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灌自1992年3月3日引水至5月10日结束,连续放水68天,总干渠首农业用水4.2×10~8m~3。由于春旱少雨,属于正常用水。实浇一水小麦112.2万亩,二水小麦90.4万亩,三水小麦8.5万亩,白地30.6万亩。 通过灌区4个地市13个受益县79个乡552个受益村的灌溉成本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斗渠口平均综合成本每亩次5.91元,每亩9.59元,成本为0.052元/m~3。 2.斗渠口平均上交国家水费每亩次4.43元,每亩7.19元,成本0.039元/m~3。  相似文献   

2.
柳江县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在1992年春开始的,到1996年春,先后投资35万元分别在该县成团乡农机站、大荣村委建造了两座供秧能力为5000亩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为夺取该县水稻增产丰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经过推广示范表明,从1992年至1996年5年间早稻示范种植工厂秧共13225亩,示范总产3599.5万公斤,增产42.7万公斤(折合人民币59.8万元)。平均亩产都在460公斤以上,最高达526.6’k斤,平均每亩增产52~84公斤不等。为了扩大该县工厂秧的应用面积,解决更多的农户使用工厂秧的问题,柳江县农机局根据该县今春水稻生产要提前播…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概况我县共有112万亩耕地,有54%以上的面积属高沙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4.5~5.5米左右(废黄河零点起算),渠系水的利用率一般左40%~50%左右。近几年来,全县的耗电量及稻灌成本逐步上升,1983年每亩成本3.12元,每亩耗电23.5度,1984年每亩成本3.17元,每亩耗电24、03度。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渠系水的利甲系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我县于1982年左大明乡新建灌区(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正>1994年是我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的一年、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机技术推广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业丰收计划农机化技术”计划80万亩,完成92万亩,其中小麦56万亩,中产变高产田46.83万亩,单产由前三年的平均单产225公斤增加到306公斤.低产变中产田9.2万亩,单产由196.63增加到243公斤.玉米26万亩,中产变高产田16万亩,单产由前三年的平均单产365公斤增加到377.8公斤,低产变中产田10万亩,单产由196公斤增加到243公斤.水稻、甜菜各5万亩,单产分别由296公斤增到366公斤,3200公斤增到4000公斤.92万亩丰收计划田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机766台,耕、耙、播机械化程度为100%,中耕机械化程度为85%.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及早与农业、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协调一致,将任务分解落实到24个乡、894个村,根据项目给定指标拟定出计划,层层落实,采取“粮食丰产田”技术承包组等形式,定指标,签合同,并指派专人定期检查,确保该项目的实施完成.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农机部门借鉴跨区机收的成功模式,于5月20日首次从江苏省引进200台插秧机在湖北省枝江市等17个县(市)的32个乡、镇进行中稻跨区插秧,这是湖北乃至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插秧环节实现跨区作业迈出的可喜一步。据了解,机插水稻旱育秧,一亩秧田,可为100亩大田提供秧苗,人工插秧水播水育,一亩秧田只能提供5亩大田的秧苗。一台插秧机10小时可插30亩,人工一人一天只能插8分田。机插水稻平均亩产616公斤,比手工插秧每亩增产54.5公斤。机插旱育秧每亩成本46.02元,比人工插秧所需的水播水育秧每亩节本40%。湖北省农机专家分析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  相似文献   

6.
昭平县为确保粮食增产高产,农民增加收入,今年在全县17个乡镇全面推广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水稻机械深施化肥技术面积2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70%。该县自1994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推广水稻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工作,在科教兴衣的大舞台上竟放异彩,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去年全县推广20.3万亩,在同等条件下,水稻机械深施化肥技术田比传统撒施化肥田亩增产稻谷20.8公斤。仅推广项目,增产稻谷422.11公斤,增产效益844.22万元。因此,昭平县人民政府今年确定把全面推广水稻深施化肥技术项目作为水稻粮食增产高产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湖南省的机电排灌站进出水钢管,经过十多年、二十年的运行后,管壁锈蚀穿孔而漏气、漏水现象严重,工程效益急剧下降,灌溉成本成倍增加,群众负担大大加重,成为当今机电排灌设备更新改造中的主要问题。据常德市水利部门统计,全市山丘区电灌站因锈蚀穿孔而漏气、漏水的进出水钢管长达20705m,占全市山丘区电灌站进出水钢管总长的39.9%。桃源县架桥乡马儿湾电灌站进出水钢管锈穿漏水后,灌溉面积由500亩下降到200亩,灌溉成本每亩每小时由1.6元上升到5元,群众反映强烈。在  相似文献   

8.
移栽一直是水稻生产最繁重的农活,苏州市以机插为主,同时示范塑盘抛秧和水直播,在栽种机械化方面取得可喜成果。根据农业和农机部门统计,1992年十万多亩机械化栽培水稻示范区全面获得丰收,亩均产量比用传统方式人工移栽的水稻增产6.9%。其中机械插秧亩均单产达571.5公斤,比用传统方式人工移栽的水稻增产10%。郊区虎丘乡东升村108亩机插秧示范方亩均单产650公斤。昆山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水稻育苗栽培技术,连云港市从1996年开始试验推广工作,当年试验面积466亩,有抛秧机8台,到1998年我市水稻机械化抛秧面积达3.1万亩,抛秧机增加到37台,试验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1998年秋季对东海县平明镇6000亩连片机抛秧示范区测产,平均每亩实产达687公斤,较手插秧每亩平均增产90公斤。经过三年推广证明,水稻机械化抛秧具有省种、省力、省工和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大面积推广仍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扬中市八桥镇共有水稻面积11000亩,1993年试种抛秧稻,1994年至1996年大面积推广,三年三大步,1994年抛秧6000亩,占全镇水稻总面积54.5%,平均单产609公斤。1995年抛秧9000亩,占水稻总面积81.8%.平均单产616公斤。1996年抛秧11000亩实现了全镇抛秧稻百分之百。平均单产610公斤。三年平均单产611.6公斤。三年抛秧推广面积在全市都名列前茅。三年推广实践,使我们认识倒抛秧是一项高产轻型栽培技术.一项新技术推广,只要宣传到位、措施有力都能获得成功。一、强化宣传力度.在抛秧稻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先后举办大小培训班二百多次…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兖州县采用引河回灌地下水的办法,补充了地下水,增强了农田水利的长远效益.兖州县地处鲁中南山前平原,总面积为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自1965年以来,大力发展机井灌溉,现在已有机井1.2万眼,井灌面积占94.3%.井灌使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粮食产量1965年为140公斤/亩,1986年上升为620公斤/亩,总产量由5千万公斤上升到1.4亿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实施中央农业部关于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工程的机械深施化肥重点项目,百色革命老区对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3年均获粮食增产。1996年全地区又在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共推广机械深施化肥50.903万亩,占上级指令给重点项目推广任务33.32万亩的152.77%。在早稻和晚稻推广面积35.853万亩中,机械深施化肥与表施的产量对比表明,机械深施的共增产干谷841.83万公斤,平均每亩增产23.48公斤,增产率5.25%。同时经过反复试验认定,机械深施化肥利用率从表施的25%提高到机械深施的40%左右,平均每亩节约了成本11.16元,使用机械深…  相似文献   

13.
平江县自1997年开始,推广试验“水稻节种旱床盘育秧技术项目”,项目实施两年来,在县农机局、农技部门和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技术经济效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定计划,平均每亩节约常规稻种1.04公斤,亩平均增产24.7公斤,亩平均节约成本14元...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全国水稻主要产区之一,正常年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的4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我国目前有稻田约3.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26%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左右。故无论安徽或是全国,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我国水稻的高产水平,单季稻可达600公斤/亩以上,双季稻两季之和可达1000公斤/亩以上,而大面积上的实际产量水平,一般仅能达到高产水平的50%左右,因此,我省及全国增加水稻单产的潜力很大。在各种作物中,水稻的耗水量及灌溉定额最大,许多旱作物在南方不需要灌溉,但水稻在全国任何地方均需灌溉。故在安徽及我国南方,水稻灌溉节水是农业节水的关键,研究水稻增产、节水的灌溉方式,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场地处黄海之滨,总面积13.7万亩,耕地6.8万亩。以往,采用深挖条沟、种植绿肥、盖草铺生等办法改良盐碱土,效果欠佳。1978年以来,采用打深井,引地下水灌溉洗盐,取得投资省、效益高和速度快的效果。我场二分场有不少田块是光板地,寸草不生。1978年底在农垦局的支持下打了一眼深304米的机井,从此生产条件改善,粮食逐年上升。井打好后的当年,种水稻150亩,亩产达500~600斤。水稻收割后种小麦,第二年单产  相似文献   

16.
衡南是一个拥有101.4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农机总动力47.47万kW,综合机械化水平38%。为了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几年县农机部门加大了“争项引资”力度,采取“项目带动、服务推动、部门联动”模式,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新路子。全县推广插秧机20多台,2005年机插面积13.3hm^2(200亩),平均每亩增产6%,降低生产成本25元。今年早中稻推广机械化插秧面积106.7hm^2(1600亩),目前禾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机插秧已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许多乡镇领导主动找农机部门要求扩大机插秧面积。2007年争取推广机插面积1333.3hm^2(20000亩),计划到2010年全县水稻栽插机械化水平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县首次承担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优质粮食作物机械化增产增效技术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项目区内实现农田机耕6.12万亩,化肥深施2万亩,机械收割脱粒0.25万亩,半机械化脱粒4.8万亩,机械提灌1.8万亩,水直流灌溉3.4万亩,机械半机械化植保5.5万亩,最后经地区多位农业专家测定每亩增产稻谷31.5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县于1982年引进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以下简称管灌)技术。到1989年12月底,全县17个乡镇均有了管灌、有4个乡基本实现了管道化,地下防渗管道总长50万m,控制面积9万亩,利用机井930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信息窗卢龙推广虚实并存耕作成效显著卢龙县农机局引进推广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用于甘薯田间管理上,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全县推广面积3.4万亩(2267公顷),甘薯公顷单产由实施该技术前的27225公斤(亩产1815公斤),提高到30390公斤(亩产2062...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汝城县农机部门为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组建了技术指导小组,强化了包村联户服务,建成了6个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基地,实行"七统一"的技术要求。目前全县插秧机拥有量达到282台,全年实现机插面积7667hm(211.5万亩),使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对比测产,机插秧每亩产量达600kg,减少成本150元/亩,每亩平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