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0%氟啶脲水悬浮剂润湿分散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点法对10%氟啶脲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步筛选,在流点法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方法对分散剂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农乳602、分散剂NNO、550S均能加工成流动性好的氟啶脲水悬浮剂,采用优化组合法和粘度法最终确定了10%氟啶脲水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农乳602和550S的比例为4:1,用量为0.8%。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生测验证具有明显增效的基础上,按照悬浮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指标控制试验的要求,进行了配方筛选试验,确定了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的配方:29.7%灭幼脲,0.3%阿维菌素,1%NNO,4%农乳1600#,1%农乳500#, 1%凹凸棒土,1.2%拉开粉,0.1%黄原胶,5%乙二醇,0.3%硅酮类,水补至100%。配方产品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质量技术标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80~220 g/hm2防治甘蓝小菜蛾,防效可达73.39%~80.19%吗,优于或等同于1.8%阿维菌素乳油(8.1 g/hm2)、20%灭幼脲悬浮剂(225 g/hm2)的防效,持效期达14 d。  相似文献   

3.
用15%甲维·除虫脲悬浮剂、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带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杨小舟蛾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甲维·除虫脲悬浮剂、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施药后3 d防效均达到80%以上,药后15 d防效均为100.0%,杀虫效果良好;20%除虫脲悬浮剂药后3 d防效为70.4%,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药后3 d防效为85.9%,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100.0%和56.6%。可见,通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除虫脲2种农药复配,兼具2种农药的特性,扩大了杀虫谱,同时增效作用明显,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对天敌安全,是比较理想的防治杨树舟蛾的仿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25%灭幼脲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灭幼脲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采用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该制剂中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进行了筛选实验,确定了优化配方。试验制剂经低温和热稳定性试验,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林间喷雾灭幼脲对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成虫的不育效应,采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模拟林间喷雾处理.结果表明:灭幼脲对栗山天牛不仅具有明显的不育性,而且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对于栗山天牛,灭幼脲是一种兼有杀虫作用的不育剂,5 000倍液作为不育剂喷雾使用经济有效,若要在喷雾时即时杀死较多天牛可首选3 000倍液.  相似文献   

6.
舟形毛虫幼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舟形毛虫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000倍液及1 5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 000倍液及3 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 000倍液、2 500倍液防治舟形毛虫幼虫,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均在84%以上。但以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3 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 500倍液防治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灭幼脲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方法]以25%灭幼脲悬浮剂为供药试剂开展田间试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对茶树菇及其菌棒上灭幼脲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0.010~0.500和0.004~0.200 mg/L,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灭幼脲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7%,其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2.39 d。以25%灭幼脲悬浮剂300、450 g/hm2间隔7 d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初步推荐灭幼脲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2 mg/kg。[结论]根据试验中灭幼脲最高残留量(HR)计算出普通人群灭幼脲每日摄入量占日允许摄入量的4.7%左右,认为该农药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5种杀虫剂对枣尺蠖幼虫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以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枣尺蠖的防效最好,为95.9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差,为83.67%,其他3种药剂防效均较好,差异不大;田间防效试验,药后15 d,防效最好的是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和2.5%多杀霉素悬浮剂,效果分别为91.47%和88.46%,其次为10%虫螨腈悬浮剂和5%氟啶脲浮油,防效分别为83.53%和80.3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最低,为53.12%。利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虫螨腈悬浮剂、5%氟啶脲乳油4种杀虫剂防治枣尺蠖均有较好效果,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筛选了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稻瘟病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前胡微粉20%,润湿分散剂(NNO+FS3 000)5%,增稠剂黄原酸胶0.15%、抗冻剂乙二醇1%,稳定剂有机膨润土0.5%,水补足至体积的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在100~400倍液的剂量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4.22%~84.9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在100~200倍液剂量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6.66%~76.88%,防治效果与稻瘟病常规化学防治药剂三环唑相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筛选了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稻瘟病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前胡微粉20%,润湿分散剂(NNO+FS3 000)5%,增稠剂黄原酸胶0.15%、抗冻剂乙二醇1%,稳定剂有机膨润土0.5%,水补足至体积的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在100~400倍液的剂量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4.22%~84.9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前胡微粉水悬浮剂在100~200倍液剂量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6.66%~76.88%,防治效果与稻瘟病常规化学防治药剂三环唑相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30%醚菌酯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采用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该制剂中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进行了筛选实验,确定了优惠配方。试验制剂经低温和热稳定性试验,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的配方。[方法]采用对比试验,以水分散剂的理化性能指标为评价依据,通过配方筛选研究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所需分散剂、润湿剂、填料的品种和用量。[结果]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配方为:甲维盐有效成分为6%,氟铃脲有效成分7.5%,1.0%VY-115,6.0%NNO,1.0%十二烷基硫酸钠,2.0%六偏磷酸钠,30.0%硫酸铵,玉米淀粉补齐。[结论]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配方可供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30%嘧酶胺悬浮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30%嘧酶胺悬浮剂中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及制剂pH值等进行了筛选试验,确定了优惠配方.结果表明,选用嘧酶胺30%、NNO 2%、拉开粉1.5%、农乳33#4%、农乳500#2%、吐温80 2%、凹凸棒土2%作为分散剂,以0.15%黄原胶作为增稠剂,以8%的乙醇作为防冻剂,以硅酮类作为消泡剂所制得的制剂经低温和热稳定性试验,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六种土壤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乙草胺微乳剂等6种除草剂品种进行防除夏玉米田杂草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55d鲜重总防效均达到85%以上,其中40%异丙草·莠悬浮剂200g/667m2防效最好,为96.15%。  相似文献   

15.
<正> 猪饲料的消化能(DE)是编制猪饲料营养价值表、制定猪饲养标准的重要指标。猪饲料种类繁多,若一一通过消化试验实测DE,不但工作量大,且因影响消化试验的因素很多,也难测得可靠的、有代表性的数据。为编制四川及南方猪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作者在研究国内外已有猪饲料或日粮消化试验资料基础上,提出了间接评定猪饲料DE的回归方程,并对四川及南方各类猪饲料共500多种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明:15%硝草酮油悬剂在玉米3~4叶期施用,有效剂量为0.1125~0.337 5 kg/hm2范围内,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幅度为32.6%~74.8%,对各种阔叶杂草的防效幅度达64.6%~95.0%,对杂草的鲜重抑制效果为82.8%~98.5%,各种防效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而且防控时间持久,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玉米增产6.7%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4%残杀威+6%右旋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最佳配方,表明产品性状稳定,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乳剂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仿生杀菌活性化合物BMOC开发为一种新型农用杀菌剂,开展了BMOC可湿性粉剂研制,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确定配方为BMOC原药20%,载体(A+高岭土,1∶4)70%,润湿剂(B+JFC,1∶1)5%,扩散剂NNO 4%,阿拉伯树胶1%,经检测,润湿时间小于1 min,悬浮率大于70%,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湿性粉剂的要求。生测结果表明,20%BMOC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黑痘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作用高于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白腐病的EC50为7.427 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利用流点法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类型分散剂对吡唑醚菌酯的分散性。[结果]通过配方优化确定了25%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原药25.8%,分散剂GY-D157 3%,分散剂GYD156 1%,润湿剂GY-WS10 1%,防冻剂尿素5%,消泡剂GY-X60 0.3%,稳定剂硅酸镁铝0.5%,增稠剂黄原胶0.16%,水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对原药适应性广,砂磨过程中不膏化,制备的样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