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机尾气制冷装置将渔船推进柴油机尾气热能回收转换为给鱼舱渔获物冷藏的冷能,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提高渔获物保鲜品质,减轻渔民工作负荷,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政策方针。根据目标渔船船型与设备参数,设计了一套实用型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制冷系统各状态点参数,结合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整套系统的性能指标,最终得到发生器热负荷、溶液泵和冷却水等参数变化时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变化规律。装置经过多航次实船运行验证,制冷效果显著;而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偏低,有待后续借助模型量化参数后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中国机动渔船普遍存在的燃料利用率低和渔获物保鲜能力不足问题,研究了一种通过回收渔船尾气中的余热来驱动制冷循环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制冷循环模型,并分别对目标制冷量为15 kW、20 kW和25 kW的3个制冷循环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在目标制冷量为20 kW和25 kW时...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2008,35(4)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和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有效利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并推进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新产品的开发。日前,山东省泰山集团泰安华能制冷公司开发研制出新一代吸收式尾气制冷机。利用柴油机废热作为加热能源,通过吸收技术实现制冷,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对设备背压影响低(不大于200Pa)、尾气的热效利用率高(大于40%)等优点,解决了冷热交变等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同时可根据渔船不同主机型号的热量匹配不同制冷量的尾气制冷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并论证了应用压缩式制冷一热泵联合循环,开发利用现有制冷装置工作时的排气“废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对制冷一热泵系统的热力分析和概算,提出了具体利用该系统向需热环境供热的方法,以及在水产品干燥和养殖业中提供热水和热风的可能性。由于热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展开,故应用这一技术回收制冷“废热”,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只要在渔船上安装一套尾气余热制冰系统,每年就可以节省购冰和购淡水费用接近15万元?这样的好事不再是梦,而是真真切切的科技产品!广东佛山市汇控热能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控制冷")经过多年研发,成功自主研制出了这套渔船尾气余热制冰系统。目前,已有近百套系统在广西、福建等省区推广应用。据悉,该系统能够收集渔船尾气,采用热能吸收式制冷原理,配合使用海水淡化机,为渔船源源不断地提供冰和淡水。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渔船上安装主机尾气余热制冷装置,实现主机排出的废气再利用。在运行过程中制冷设备的发生器围壁容易产生裂纹,需要分析该裂纹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应用CFD流体分析软件对进入发生器的烟气速度和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气速度和压力对围壁几乎没有影响。然后,进行了发生器结构的固有模态分析,通过增加围壁厚度的方法改变结构形式,从而改变该结构的固有频率,直至该结构频段与原结构频段无重叠部分。由于该厚度避开了会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选用新的围壁厚度为3mm不锈钢板替换原来1.5mm不锈钢板制作设备的新围壁。在设备结构设计时,特别是小载荷流体运动的结构,应分析结构固有频率,避免其与流体运动产生激励频率重叠,导致发生共振,对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冷藏、制冰以及其它制冷领域内,如何设法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增加冷凝之后的氨液的过冷效果,一直是制冷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经过过冷的液态工质节流后它的干度∞减小,也就减少了节流损失,增加了制冷量。在压缩过程中功耗不变,循环的制冷系数也就提高。贵刊1982年第4期发表的《液氨过冷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探讨》认为在制冰生产上应采取有效的过冷措施,减小循环过程中节流膨胀不良。  相似文献   

8.
华南理工大学对食品超高压处理过程中传热模型和相转变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装备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对超高压条件与处理物料问的关系、高压装置的设计等进行了研究;包头科发新型高技术食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发出超高压杀菌装置、超高压加工装置、超高压液动泵、高压连接件系统等超高压食品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不断加强,台湾业主采用提供技术和机电设备的方式,在福州一些船厂建造远洋鲔(延绳)钓渔船和超低温海洋渔货运输船。其中的电气装置与国内渔船相比颇具特色,特介绍如下:1 电站容量大由于设有超低温冷冻设备(冷冻渔舱温度可降至-60℃),中央冷暖空调,捕捞机械和大功率海水冷却循环装置等大功率负荷,所以电站容量比国内相当马力和主尺度的渔船大很多。其单机容量都在300kw以上。表1为某渔船(船长52.26m,主机马力1000PS)在各工况下的电力负荷计算结果:表1 电力负荷计算结果航行机动捕捞停泊耗电总功率(KW)203248262175发电…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详述了能够输送高浓度溶解氧水体的新型泵—气液泵,并对"气液泵"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类水环境的应用实例作了系统介绍说明,以期气液泵技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低压循环贮液桶是防止润滑油进入蒸发器的重要装置之一,然而,目前生产厂家所提供的供液容器上的油包放油效果还很不理想,因为进入高压氨液节流后,即产生一种由闪发气体、液氨和油微粒组成的两相混合物的射油运动,使桶内1/3的液相部分产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氨氧化微生物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扇贝边酶解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砜中空纤维为膜材料的超滤装置对扇贝边酶解液进行分离,分析酶解液超滤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压力、温度、料液pH、体积浓度比率(VCR)等因素对膜透过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操作压力在0.05~0.10MPa,温度40~43℃,料液pH7.0左右,并在超滤过程中采用间断循环清洗的方法,可提高膜分离效率。经超滤的酶解透过液在色泽、风味、澄清度等方面均理想,营养成分保持较好,氨基酸态氮保存率较高,可达92.2%。  相似文献   

14.
<正> 丹麦最近研制成的块冰装置主要用于冷却鱼类和其他易腐败食品。每个装置是作为一标准模件进行设计制作,每24小时正常的制块冰能力为200公斤。它是用太阳能和氨作为冷冻剂的一种闭式循环冷冻系统进行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倪锦  顾锦鸿  沈建 《渔业现代化》2012,39(2):54-58,63
根据渔船节能减排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渔船余热实现渔船的制冰、蓄冷和工作区域供冷,解决了渔船上鱼类的保鲜和冷藏,改善船上工作环境。建立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热力学模型和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模块法迭代求解,实现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仿真,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最终获得了烟气温度、流量和三通阀开度等参数变化时各用户端功率的变化规律。该系统模型可指导渔船制冷系统的功率分配,为优化渔船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低碳渔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三)制冷设备库房或冷库的制冷设备可按功能和要求选用,其中主要要求是:1.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分压缩式和吸收式两大系统。压缩系统是指通过由电机驱动的压缩机的机械作用使蒸发到冷凝过程中提高液体的压力。驱动装置多采用电机,有时也采用汽油机、燃气机或柴油机。压缩系统在冷库中应用最广,这主要是由于压缩机和电机可靠性强,能源充沛(电网)。吸收系统的压缩作用是由溶度差产生的,压缩作用为溶液(制冷剂)压力、温度的函数。空间冷藏设  相似文献   

17.
对应分析在福建拖网捕捞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福建省选择29个拖网作业单位(样品)、11个作业因素(变量),用对应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福建拖网捕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了解作业单位(作业船)之间和作业单位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影响福建拖网作业的主导因素是网具结构,其次是渔船的主机功率和作业天数。据此,建议从适当增大网口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增加船舶主机功率和延长作业天数等方面入手,提高拖网作业单位捕捞效率。本文还通过分析平面变量与样品聚点图,将福建拖网作业分成4个类群,通过分析各类群与各作业生产因素的亲疏关系,进一步了解各类群的特点,可对生产单位和管理者调整拖网作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养殖尾水氮含量过高等富营养化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池塘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自然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是沉积物氮素营养迁出的主要途径,埋栖型贝类通过滤水和蠕动等生命活动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可以使沉积物颗粒混合并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本研究于2020年9、10、11、12月采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池塘贝类区域(有贝区)和对照区域(无贝区)的沉积物表层样品,进行泥浆培养实验,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检测其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并分析了其与间隙水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有贝区10月和11月样品检测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并有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应;有贝区9—12月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均高于无贝区,有贝区9月的反硝化反应速率最高(0.005 8 μmol/kg·h);水体温度与沉积物反硝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氨氮(NH4+-N)浓度与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也存在厌氧氨氧化过程,养殖菲律宾蛤仔等埋栖型贝类有利于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有效地促进池塘沉积物脱氮过程,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也为开展尾水生物净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真空泵吸鱼过程气液流动机理以及抽气压力对吸鱼速度影响,以某深远海养殖平台真空吸鱼泵为研究对象,基于体积函数法(volume of fluid, VOF)两相流模型,对真空吸鱼泵集鱼装置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抽气压力条件下,水进入集鱼筒后,产生了水与大量气团组成的泡沫状气液两相混合体,气泡不断聚集并向抽气口方向运动,直至流出抽气口,集鱼筒注满水时间短;管道入口启动速度随着抽气压力的减小不断增大,之后速度波动减小,在-40 kPa~-20 kPa抽气压力条件下,当抽吸时间7 s,管道入口的速度逐渐平稳,当抽气压力≥-15 kPa时,吸水管出现了倒流现象,水沿管道来回晃荡,抽气压力在-40 kPa~-20 kPa范围可确保鱼水混合物顺利抽到集鱼筒内。本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真空吸鱼泵的抽气压力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四种主要物质,而后三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