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触诊即通过触摸来检查疾病.免的腹壁肌肉较薄,隔着腹壁可将内脏组织触摸得比较清楚,因而触诊在兔病临床诊断上比较适用.触诊时主要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节来触摸.一般先轻轻地触摸寻找病变部分,然后稍用力触摸病变组织,触知病变大小、形态、质地.触诊时一手抓住双耳,另一手进行触摸.一、体表触诊一般先从颈椎沿背脊骨触摸到尾根,然后胸、腹、下颌、颈及四肢关节.膘情好的兔子背部浑圆,皮肤有弹性,背脊骨难摸到.消瘦兔子背脊骨如算盘珠粒粒可数,皮肤松舒,弹性差.老兔皮肤也是松  相似文献   

2.
猪宰后对完整胴体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皮肤的完整性和颜色。能发现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毒病、应激反应、物理性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皮肤出血,对检出的病变组织及时进行处理,对保障人民吃上放心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畜皮毛的状态是检验机体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被毛和皮肤检查多用视诊及触诊,皮屑可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检查。被毛的情况和家畜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气味、弹性及感觉、颜色、肿胀以及皮肤上的病变情况等,可以诊断家畜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公猪去势后2~3天,不采食、大便不通、阴囊肿胀现象明显,触诊可听到有肠蠕动音,可诊断为公猪肠嵌夹。此时视所夹肠的变化情况,如果被夹的肠段发生病变坏死,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现将简易的接肠术方法简介如下。1保定选择适宜场地,将猪横卧或倒立保定。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  相似文献   

5.
触诊是利用触觉及实体觉的检查法,通常用检查者的手去实施。触诊内容主要检查动物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感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也可对动物浅表组织进行触诊。触诊一般可应用于如下的检查项目中。1体表状态检查例如判断皮肤表面的温热度,包括整体及局部的温度变化,末梢部位温热分布的均匀性等。判断皮  相似文献   

6.
<正> 1 视诊视诊是用肉眼观察病牛的神态和所呈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视诊时,检查者先远后近,左、右、前、后,边走边看,观察病牛在自然状态下的全貌,以后有顺序地观察身体各部。如发现异常,可稍接近畜体,进一步观察。最后可令其行走、跑步等运动,观察步态。首先作大体视诊,观察病牛的精神、营养、姿势、胸围和腹围大小等方面有无变化。再作各部视诊,观察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及会阴、乳房、外生殖器等部位有无异常表现。2 触诊触诊是用手指、手掌、拳或指头抚摸或压触检查部位,以确定病变位置、硬度、大小、温度、压痛、移动  相似文献   

7.
<正> 家兔中耳炎是家兔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临床中若不仔细检查,几乎看不到症状。当中耳化脓时,病兔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触诊时,病兔剧痛甚至惨叫,有的病兔耳道内充满恶臭的脓性渗出物。当病变蔓延到内耳或侵犯到脑时,可见歪头、共济失调或其他精神症状。目前对于本病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为此,  相似文献   

8.
赵立改 《北方牧业》2006,(14):24-24
<正> 断乳仔兔常因消化疾病影响其成活率及增重效果。通过对15窝断乳仔兔病例统计、分析和观察.影响仔兔育成率最常见的疾病是大肚病,占育成期死亡比例70%以上。针对病因通过改善饲养条件,采取消胀健胃等治疗手段,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在饲养中并积极地进行中药预防,取得了明显效果。1临床诊断断乳仔兔易发,常见于断乳后1~2周龄。病兔初期采食减少,喜饮水,发病第二天,不饮不食,腹部胀如鼓形,扣诊如鼓音,用手触诊腹部,有硬条状粪便,且手触诊后加快其腹部胀气速度,约5分钟后,可出现肠鼓气特征。用手挤出粪便,干硬成串,有时带胶冻样附着物。鼓胀时四肢不能支撑躯体,前后腿伸直,精神委靡,呼吸微弱,缺氧致口唇发绀,后衰竭死亡。2 剖检病变心肝肺无实质性病变。胃肠内充盈稀食糜和未消化的饲料,并伴有恶臭味。主要病变在大肠后端结肠部,有7~10厘米稠粥样梗阻结粪,肠前部鼓胀充满发酵气体,比正常肠管粗  相似文献   

9.
<正>1直肠触诊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无需任何设备,但在小母猪由于骨盆腔狭小,手不易插入,因此难以进行直肠触诊。对于至少分娩过一次的母猪,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须谨慎。具体操作时,首先除去直肠积粪后,使用大量的润滑油润滑直肠。检查期间,任何时候一旦发现术者手套上染有血迹,提示直肠黏膜损伤出血,此时应立即停止触诊,选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在诊断卵巢异常时,采用直肠触诊可获得关于卵巢基本功能状态的总体评价。根据卵巢大小,将  相似文献   

10.
1临床检查母羊的外阴部主要检查外生殖器官的大小、形状及阴部有无炎症和炎性分泌物流出。阴道检查采用视诊和触诊,用开膣器打开阴道,触诊阴道软硬度,注意子宫颈的位置,观察阴道内有无脓液、血液及其它炎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1.
气管炎指气管黏膜的炎症,本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与喉炎或支气管炎并发,称喉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其临床特征是咳嗽、流涕、气管触诊敏感。喉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是剧烈咳嗽,喉、气管触诊敏感。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是咳嗽,有气管和支气管音,流涕,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情况2015年8月10日,尹某抱来1只2岁雄性英国短毛猫就诊。主诉,1周前发现下颌有花生米大硬物,最近长得很快,目前已影响到进食。2检查患猫体重4.5 kg,体温38.1℃,心率、呼吸均正常。触诊下颌部腹侧突出1个核桃大有波动性的肿块,口腔内唾液腺开口处感染,口臭。病变部位穿刺,有黄色脓性带血黏液,疑为唾液腺囊肿。  相似文献   

13.
腹部触诊检查即利用检查者的手触感动物腹部及腹腔脏器,通过感知其状态或内容物性状而确定其病性的方法。由于犬猫个体较小,腹壁薄而软,腹腔浅显,对其所患的腹部疾病采用触诊法较其他诊断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诊断迅速、准确。现结合笔者15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分析腹部触诊检查在犬猫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要领及体会,供同行参考。1犬猫腹部触诊的方法犬猫固定头部,站立保定。临床常用的触诊方法有滑动式,即检查者站于犬猫正后方,将左右手分别置于其左右腹部,边向腹正中挤压边向后上方移动,感知腹腔脏器滑过指端时各脏器的位置、形态、质地,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由于磺胺制剂和抗生素等的发现以及麻醉学方面的进展,在兽医外科已经开始了胸腔手术的研究工作,如苏联氏在1953年发表了“论牛的胸腔外科问题”。日本、美、英等国杂志也先后发表了家畜胸腔手术研究报告。目前,在马骡方面,胸部手术还是未经充分研究的问题。开胸探查术在兽医外科临床诊疗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开胸后可作视诊、触诊以及穿刺术,进一步检查病变部位,确定病名。开胸探查后,根据技术条件、病变状况、预后是否佳良等可考虑进行根治手术,如肺部分切除术、膈疝修补术、胸腔内止血、取出胸腔内异物以及通过胸腔施行腹腔手术  相似文献   

15.
1胸廓及胸壁的视诊和触诊胸部视诊主要观察胸廓外形变化,两侧胸廓是否对称等。触诊胸部主要感触胸壁的温度、敏感性及有无震颤,并注意肋骨有无变形或骨折等。桶状胸表现为两侧胸廓明显膨隆,左右横径显著增加,状如圆桶,常见于严重的肺气肿。扁平胸表  相似文献   

16.
1 调查与检查方法 1.1 种猪建阳市4家规模猪场和乡镇专业户散养的种公猪,主要品种为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 1.2 检查方法以种猪正常站立和运步姿势为标准,并按其前后肢及病变种类进行检查和分类。 1.2.1 实地调查猪舍环境、饲养条件、品种与营养等情况,以了解发病的直接原因或因素。 1.2.2 采用视诊、触诊等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分别对每头公猪四肢肢体、关节、骨骼、皮肤、肌肉和蹄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例临床症状为全身大量皮下结节,部分结节表面破溃,抗生素治疗后伤口长期愈合不良的患犬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皮下结节能挤压出浅黄色渗出物,触诊无明显疼痛;胸部X光表现为间质型混合支气管型肺部病变;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一定量的巨噬细胞、大量蛋白样物质;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发病部位脓性肉芽肿和脂膜炎,最终该患犬确诊为脓性肉芽肿并发脂膜炎。采用口服泼尼松龙治疗6周后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8.
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对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食蟹猴怀孕第20天时用直肠触诊、B超检查和孕酮值检测3种方法进行早孕诊断,在怀孕第30天时B超确诊是否怀孕。结果表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4%;直肠触诊的准确率为92.9%;孕酮值检测的准确率为64.3%。因此B超检查准确率高,是食蟹猴怀孕诊断的金标法;直肠触诊准确率较高且方便、经济,适合基层生产中进行大批量诊断;孕酮值检测确诊率较低,但可作为早孕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症状体温无大变化,严重者精神沉郁,呼吸促迫,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巩膜出血,全身脱水,膀胱蓄尿,尿闭严重者排尿困难,尿频、尿淋漓、尿闭、血尿,尿道外部触诊和阴茎根部触诊有疼痛感,有摩擦音,多数腹部膨大,触诊弹性丧失,步行强拘,步态紧张不安,呈痛苦状,有的有呕吐,呼气有氨臭味。非尿闭的膀胱半充满状态,能触摸到结石,即能触摸到针子式大小的硬物。用金属尿道探子探诊母犬可听有摩擦音,公犬在阴茎骨根部可听到金属摩擦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2日,本市市区王某某饲养的48日龄仔犬(德国牧羊犬,雄性,黑色,体重约2kg)来我院就诊.据畜主介绍,这只幼犬抱回家时45日龄,回家后发现该犬后肢行动异常,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检查:体温为38.7℃,脉搏、呼吸等均无异常.患犬表现为左后肢不能随意运动,后伸,不能负重,不能提举,行动时依靠两前肢和右侧后肢拖拉患肢前行.经触诊检查患肢无肿胀、肿块、疼痛等病变,但膝盖骨脱离解剖位置,且活动范围显著增大(怀疑固定膝盖骨的韧带松弛).将膝盖骨还纳原位后患肢则可正常运动,但行走几步后又呈现病态,试验几次膝盖骨有时脱向解剖位置的右侧,有时脱向上方.根据外观变化及触诊检查,初诊为膝盖骨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