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象山县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自2004年6月开展以来,已连续运作19个月,对及时了解水产养殖病害流行情况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病害损失、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2005年病害监测结果(一)病害总体情况从2005年测报结果分析,列入监测范围的四个品种大黄鱼、鲈  相似文献   

2.
温燕玲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6):25-27,24
网箱养鱼是贵州省水产主要的养殖方式之一,由于地理、经济等外在因素及生产技术等内在因素制约,养殖户收入不高,水体环境污染大,病害发生较频繁。本文从鱼种、饲料、病害、水体环境等方面分析,建议采取加快苗种体系建设、选择优质高效饲料、做好鱼病防治、推广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文蛤暴发病的发生机理与综合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省文蛤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认为一种球状病毒感染是文蛤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文蛤病害的暴发还与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滩涂底质及海区环境、养殖密度、文蛤的机体抵抗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从文蛤种质选育、养殖环境改善和合理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现状 近年来,在养殖环境条件日益恶化、水产养殖品种抗病能力日渐低下和异常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广西水生动物疫病与水产养殖重大病害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对虾白斑病等疫病严重危害养殖对虾生产,养殖牡蛎类立克氏体病(初步诊断)和大水面生态养殖鲢鳙鱼不明细小寄生虫病等新病害也严重危害养殖生产,而套肠病、爱德华氏菌病、链球菌病和溃疡病等病害更是严重危害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到2008年,因水生动物疫病与水产养殖重大病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8亿元。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及渔用药物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状况,从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开展良种选育、生物技术的应用、养殖环境优化、高效全价营养饲料开发、先进养殖设备引进使用、综合养殖及防治病药物筛选、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产病害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河北省沿海海水养殖业,从工厂化养殖到池塘养殖都受到了病害的困扰,特别是工厂化鱼类养殖,发病频繁,病害种类繁多,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所自2005年至今,对全省海水主要养殖品种病害的流行病进行监测及跟踪调查,调查养殖品种10种,主要包括红鳍东方、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病害种类超过20种之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害有10种以上.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系统与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先乐 《内陆水产》2000,25(2):23-24
近年来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水产品的养殖产量持续、稳步增长 ,1997年海淡水养殖总产达2017.12万t,比1990年增加1060t,成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人工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养殖环境的日趋恶化 ,病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危害也越来越重。因此对于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及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讨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以往人们都偏重于从“环境—致病体—养殖动物”等宏观生态系统去分析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但对于养殖对象体内外的微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8.
二、鱼类病害(一)病害流行情况2005年4~10月间62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发生97种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6种、细菌性疾病30种、真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病害33种、藻类性疾病5种、其它21种及病因不明)。2005年4~10月其间每月的疾病种类在65~97种之间,涉及38~50多个养殖品种。2005年水产养殖鱼类病害以淡水养殖鱼类病害为主。与2004年相比,2005年不仅发病的养殖种类增加,而且疾病种类也增加,发病的种类增加了16个,疾病种类增加了40个。2005年水产养殖鱼类疾病种类中病毒性疾病占6.19%;细菌性疾病占30.93%;寄生虫疾病占24.02%;藻类性疾病占5.15%;真菌…  相似文献   

9.
从水域环境及地点选择、网箱材料与设置、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库网箱养殖脆肉鲩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从水域环境及地点选择、网箱材料与设置、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库网箱养殖脆肉鲩技术。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从2000年开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以来,是全国唯一实行周年测报的单位。至2005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已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47个县(市)区,测报点达230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覆盖率达70%,测报面积占全省总养殖面积的9·0%。现将2005年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分析报告如下:1 200  相似文献   

12.
陈爱平 《科学养鱼》2005,(11):48-49
五、病害产生的原因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环境、种质质量、养殖技术及防病意识薄弱等。1.养殖生态环境恶劣。2004年海水养殖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病害种类的增加,与养殖环境质量下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海区年平均水温升高,加上海区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2005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鱼病工作方针、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按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部署,连续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将2005年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分析如下。一、我省病害测报基本情况2005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时间为1~12月,实现了全年度测报。测报范围为全省11个市61个县(区)的312个测报点,测报面积为池塘/水库68148亩,海水网箱286104米3,淡水网箱/流水养殖77865米2,温室166702米2,测报品种包括鱼类17个、甲壳类6…  相似文献   

14.
从海参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参养殖环境、海参育苗、养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简述海参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海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海水养殖病害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宸 《福建水产》2002,(3):102-105
病害问题已成为当前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海水养殖病害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从病害的监测、检疫和预防;健康抗病苗种的培育;宏观调控及健康养殖;渔药的研制、使用和管理;对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等五个方面提出福建省海水养殖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者从农业部渔业局获悉,该局水产养殖课题组于2005年底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现状从饲料、病害防治、养殖方式、种苗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总结、分析。本刊于近期就相关问题进行连载。本期介绍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方式研究。当前,水产养殖模式转变已被列为我国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渔业发展,希望广大读者献计献策、踊跃发表观点,本刊将提供交流平台,开辟专题论坛,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17.
黄瑞芳 《福建水产》2004,(4):29-31,28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水养殖鱼虾病害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以及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从病害的检疫防疫,养殖模式,健康抗病苗种的培育,宏观调控和健康养殖,渔药的使用和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报告(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产养殖病害总体状况 (一)病害流行情况及特点 2005年4~10月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大宗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进行监测,共监测到90种水产:养殖品种(鱼类62种、甲壳类11种、两栖和爬行类5种、贝类8种、藻类3种、棘皮动物1种)的207种病害(病毒性疾病15种、细菌性疾病91种、真菌性疾病5种、寄生虫疾病48种、藻类性疾病6种、其他病害42种及不明病因,表1、图1)。2005年全国水产养殖种类超过200种,其中大宗养殖种类在120~150种之间,监测结果显示,占60%-75%的大宗养殖种类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科技》1999,(3):43-46
今年1月,中国科协主持召开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分析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从事水产养殖病害研究的8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撰写论6篇。在此基础上,中国水产学会整理撰写了此,总结了1998年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态势、原因分析以及1999年病害流行趋势的预测及防治对策与建议,对各级水产领导了解今年养殖病害情况,预测灾情,做好防治工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鳜鱼养殖病害分析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扬州市鳜鱼(Siniperca chuatsi)养殖病害测报、疫病监控和实地调研等途径,分析本地区鳜鱼养殖的病害种类、发生率、损失情况和主要病害,并从生态、药物和免疫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