eliot-ti)原产于美国南方。我国于30年代引进试种,生长良好。1973年以后逐年引进大量种子育苗,在南方大面积造林。安徽省自80年代初开始用火炬松、湿地松在丘陵地区造林,发展迅速。如青阳县1985年开...  相似文献   

9.
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闽侯南屿林场火炬松、湿地松及马尾松家系子代测定林连续10 a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火炬松家系不仅在胸径、树高及材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湿地松、马尾松的生长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早期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但是随着树龄增长,马尾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年生时生长量超过火炬松家系平均生长量,10年生时超过火炬松最好家系生长量;湿地松生长趋势与火炬松相似,即前期生长比马尾松快,后期生长落后于马尾松,但湿地松早期生长稍落后于火炬松,后期生长优于火炬松。  相似文献   

10.
我所从1974年开始国外松的引种工作。1974年省分配我所由美国进口的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7斤,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播种育苗。一年生苗高1尺左右。1975年2月,用本所培育的苗木营造了湿地松母树林213亩,1976年2月,用二年生的火炬松苗造林40亩,共计253亩。湿地松栽植于原有马尾松零星分布的疏林地,属丘陵红壤,土层瘠薄。海拔高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从198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4种松树的扦插试验,1990年获得成功。1991年进行了重复试验,又获得新的突破,现已投入大田生产。1992年上述4种松树已扦插育苗达13万株,生长良好。根据1990和1991年2年的试验调查表明,这4种松树扦插生根率,扦插苗抽梢率、成苗率都达到85%以上。1年生马尾松、黄山松扦插苗平均高23.2cm,地径0.5cm,比实生苗分别高2.3cm和0.15cm;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扦插苗平均高为25.9cm,地径2.4cm,比实生苗分别高2.4cm和0.1cm。另外,扦插苗比播种的实生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taeda)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比较分析。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北部丘陵地,火炬松生长表现良好,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大于马尾松、湿地松;试验所研究10个火炬松家系、1O个湿地松家系生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明显;马尾松4年生时,采用种子园种子,轻基质育苗,造林施基肥,生长量与采用母树林种子,黄泥土育苗,不施基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8.6%、19.7%和55.5%。  相似文献   

13.
1974年,我省从国外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种子,营造母树林.采用容器接种菌根土育苗.承担单位有沪州市、宜宾市、资中、沪县、长宁、南川、叙永、重庆市北碚、巴县长生、邻水县万丰山、广安县天池和桂兴等国营场、所、站、圃,共配制育苗容器(塑料袋)九十二万多个,每袋一粒(株),部分种子作一般育苗播于苗床.几年来,为探索容器接种菌根土培育湿地松苗及其幼林生长的关系,在生产单位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ABT生根粉应用于若干树种的播种育苗我站从1990年以来,对湿地松、火炬松、木兰科植物、板栗、长红木、杉木等树种进行了ABT生根粉应用试验和推广,现报道如下:1.容器育苗在推广湿地松容器育苗技术的同时,应用生根粉进行芽苗移植处理,即当芽长到5cm(未...  相似文献   

15.
我区从1974年开始,引种了美国优良速生树种——湿地松、火炬松。至1981年全区已发展达六万六千余亩。在重点发展县布设33个样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综合分析如下: 一、国外松原产地与本区发展县的生态条件相近。1674年至今所营造的幼林生长看,表现良好。如1982年5月在资中县国营林场调查300亩湿地松,100亩火炬松。8年生的幼林。结果湿地松八年生平均胸径11.28厘米,最大胸径21.05厘米,树高7.06米,年平均径生长1.41厘米,年平均树高生长0.88米。火炬松八年生平均胸径生长10.21厘米,树高7.36米,年平均径生长1.28厘米。前三年火炬松亩平均蓄积0.56立方米,后五年平均增加蓄积湿地松0.6961立方米,火炬松0.5496立方米。两者比较径生长,湿地松大于火炬松。高生长则是火炬松优于湿地松。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湿地松、火炬松育苗新方式的改进—芽苗移栽工具打孔器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比常规播种育苗省工,而且种子利用率、苗木出圃率及苗木质量均普遍提高,每0.07hm~2育苗可增加经济收入1900多元,在国外松育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7.
进行火炬松、湿地松等国外松大田育苗,常因圃地选择不当,催芽、播种等环节掌握不好,以及病、虫、雀、鼠等危害,影响产苗量和苗木质量;且采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因此,迅速研究出提高育苗成苗率和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乃是我省进一步推广国外松这个优良树种的重要技术关键之一。 采用容器苗造林,国外应用广泛。我国也有报导,南方雨量充沛的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均有用营养杯、营养砖育苗造林成功的事例,惟我省研究尚少。因此,我们为了探索在我省自然条件下国外松容器育苗造林的方法,自今年2月份开始,进行了火炬松、湿地松等容器育苗试验,共育苗8800多株(图1),并于8、9月间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荆门市彭山林场不同林龄的湿地松纯林、火炬松纯林和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木材解析法,比较研究了湿地松、火炬松两个树种在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特性,以了解两树种混交效果是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在15年时,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混交林中直径分别增加了12.05%和10.60%,材积分别增加38.91%和24.25%。在所有5个混交林中,湿地松和火炬松的相对产量均大于1。湿地松和火炬松混交在生长量和材积上表现出正效应。在混交林中,湿地松获得更多的效应,但无论在纯林还是在混交林中,火炬松均比湿地松生长得好。  相似文献   

19.
<正> 湿地松、火炬松统称国外松,1964年我场开始引种,1974年以来已陆续营造用材林、母树林5,000多亩,生长旺盛,深受群众欢迎。国外松的繁殖目前仍靠进口种子。1974年至今,我场年年承担国外松育苗任务,采用大田播种育苗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苗木除本场造林外,还支援了社队绿化。在育苗中,由于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近三年来育苗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在产苗数量上还是在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clm)火炬松(Pinus taeda 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引种栽培速生用材树种,湿地松苗期生长快,生长高峰值:径生长在5~6年,在年生长周期内,树高有4次生长高峰,春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火炬松苗期生长慢,但从造林第1年开始生长量大于湿地松,5年生时,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均出现高峰;年周期内,树高有5次生长高峰,以夏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经与主要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温度是影响湿地松、火炬松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制约湿地松,火炬松发展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