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明广 《中国家禽》2002,24(22):32-33
1隔离、消毒 鸡群的隔离工作有:鸡舍与鸡舍之间的隔离,最好在30米以上;不同鸡群之间的隔离;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的隔离;养殖场与孵化场之间的隔离;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之间的隔离;不同批次、不同地域生产人员之间的隔离;健康鸡群与非健康鸡群之间的隔离.在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应设置隔离带,生产区内杜绝外来人员的参观进入,各鸡舍内生产人员不得串栋,各区有各自专用生产工具,生产人员不得随意外出,等等.  相似文献   

2.
丁明广 《水禽世界》2002,(10):19-20
禽场传染病的控制重点在于防,而现在一般所讲的防指的也是综合防制,而不是仅仅的用药、疫苗预防。一旦发生传染病,总会对经营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何况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支等原则上根本无法治疗。可以说,只要成功地防治好鸡病,养鸡生产就成功了一多半。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隔离、消毒隔离工作在综合防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隔离”在这里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与生物机体(易感鸡群)隔离开,使易感鸡群远离病原微生物,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感染的机会。作为鸡群的隔离工作主要有:鸡舍与鸡舍之间的隔离,…  相似文献   

3.
1隔离隔离包括场舍的隔离、人员的隔离、设施的隔离和操作的隔离,使外界病原不能进入鸡场内部,进而确保鸡场的生物安全。鸡场内部要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区与区之间需设消毒设施。鸡舍门口设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必须淋浴消毒。鸡场谢绝参观,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鸡场。  相似文献   

4.
秋季是鸡只疾病易发季节,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能有效杀灭、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对鸡场非生产区、生产区、鸡舍、使用物资和工具等病原微生物滋生或传播渠道进行科学评估并控制.能够为鸡群提供安全的饲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空舍期是鸡群生产的开始阶段。鉴于鸡群淘汰或者转出后,鸡舍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鸡群空舍的重点是做好鸡舍清理、冲洗以及消毒工作,将上批种鸡遗留的寄生虫、病毒和细菌等及时消除,进而切断上下批次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春季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鸡只疾病易发和高发的季节。而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能有效杀灭或者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对鸡场非生产区、生产区、鸡舍、使用物资和工具等病原微生物滋生或传播渠道进行科学评估并控制,能够为鸡群提供安全的饲养环境,也能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1非生产区的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次出现按正常程序免疫的鸡群爆发传染病的报道,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除可能存在疫苗因素外,一些非疫苗因素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重视非疫苗因素对鸡群免疫效果的影响。1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提高免疫接种效果的基本保证。如果鸡舍通风不良、潮湿,就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聚积,将造成鸡群应激,易导致对呼吸道途径感染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感染机率大大增加。同时,不严格进行卫生消毒的环境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鸡群处于病原的包围之中,也增加了对健康鸡群的感染机会。2…  相似文献   

8.
1禽舍及设施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与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之间、生产区内各鸡舍之间,均应设隔离带或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  相似文献   

9.
鸡病防治是养鸡成败的重要保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从预防着手,认真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一个科学的疫病防御体系。1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鸡场的环境卫生,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生产区和生活区)卫生两方面。实践证明,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群比较健康,发病较少,即使发病,也容易控制,而环境卫生差的鸡场,疫病频繁发生,很难控制。规模养殖应始终把搞好环境卫生放在重要地位。鸡舍的环境包括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等,这些条件指数都对鸡群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发挥及抗病能力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对家禽抵抗力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尤其明显。应用疫苗、菌苗使鸡群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是预防病原微生物引起鸡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为使鸡群在整个易感阶段始终保持一定水平的免疫力,保证鸡群的安全,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传染病能够在鸡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鸡这三个基本环节,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而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清洁、消毒、隔离的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在青年鸡场的管理上,让雏鸡少发病或不发病的核心防病理念就是"新育雏舍"思维。新育雏舍思维的核心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空舍、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证鸡舍始终如新鸡舍那样干净、卫生、无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夏季天气炎热,对鸡群的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养殖规模小的农户,鸡舍条件比较简陋,降温设施不完善,导致鸡的采食量下降,体质减弱,再加上夏季蚊蝇孳生,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传播快,易引发疫病。所以夏季鸡群的饲养管理必须采取降低舍温、调整日粮结构及加强综合性管理等措施,保证鸡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肉种鸡空舍期是指自鸡群淘汰之日起,到下批进鸡前,一般准备期为8周。空舍期的中心工作是清洗和消毒鸡舍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以及周围环境、全部家禽和人类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尽最大可能消除上批种鸡遗留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减少对下批种鸡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的风险。空舍期的管理要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养鸡生产中,为了便于管理、便于防疫,常常在鸡群整批出栏后,对鸡舍进行统一的消毒.为了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目前常常对鸡舍采用五步消毒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种鸡感染病原微生物不但影响鸡群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发病死亡,而且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如何减少病原感染和传播机会是种鸡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此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一、环境因素污染的环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鸡舍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格、粪便清理不及时、病死鸡处理不当等因素都易造成病原在鸡群内扩散传播。此外,未经严格消毒的人员、车辆、用具和设备进入鸡舍也是外来病原感染鸡群的重要途径。近期本地流行一种“眼病”,引起鸡的单侧或双侧眼睛肿胀、化脓,重者失明,传播极为迅速.经我中心…  相似文献   

16.
肉种鸡空舍期是指自鸡群淘汰之日起,到下批进鸡前,一般准备期为8周。空舍期的中心工作是清洗和消毒鸡舍以清除鸡舍及设备上以及周围环境、全部家禽和人类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尽最大可能消除上批种鸡遗留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链,减少对下批种鸡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的风险。空舍期的管理要点主要有制定程序、淘汰种鸡并进行鸡舍清理、鸡舍的冲洗与消毒、监督检查和育雏准备等。  相似文献   

17.
鸡舍在进鸡前虽然经严格消毒处理,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一些传染病,这是因为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人员、设备、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抑制氨气产生,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带鸡消毒,是对饲养有鸡群的鸡舍内一切物体及鸡体、墙壁、地面等用适宜的消毒物进行喷雾消毒,其目的消灭或减少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消除传染的危险性。带鸡消毒的这种方法是对那些隔离条件差,不同月龄的鸡群混养及各种疫病经常发生的老鸡场特宜。笔者通过门诊部几年的...  相似文献   

19.
带鸡消毒是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带鸡消毒能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对保障鸡群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带鸡消毒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畜禽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控制的好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鸡群处在一个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并存的环境中。鸡群机体的抵抗力较高,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较弱时,鸡群表现为健康;如果鸡群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差,满足了细菌病毒的致病条件,而鸡群机体抵抗力较低时,就打破了鸡群机体和各种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则鸡群就会感染病原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