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对芜湖马仁奇峰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得出:①该公园天然次生林组成物种有167种,分属78科、128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50种、草本48种、藤本19种;②主要次生林群落类型有苦槠林、山苍子林、紫楠林、毛竹林、马尾松林、南酸枣林、青冈栎林和紫楠-南酸枣林;③公园天然次生林树种可以开发作为城市行道树29种、庭荫树42种、观叶树种26种、观花植物40种、观果植物45种、垂直绿化植物21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对银川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现有绿化树种83种,分属28科.其中,阔叶乔木37种,常绿乔木8种,常绿灌木3种,落叶灌木31种,藤本4种;乔、灌木比例为3∶2,阔叶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为3∶1;绿化树种的花期主要分布在3~7月.针对银川市现有绿化树种提出:国槐、白蜡、桧柏等可作为骨干树种,美国红栌、雪松等可以进一步引种驯化.同时应加大种植常绿树种和引进具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树种,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3.
安徽宿州石灰岩山地次生林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11个群系, 16个群丛;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中主要优势种为壳斗科的栓皮栎、板栗和麻栎及榆科的青檀等树种.  相似文献   

4.
对沿江低丘地区的次生林地进行林分调查、立地类型划分以及散生树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立地条件差,可供更新改造的树种较少,湿地松、火炬松、麻栎等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在该地区可全面造林;毛竹、香樟、枫香、泡桐等喜土层厚、土壤湿润肥沃的树种,可在山脚、洼地小面积造林;白榆、大叶榉等喜湿润肥沃石灰性土壤的树种,不能在该地区全面造林;此外,一些抗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散生树种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研究彩叶树种在延安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生态环境相同、相近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实地普查、拍照、记录、对比等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各主要绿地及天然次生林区的彩叶树种进行详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延安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彩叶树种共有29种,隶属于19科23属,彩叶树种的种植类型包括孤植、列植和群植等。彩叶树种的应用为城市的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延安市彩叶树种的设计和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列出若干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新品种及乡土彩叶树种供园林绿化选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赤峰地区的自然地理及城市园林发展,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赤峰市园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提出园林树种选择既要有生态功能又须有观赏效果,还应给予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要植物的经济林树种资源,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园林功能趋向多样化,一方面它可利用叶、花、果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及较为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充分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又满足城市园林景观对新型绿化树种的需求,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绿化中的植物种类。因此,对经济林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的探讨,对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及其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对经济树种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及配置,运用范围进行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森林公园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对树种的组成、观赏类别、植物群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内原生树种较少,引种树木较多,但规模匮乏。公园内共有木本植物38科67属85种,其中乔木55种,灌木29种,木质藤本1种。针对乡土观赏树种运用少,种植形式简单,观赏植物配置不合理,提出了增加景观观赏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市各种绿地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绿地以及各主要街道的树种进行了调查。整理出榆林市城市绿化树种名录,并对其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绿化树种单一,其中绿化树种共计89种,分属28科58属。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比为1∶5.4,乡土树种40种,引进树种49种,乔木、灌木,藤本的树种比例为8.8∶5∶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引进常绿和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及丰富绿化树种应用种类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秋季彩叶树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叶树种能表现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作者实地调查了武汉市秋季彩叶树的种类以及应用配置现状。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共有秋季彩叶树种26科49种,其中单色叶类38种,斑叶类和花叶类7种,镶边类4种;乔木占58%,灌木占39%,藤本占3%;常见的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群植、列植、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市秋季彩叶树种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11个样方(20 m×20 m)取样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种间关系原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主要木本植物间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中麻栎、枫香、蚬木占优势地位,罗伞树-鹅掌柴、九节-琴叶榕、澄广花-鱼骨木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在3种木本植物群落中最大。麻栎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50对,负关联种对数有52对,无关联种对数有3对,正负关联比为0.96,检验显著率为6.67%。枫香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96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13对,无关联种对数有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检验显著率为8.10%。蚬木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有1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7对,正负关联比为1.12,检验显著率为8.33%。CCA前瞻选择显示土壤pH值、全磷、坡向、土壤全钾、海拔是影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总体上可以对76.95%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反之,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云南省建水县森林火灾和造林树种组成的特点,选取当地18种主要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出适宜建水县林业发展的防火树种,以期为该区森林火灾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含水率、粗脂肪、灰分等树种的理化性质和燃烧性能,树冠浓密稀疏、叶质地厚薄、树皮厚度等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自然更新能力、种苗来源、造林技术等树种的造林学特性共1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典型采样、选点调查、实验测定、层次分析等方法对18种树种的防火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按照防火性能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树种分为4类。Ⅰ类(最优防火树种):火力楠、黄连木、油茶、短萼海桐,是营造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Ⅱ类(较优防火树种):厚皮香、石楠、女贞、滇青冈、山矾,可作为防火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Ⅲ类(一般防火树种):红叶乌桕、麻栎、栓皮栎、清香木,难以作为防火树种大量种植,但可用于营林防火;Ⅳ类(非防火树种):云南松、白枪杆、蓝桉、马尾松、侧柏,防火性能差,不宜作为防火树种,应予保护。结论针对目前建水县林分结构单一、纯林面积大的林分组成特点,建议未来可以I类和II类防火树种为主营建生物防火林带,以达到阻隔林火蔓延的目的;III类树种的防火性能一般,实地可根据立地条件和地域特征与I类和II类防火树种搭配栽植。   相似文献   

13.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人工林(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和2种天然次生林(山杨次生林、辽东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进行植被调查。结果结果表明:5种林地类型共出现林下植物52种(灌木植物17种, 草本植物35种), 且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差异较大, 天然次生林的灌木物种数量明显多于人工林, 而草本物种数量却要少于人工林。5种林地类型的灌木层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环境因素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郁闭度、土壤含水量及毛管孔隙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综合考虑灌木及草本层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方式优于纯林造林方式, 应该在该地区合理扩大油松×刺槐混交造林的面积; 郁闭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开窗疏林来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天然落叶与常绿阔叶林林分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20世纪50年代封育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内具有代表性的大样地进行调查,分析该混交林直径分布结构;同时,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森林类型属于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林分直径结构呈偏左正态分布,具有同龄林林分直径结构特征;林分总体呈弱度混交,主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良风江32年生麻栎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为提高广西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麻栎人工林内选择标准样地,用收获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用重铬酸钾—外热法测定麻栎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并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碳密度。【结果】麻栎人工林各器官的碳素含量为:干材〉叶〉皮〉根兜〉枝〉细根〉中根〉粗根。土壤碳含量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41.08 t/ha,其中乔木层占97.90%,林下植被层占0.54%,凋落物层占1.56%。【结论】麻栎人工林的碳储量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且乔木层生物量占麻栎人工林生物量的主要部分。麻栎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广西发展固碳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次生落叶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乔木层共有19个树种,麻栎是该森林类型的优势树种,主要伴生树种为化香、枫香、檫木等;该森林类型林分平均角尺度、平均混交度和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56、0.525和0.497;在林木空间格局上,林分整体呈团状分布;从林分种间隔离程度来看,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麻栎、化香、枫香和檫木在生长上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空间大小分化不大。该森林类型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即落叶阔叶向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演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麻栎林在桥山林区栽培历史悠久,在水土保持、森林碳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解析木法对林区内的天然麻栎次生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运用5种生长经验方程拟合其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麻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持续升高,且在59a内,各项生长均未达到数量成熟。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的速生期在4~12a,年均生长量为0.51m;胸径的速生期在10~42a,年均生长量为0.56cm;材积的速生期在42~59a,年均生长量为6.67×10-3 m^3。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规律。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考夫(Korf)模型为天然麻栎次生林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坎派兹(Compertz)模型为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坎派兹(Compertz)模型和理查德(Richard)模型为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模型的预测误差小、准确度高,可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出现40个植物种,灌木6种,草本34种。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种数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2)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人工林>天然林。人工刺槐林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人工油松林,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油松林;3)与2006年相比,2012年研究区内植被种类增加,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增加要比天然次生林内明显;4)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联大小为土壤养分>有机质>pH值。   相似文献   

19.
皖南歙县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歙县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旨在为皖南山区石灰岩山地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歙县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主要是麻栎-化香林、枫香-麻栎-黄檀林和枫香-短柄枹林;稳定的优势树种为麻栎、枫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