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方法]以马先蒿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恒温条件为20℃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系数及峰值均最高(分别为43%、35%、12.82、13.79和2.92),萌发时滞、萌发历期和达峰时间均最短(分别为3、9、6 d),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为25℃/10℃时,马先蒿种子的发芽势和峰值分别为42%和1.55,明显高于其他变温处理。土壤含水量为7.5%时,种子萌发指数、萌发系数、发芽势和峰值最大,达峰时间最短。[结论]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恒温条件为20℃、最适变温条件为25℃/10℃、最适土壤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光照和覆土厚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恒温15℃、20℃、25℃、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15℃/20℃、20℃/25℃变温条件下百里香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始发芽天数、发芽天数等指标对百里香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25℃,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15℃~25℃是百里香的最适发芽温度区间,20℃/25℃是最适发芽温度条件。在不同光照情况下,25℃是最适发芽温度,16h光照/8h黑暗是百里香种子发芽的最佳光照条件,昼夜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百里香种子萌发。覆土厚度不应超高0.5 cm。储藏1 a的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可达86%,种子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桔梗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和试剂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寻求桔梗种子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25℃/15℃的变温处理利于桔梗种子萌发;桔梗种子以蛭石作为发芽床,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土壤、河砂和滤纸;100 mg·L-1GA3和200 mg·L-1PEG 6000处理能显著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设置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激素浸泡和播种深度等处理,通过分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胚根长等指标,研究环境因子和播种深度对南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荻种子在10℃下不萌发,在35℃时的发芽率最大,达92.00%;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综合比较后,认为南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35℃,属于喜高温型种子;南荻种子对光照敏感,光照24 h条件下南荻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达95.33%,且幼苗生长良好;5%土壤含水量即能维持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表明南荻种子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15%的土壤含水量更适合南荻种子萌发;50 mg/L 6–BA浸种可显著提高南荻的发芽率,当6–BA质量浓度提高到200 mg/L时,南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表现较好;南荻种子适合表层浅播,完全不覆土时的发芽率可达98%。合理调控环境因子可提高南荻种子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4个种源的长鞭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特征研究,分析了温度对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以及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最适发芽温度,并结合野外育苗试验与监测分析了影响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4个种源的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4个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20~25℃是长鞭红景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15~22℃的变温培养与20℃恒温培养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但低于25℃恒温培养的发芽率;不同种源种子在同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40℃已导致种子失去活力。5~3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种子开始发芽所需时间缩短,发芽持续时间为长—短—长—短。长鞭红景天种子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主要受温度、土壤、化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玛咖是云南重要的引种经济植物,研究其发芽最适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不同变温对不同品种玛咖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25℃/15℃条件对玛咖种子发芽萌发效果最好,发芽势、发芽指数、鲜质量、干质量等指标最高。温差过大(25℃/10℃)不利于玛咖种子萌发,各项指标为最低。另外,黄色玛咖种子发芽率等各项指标均大于黑色玛咖种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油麦菜种子萌发的情况,将金品四季油麦菜种子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同时分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5℃时金品四季油麦菜各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71.3%、86.3%、38.64;2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8.0%、90.3%、57.68。说明油麦菜的最佳萌发温度为15~20℃,高于25℃时发芽率明显下降,不宜播种,10℃时发芽率较低,且发芽天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不同播种材料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种子、果实及去翅果实在20℃光照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探讨温度、光照、播种基质对其去翅果实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播种基质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播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9.33%、46.67%、2.51,均显著高于果实和去翅果实,果实与去翅果实间无显著差异。温度对领春木去翅果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极显著影响,15~25℃和20~30℃变温条件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5、0.93,为最适萌发温度。光照对领春木去翅果实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泥炭土、沙子、珍珠岩、蛭石4种播种基质中,泥炭土中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2.67%、26.67%、0.81,隶属函数值最高(0.76),为领春木最佳播种基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在5、10、15、20、25、30℃不同温带处理下对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变化对香紫苏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在5℃时种子未萌发;在1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最好;在15、20、2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各项指标均较低。[结论]香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野罂粟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GA3、6-BA、PEG溶液浸种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变温(25℃12 h,15℃12 h),发芽率为78%;0.10%~1.00%KH2PO4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都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10%时最高,发芽率为94%;赤霉素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野罂粟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1时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3%;不同浓度6-BA浸种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效果不太显著。在变温(25/15℃)、200 mg·L-1赤霉素条件下,野罂粟种子发芽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2.
红花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等条件对红花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找出红花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红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30℃恒温和15/25、20/30℃变温)、不同发芽床(纸间、纸上、砂间、砂上)等处理对红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为79.5%和80.0%;在10℃恒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最低,只有26.5%。发芽床以砂上和纸上为佳,发芽率分别达到79.5%和67.5%;砂中为最差,发芽率只有29.5%。[结论]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进行砂上和纸上培养是红花种子萌发检验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种子的萌发率,以在六盘水采集的樟叶越桔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浸种(常温、40℃和60℃)、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200、1000、1500 mg/L)、不同浓度硼酸溶液浸种(0.2%和0.5%)和不同培养温度(15、20、25、30、35℃)等处理对樟叶越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水浴浸种与40℃水浴浸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60℃水浴温度过高,浸种后的种子丧失生命活力;GA_3浸种处理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缩短发芽时间,且萌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萌发率达68.67%,而硼酸浸种无明显作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差异显著,在15~30℃条件下,种子都能发芽,但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最大萌发率达65.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条件(15、20、25℃)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培养,观测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20℃恒温条件下,培养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100 d后萌发率为98.89%,根的生长情况也最好;15和25℃条件下培养的种子,萌发率低,萌发不整齐,根生长缓慢。[结论]20℃恒温是滇重楼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野皂荚种子萌发的特性,采用浓H2SO4酸蚀和高温水处理,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野皂荚种子直径约10 mm,千粒重(10.583±0.61)g; 其种子休眠是由硬实引起,属于强迫休眠; 破除其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可采用浓H2SO4酸蚀30 min,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达88%、75%、5.91以上; 最适发芽温度为25℃,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84%、50%、7.78; 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培养方法协同作用对新铁炮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以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平的预处理方式、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对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培养温度是影响新铁炮百合雷山1号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预处理方式和培养方式。雷山1号种子的最佳预处理方式是4℃浸种7 d,最佳培养温度是21℃,最佳培养方式是土壤播种,发芽率为99.18%,播种后第9 d发芽指数为4.65。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21℃处理下种子的抗逆性和贮藏物质的转化利用要高于15、18和25℃处理下的种子,21℃为适宜温度。【结论】 雷山1号种子的最佳处理方式为4℃浸种7 d于21℃下土壤播种。  相似文献   

17.
李威  谭勇  陈文  高婷婷  朱芸  王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99-4301
[目的]探讨温度对不同品种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裕民无刺、新红4号和吉红1号3个红花品种种子作试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温度对3个品种红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很大。红花种子在温度5~35℃下均有萌发,随着温度升高,始发芽时间提前,发芽周期缩短,发芽率降低。在温度5~25℃下都可以保证很高的发芽率,最高发芽率在10℃,为87.89%。但考虑到地温与大气温度的差异性,所以播种红花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5℃。[结论]栽培红花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