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森林火灾中长期预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森林火灾中长期预测提出了4种技术方法;(1)森林火灾趋势变化与周期分析;(2)森林火灾的时间序列分析;(3)灰色预测模型;(4)前兆因子的相关预报,各种方法都用实际资料建立了适度的预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肖海  吕子奇  向凯  彭国强  陈东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04-17207
为了解决预测森林火灾以及森林火灾发生之后的人员及设备的合理调度问题,基于ArcGIS Engine构建森林防火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在此系统平台上,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利用AHP法结合火险天气等级进行预测预报、设置最佳观测站位置等,在火灾发生时利用GPS对火点进行精确定位,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在三维场景中进行动态火势模拟,实时观测火势蔓延态势。此外,将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进行优化,以便更准确地模拟林火的蔓延,当火灾发生后可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损失评估。结果表明,采用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结合ArcGIS Engine三维分析,对森林火灾蔓延态势的掌握达到了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现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方法】利用陕西省17年的火灾发生频数资料,采用Markov转移矩阵和GM(1,l)灰色模型,对陕西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2008年前陕西森林火灾基本处于B级稳定状态,最小级A出现于2006年,最大级C可能出现于2008年。【结论】采用2001~2004年实际火灾发生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为陕西省森林火灾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0-2013年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建立残差修正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马尔科夫链模型、赋权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残差修正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5.33%,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是87.77%,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精度为74.85%,赋权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为88.3%,残差修正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3个模型,说明使用其对离散的森林火灾数据进行短期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渗透理论在森林火灾模拟系统中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林火行为对林火决策的重要性和林火的时空特性,主要利用渗透理论建立森林火灾的蔓延模型,通过该模型来模拟森林火灾的动向,仿真森林树木的分布情况和林火蔓延情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初步反映了森林火灾随林木分布密度不同而呈现不同蔓延情况的规律。同时,对风速、风向、地形等其他因素对火灾蔓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森林火灾蔓延的改进模型。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森林火灾的波谱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制约火灾年际变化的主要波谱.在大量相关与回归计算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建立了气象火灾序列的模型,为今后森林火灾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统计分析理论,对大兴安岭地区1980-2003年的气象数据和森林火灾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以气象要素为影响因子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预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6,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的验证表明:正确率达到73.68%,预测结果符合实际,能够根据气象因子较准确地预测林火过火面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森林火灾的波谱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制约火灾年际变化的主要波谱。在大量相关与回归计算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建立了气象火灾序列的模型,为今后森林火灾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蔓延多模型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森林火蔓延模型的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产生式原则的多模型森林地表火蔓延预测系统. 此预测系统通过与森林火灾实时监控系统连接,将数据流动由传统公式计算中的单向流动,变为计算数据流回输入端,进行反馈修正计算,从而形成一个对数据库的修正与补充的系统,以达到减小模型预测误差的目的. 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系统的预测结果可信,能够实现林火蔓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以非线性函数拟合发展趋势、正弦函数逼近周期变动和马尔可夫链刻画随机扰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建阳市森林火灾面积的变动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理论与实践表明集成预测模型能定量分析灾害发生的时间动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灾害防御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林火发生预报模型因为全面考虑气象、地形、可燃物、人为活动等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故可得出更为准确的火险预报结果。因此,利用滇中地区的历史天气、地形、植被分布、VIIRS热异常数据集等数据,构建该地区的火发生预报模型,并利用历史林火资料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历史火点进行模拟预报,高于火险二级的预报,该模型比常见火险气象预报模型高23.9%;针对历史未过火点进行模拟预报,低于火险三级的预报,该模型比常见火险气象预报模型高14%。可以看出,所构建的林火发生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明显高于火险气象预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客观森林环境的真实火险。  相似文献   

12.
福建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预报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从研究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入手,建立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的数学模式,并结合本省森林火灾重灾区3年发生森林火灾实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划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进行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工作。应用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在本省25个县(市)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效果是良好的,准确和基本准确的天数在95%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所确定的气象因子和划级标准是适宜的,具有实用价值。适宜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目标体系决策的思路,建立效益函数,分别计算了根据火险天气预报安排决策方案和联系火险预报准确率安排决策方案的经济效益指标。最后,根据预报的实际应用建立预报效益方程,计算了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所有计算表明,林火预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森林火灾危害程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荣  张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47-150+162
以可燃物分布、可燃物含水量、可燃物载量、可燃物种类、平均月发生次数、距居民点距离、坡度、温度、湿度等因素为输入变量,危害程度为输出变量,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林火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定量分析这些指标对林火危害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输出结果的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5.
对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基正 《北京农业》2012,(18):136-137
通过对新时期森林火灾的责任制、防火意识宣传、依法治火和火源控制等管理政策进行研究,对森林防火的预测预报、实时监测、通讯网络、火阻网和公路网络建设等技术进行分析,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为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危害森林的诸因子中,火灾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灾害,各林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林火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林火预测预报的应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有林国家林火管理的有力工具.林火预测预报从二十世纪20年代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林火预测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报.林火预报研究中的杀键问题是选择主要的林火因子和合适的林火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以连续天况和后续天气预报为基础,结合雨量数据分析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森林覆盖情况制订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以采集预报因子,数据库整合分发信息为核心。从PC终端延伸拓展至智能手机、PDA的新一代技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让管理者、护林防火员利用显示屏、手机随时随地开展各类信息和资料查询活动,从而大量节约森林防火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组织防火灭火的效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农业粮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应用模型库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的农业粮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和MapX组件技术,通过VB、MapX和应用预测模型嵌入式集成开发,初步实现了农业粮食预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GIS的基本功能,而且能够通过相关分析模型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农业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及预测,能够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方林区森林火险精准区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技术,根据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火灾的特点,以浙江省临安市为实验区,将森林火灾因子分成社会经济、林学特征、气象特征等三大类11个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3个特征向量(社会经济特征向量、林学特征向量、气象特征向量),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森林火险精准区划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值和理论值的误差均小于0.1.该模型和实验区历史火灾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