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德林 《当代畜牧》2013,(27):27-29
家蚕血液型脓病常发于夏、秋养蚕过程中。笔者针对宁洱家蚕脓病的发病规律,从蚕品种、养蚕环境、饲养管理、消毒防病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防治措施,以减少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使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秋蚕期家蚕中肠型脓病病原在环境中的留存分布及其生存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中肠型脓病病原在养蚕环境中分布广泛,其生存能力受温度、湿度、理化消毒处理和留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若能加强对环境病原动态的监测,进行针对性消毒,养蚕布局合理,控制病原传播感染,中肠型脓病的危害是可能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的现状,分析和讨论了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特点和规律。提出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重点是重视养蚕环境的洁净、严格执行家蚕饲养标准、规范消毒用药以及杜绝化学污染物或农药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的一类病害,按病原不同可分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四种,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开化蚕区统俗称空头病。近年来,我县养蚕生产上以血液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最为常见,严重时粒茧无收,不仅给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了科学防治家蚕病毒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巩固蚕桑产业,笔  相似文献   

5.
在桑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较常发生,危害较大,给蚕农造成蚕茧减产,收入减少,有些甚至可能造成绝收,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桑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县蚕病发生抬头,尤其是今年春蚕大面积暴发血液型脓病,发病面之广,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上罕见,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后顾之忧,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以防重蹈覆辙,笔者对2006年春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作了如下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梅 《四川蚕业》2006,34(1):30-31,23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影响蚕茧产、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控制在为害水平以下,但近两年来,随着养蚕农户的增加,发生面不断扩大,损失量也在逐年上升,2005年春达到爆发程度。全市凡是养蚕的村组,都可见到血液型脓病。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面达70%左右,损失严重的农户。张单产不到10公斤,笔者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家蚕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地说,蚕得病后是很难治愈的,故对蚕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尽管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然而蚕在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养蚕期间务必加强蚕病的防治工作.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的常见病有10多种,属于病毒性的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属于细菌病的有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病和卒倒病;属于真菌病的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节肢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有蝇蛆病和壁虱病;另外,还有农药、煤烟及工厂废气引起的中毒症等.现将这些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蚕业》2017,(2):12-13
家蚕血液型脓病一直是秋茧减产、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血液型脓病形成的原因很多。只有注重桑园管理,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及时根据气象环境条件,采取措施,同时按照24天养蚕法饲养好家蚕,才能控制秋蚕期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李亚东 《江苏蚕业》2003,25(2):36-36
<正> 石灰是养蚕中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济有效、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消毒药剂。它对蚕的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等病原有极强的消毒力。生产上常因使用不当而影响消毒效果,因此,了解掌握石灰的消毒作用及应用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70-70
答:蚕的中肠型脓病病毒来源于病死蚕体、蚕沙及桑树上携带这种病毒的鳞翅目昆虫如桑螟等,通过污染桑叶而造成蚕食下传染。一旦蚕得了病,排出的蚕粪又会污染蚕座、桑叶、蚕具、养蚕环境等,造成消毒难于彻底,只要养蚕环境有病原存在,随时都会引发中肠型脓病的发生。因此,这种病与蚕种无关,不属于蚕种胚胎传染的病。但是蚕种保管不好,被这种病原污染了,也会因为蚕种表面带这种病原,而使蚕发生中肠型脓病。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性脓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强 《江苏蚕业》2006,28(3):30-31
<正>血液性脓病是我市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发性蚕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在存、夏、秋均有发生,以夏、早、中秋蚕较多。1病症血液性脓病在各龄期均有发生,在养蚕生产中多发生于3龄以后,特别在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潜伏期小蚕一般3~4天,大蚕4~6天  相似文献   

14.
赵如林  朱富滔  周德芳  李丽 《中国蚕业》2010,31(3):70-72,74
分析了近年来临沧市部分蚕区血液型脓病逐渐加重和流行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健全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防止野外昆虫交叉感染、合理调节气象环境、重视共育室防病工作、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正确处理蚕沙及病死蚕、综合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脓病病毒容易经伤口或食下进入蚕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更易引起感染发病。要防治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就要从养蚕布局,蚕前、蚕中、蚕后严格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桑园管理,选采适熟叶,添食抗菌药剂和石灰水等全方位采取防治措施,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切断传染源,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欧学贤 《广西蚕业》2006,43(4):69-70
在农村饲养桑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面大、损失严重,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心病”。许多蚕农来电问发生“脓病”的原因,现将黄冕、寨沙、鹿寨镇的蚕农养蚕发生脓病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秋期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几年湖州市区秋期蚕病的发生有加剧之势,并表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发病种类单一,多数为血液型脓病;二是发病时间早,据调查一般在2龄蚕期时已表现症状,4龄期就有少部分农户因发病而倒蚕;三是发病面广量大,如1998年全市血液型脓病发生面达90%以上,市属3区发病损失率在10%左右,有些严重乡发病损失率25%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近几年通过座谈会、走访农民、察看蚕室和桑园及查阅有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就秋期血液型脓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涟水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抬头趋势,特别是秋蚕发生较为严重.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少数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25%以上,影响全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春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灿兴 《江苏蚕业》2003,25(3):32-33
<正> 2002年我市春蚕普遍发生血液型脓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我市春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据调查,全市80%的农户春蚕或多或少发生了血液型脓病,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到30%,有的户甚至颗粒无收。这不但影响了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现对春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出的启示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现行春用蚕品种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抵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养蚕的主要劳力是老人和妇女,由于劳动力缺乏等原因造成蚕前消毒不彻底、蚕期管理粗放,从而造成血液型脓病在部分蚕区流行,发病严重的颗粒无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