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径运动是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竞争性强,比赛紧张激烈,稍有失误,就会对比赛产生很大影响.竞争中,不仅是技术、战术、技能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的较量,心理状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纵观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由于运动员缺乏心理训练,赛前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失常,神经系统调节失控,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水平,甚至以失败告终的实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状态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通过心理训练改善运动员运动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心理潜力,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的正常和超长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目前的体育活动中,篮球越来越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因此,篮球比赛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篮球比赛是一种竞技性的对抗活动,很多青少年不能正确看待篮球比赛,以至于对篮球比赛的正常进行和生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调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就针对青少年在篮球比赛整个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举重比赛相关运动员的有关调查以及对比,同时通过对六城会举重比赛有关运动员第一次试举失败的对总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对六城会举重比赛中第一次试举失败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注意力的定义、形态及对比赛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提高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教练员增强时运动员注意力训练意识,提高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球员在紧张的比赛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球员的个性特征,使球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和训练的要求。探讨一些针对网球专项训练中如何提高球员的心理素质的方法,包括进行身体调节、控制眼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动作、保持最佳能量、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控制好比赛节奏、积极的自我鼓励、积极地进取态度、保持快乐的情绪,以便于球员更好的发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排球是一种复杂多变、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对比赛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对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运动员在排球运动中的不良心理表现,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竞赛也越来越复杂、激烈、精彩。比赛的胜负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也越来越重要。篮球运动是一项不断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集体对抗项目。篮球技战术水平迅速发展,比赛节奏加快,身体接触频繁,在激烈对抗和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运动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精神饱满,头脑清醒,感知觉灵敏,反应迅速,准确地贯彻和执行教练员意图,方能使自身的水平得以发挥。而赛前心理的调节过程则是比赛中良好心理状态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情绪现象,尤其是赛前焦虑状态的心理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比赛成绩.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从激励调节、应激控制训练、临床干预认知调整、表象模拟训练、实战模拟训练以及科学教练组配体系等方面对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的调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献综述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制胜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训练的超量恢复、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等因素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制胜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说明了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心理、生理和竞技水平外在表现的一种形式,唤醒水平是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直接反映。采用调查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竞技状态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对教练员控制训练和比赛过程,,运动员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赛前竞技状态调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立足系统哲学观视角,从生物节律调控、训练强度调控、心理状态调控、营养搭配调控4个方面对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竞技状态形成的关系、如何进行具体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运用心理学及运动学相关知识对体育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选手赛前情绪稳定性使其达到最佳备战状态提出了针对性的训练对策。研究表明,适当的兴奋有助于提升体育舞蹈选手的竞赛成绩,而过度紧张、过分激动、盲目自信或消极淡漠的心理状态则会影响选手的比赛状态,赛前训练中应将意念训练与感知适应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影响射击运动员赛前、赛中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认知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心理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赛前训练是针对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的或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的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训练。一般来说,影响比赛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比赛环境及身体恢复状况等几个方面。笔者结合多年来带队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就这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学生的赛前训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 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的差距越来越接近,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之间,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和运动技能的发挥。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在心理能力训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很关键,而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总体上可归纳为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心理训练是公务员的犯罪心理预防的重要方法。公务员的心理训练是指根据公务员心理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其心理潜能,调节其心理机能,通过对他们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竞技动机量表》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动机进行测量,并在成就动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与训练年限、年龄的关系。调查结果揭示了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功动机的心理变化规律,可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足球比赛的实际 ,对感知觉、思维、注意、情绪、及意志等心理品质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心理品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运动员在比赛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能使个人和全队的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