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生精机能障碍 睾丸在腹腔或腹股沟内没有下降到阴囊称隐睾,是睾丸韧带异常发育引起单侧或双侧睾丸没有下降而形成。一侧性隐睾的正常睾丸有精子形成,两侧隐睾没有精子形成。睾丸、附睾都比较正常,无有效治疗方法。常见于马、猪、犬等,牛、羊、鹿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正>1隐睾隐睾指公猪一侧或两侧睾丸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未能正常降入阴囊内的现象。由于腹腔温度高,隐睾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单侧隐睾公猪的睾丸虽能正常产精,但其产生的精液量少,精子密度较低。隐睾是由隐性不良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但其并不少见。单侧隐睾的公猪虽有生育能力,但其后代绝不能留作种用。2睾丸发育不全病公猪睾丸小而硬,但有的睾丸小,硬度正  相似文献   

3.
1生殖器官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个,正常的睾丸2个大小相同。睾丸的机能是产生雄性激素和精子。猪的睾丸在胎儿期的后1/4期间才由腹腔下降人阴囊内。成年公猪有时一侧或两侧睾丸并未下降入阴囊,称为隐睾。隐睾睾丸的内分泌机能虽然未受到损害,但精子的生成温度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生殖机能。如双侧隐睾,虽有正常性欲,但无生殖力。阴囊是维持精子正常生存的温度调节器官。阴囊从外向内由皮肤、肉膜、睾外提肌、筋膜和壁层鞘膜构成,并由一纵隔分为二腔,2个睾丸分别位于一个鞘膜腔中。  相似文献   

4.
<正>隐睾是较常见的睾丸位置先天性异常,是指一侧或两侧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而滞留于腹腔、腹股沟管、阴囊入口处的一种疾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临床上根据睾丸发生的个数分为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根据睾丸发生的位置分为腹内型隐睾(又称高位隐睾)、腹股沟管内型隐睾和阴囊上型隐睾。本病可发生于马、牛、羊、猪、犬等各种动物,若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睾丸在发育正常的情况下,由肾脏后方下降,通过腹股沟管。而幼犬在出生后40d左右,睾丸下降到阴囊,睾丸在腹股沟区域或腹腔内的滞留称为隐睾。隐睾出现于单侧、双侧都比较常见,相比较而言,单侧比较常见。建议摘除滞留的睾丸,因为它会持续分泌多余的激素,使动物体内温度异样,并有较大增加患肿瘤和遗传病的风险。(一)类型隐睾分为腹股沟隐睾和腹腔内隐睾。(二)诊断隐睾多发生于泰迪犬类,可以先通过对阴囊进行触  相似文献   

6.
<正>1生殖器官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个,正常的睾丸2个大小相同。睾丸的机能是产生雄性激素和精子。猪的睾丸在胎儿期的后1/4期间才由腹腔下降人阴囊内。成年公猪有时一侧或两侧睾丸并未下降入阴囊,称为隐睾。隐睾睾丸的内分泌机能虽然未受到损害,但精子的生成温度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生殖机能。如双侧隐睾,虽有正常性欲,但无生殖力。阴囊是维持精子正常生存的温度调节器官。阴囊从外向内由皮肤、肉膜、睾外提肌、筋膜和壁层鞘膜构成,并由一纵  相似文献   

7.
隐睾即睾丸未下降到正常位置,在马比较常见。由于病马都有正常公马所具有的行为特征,因此,本病对马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侧或两侧睾丸都可能发生隐睾。隐睾分两大类:即腹股沟隐睾和腹腔隐睾,前者滞留于腹股沟内环和阴囊之间;后者滞留于腹腔内。在后一种情况下,鞘突一般都发育成了,而且可能外翻到腹股沟管内或者内翻入腹腔内。在胚胎发育期,鞘突通过腹股沟管向下伸展,同时把提睾内肌和来自腹横筋膜的一层筋膜也一块带下去。鞘突下降时,睾丸引带伸展至腹股沟的部分(以下简称睾丸引带——译者)也伴随下降。睾丸引带在下方与皮下组织融  相似文献   

8.
1隐睾在性发育的早期,睾丸存在于腹腔,以后下降至阴囊继续生长,下降的时间因动物种类而异,猪为出生后1~2星期,驹大约1岁。凡睾丸未下降至阴囊者,均称为隐塞。如果下降至腹股沟,称为腹部隐睾;如果一侧睾丸下降至阴囊,另一侧仍在腹腔或腹股沟,称单侧隐睾或单睾;两侧睾丸均未下降者,称双侧隐宰。据报道,在417例马的隐睾中,发现睾丸在腹部者占60.2%,在腹股沟的占39.1%,两种位置同时都有的占0.7%。其中双侧隐睾占10%。  相似文献   

9.
犬隐睾症是指雄性犬科动物的睾丸经性成熟发育后,仍旧无法正常回降至阴囊中而呈现出的病态。犬隐睾症可根据睾丸回落状态,分为睾丸异位和睾丸下降不完全;根据睾丸下降数量,分为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根据腹腔内隐睾所处的位置,分为内源性隐睾和外源性隐睾。该病在公犬群体中发生率稳定在10%左右,易导致犬只发生间质细胞瘤。本文就一例博美犬单侧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隐睾病又称睾丸停留或未下降睾丸,无论山羊或绵羊,在出生后数日内,睾丸均应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中.假若有1个或2个睾丸停留于腹股沟管或腹腔而不下降,就称为隐睾病[1-2].这种现象在山羊中较多见.公羊隐睾病发生率约为0.5%,在长期近亲交配的羊群中,可能达到10%以上.关于隐睾的形态结构,目前相关报道很少,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11.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27-227
隐睾:在胚胎期,睾丸和附睾均在腹腔内,位于肾脏附近。出生前后,二者一起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此过程称为睾丸下降。如有一侧或双侧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称隐睾。  相似文献   

12.
幼犬出生时双侧睾丸在腹腔内,出生后10~14d睾丸下降至阴囊.若一侧或双侧睾丸仍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则称隐睾.隐睾多为单侧,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较多,隐睾宜尽早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宠物主对于给宠物绝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但也还有很多宠主对于绝育问题的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隐睾问题,导致隐睾病变越来越常见。隐睾是睾丸未下降到正常阴囊位置的一种状态,滞留的睾丸由于在不正常位置的温度升高而发生癌变,隐睾又分腹股沟隐睾和腹腔隐睾。本文将针对本院最近一例腹腔隐睾肿瘤及扭转进行治疗探讨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纹 《兽医导刊》2010,(8):64-64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任何品种的犬均可发生。犬隐睾有两种:一种位于腹股沟管内,另一种位于腹腔内。  相似文献   

15.
朱纹 《动物保健》2010,(8):64-64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任何品种的犬均可发生。犬隐睾有两种:一种位于腹股沟管内,另一种位于腹腔内。  相似文献   

16.
睾丸滞留于腹股沟管或腹腔内,而不下降入阴囊者,称为隐睾。猪的隐睾常位于腰区肾脏后面,悬于腹腔背壁的短系膜上;有时则位于腹腔下壁或下外壁,腹股沟内环的稍前方;少数位于腹下壁的脐区或在骨盆内膀胱的下面。患隐睾的公猪一般表现为性欲强烈,生长缓慢,肉质低劣,饲养管理困难,经济效益低下。因此,患隐睾公猪要尽早进行去势术。笔者于2005年11月在贵州大学香猪纯种培养基地遇到几例香猪隐睾病例,现将隐睾去势手术报告于后。1发病原因隐睾发生的原因可能由于精索太短,粘连或纤维带阻止睾丸下降;阴囊发育不全;睾丸引带发育异常;遗传;作为睾丸鞘…  相似文献   

17.
旨在比较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在牦牛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达差异在牦牛隐睾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健康和病理性成年(4岁)雄性牦牛睾丸共20对,分为3组:正常组(10对)、单侧下降组(6对)及隐睾组(4对),应用H.E染色、Masson’s三色染色、Gomori’s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正常睾丸与隐睾的组织化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织荧光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检测ET-1和eNOS在正常睾丸与隐睾中的表达量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较,牦牛单侧下降组间质面积/管腔面积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隐睾组管腔面积明显减小,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含量增多。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T-1表达于间质细胞、各级生精细胞,隐睾组上皮未见明显表达,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正常组ET-1的平均光密度与单侧下降组差异显著(P<0.05),与隐睾组...  相似文献   

18.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9.
牛的隐睾群众叫“独旦”,是睾丸滞留在腹腔内而未降入阴囊。隐睾在各种家畜均可发生,我们常见有猪和牛。隐睾发生在一侧的较多,隐睾的体积大约是正常睾丸的1/3—1/4,而且较正常的睾丸为软。而阴囊中的另一个睾丸较正常的大。隐睾公牛,由于具有性欲,性情粗暴恶劣,抵人伤畜,以及有难  相似文献   

20.
观察成年牦牛隐睾的组织结构特点,分析高原环境对其生殖微环境的影响。应用HE、Masson’s、Gomori’s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成年牦牛隐睾与单侧正常睾丸、正常睾丸组织结构特点,进而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与正常组睾丸相比,隐睾生精小管管径极显著减小(P0.01),基膜增厚,腔内生殖细胞丢失,散在少数幼稚型Sertoli细胞,胞内线粒体变性且含有大小不等的脂褐素颗粒;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间质/管腔面积比极显著增大(P0.01),Leydig细胞数量减少,胞内线粒体肿胀,间质血管数量减少,管壁增厚皱缩,血管内皮细胞内含大量脂褐素颗粒;睾丸实质部分钙化。单侧正常组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为3~4层,Sertoli细胞发育成熟,少见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间质/管腔面积比与正常睾丸无明显差异(P0.05),Leydig细胞数量较多,内质网丰富呈一定扩张状态,线粒体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及VEGFR2在隐睾组与单侧正常组、正常组睾丸均表达于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偶见表达;隐睾组VEGF表达量较正常组、单侧正常组睾丸明显下降(P0.05),VEGFR2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单侧正常组(P0.05);单侧正常组VEGF及VEGFR2表达量较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原低氧环境,牦牛隐睾血管发育受阻,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局部钙化,Sertoli细胞发育异常严重影响生精功能;单侧正常睾丸Leydig细胞数量增加,而其中线粒体数量减少,发育程度较正常组织有所降低,隐睾组织中VEGF与VEGFR2可能参与调节双侧睾丸生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