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该试验以酿酒葡萄"北红"为试材,在转色期通过调节叶果比(叶面积∶果粒数,32∶1(CK)、24∶1、16∶1、8∶1),研究了不同叶果比对葡萄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初期降低叶果比能影响"北红"葡萄果实中转化酶活性和糖分的含量,24∶1处理果实中转化酶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显著高于CK,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提高,采收时其果实品质显著高于CK。处理过程中,8∶1处理果实中转化酶活性和糖分含量显著低于CK,采收时果实品质也显著低于CK。因此,在转色期,适宜调节叶果比可以通过调节果实中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调控糖分的积累,使采收期葡萄果实的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转色期摘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糖分卸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品质,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转色期摘叶(3、6、9片)对葡萄果实糖分卸载速率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将结果枝基部的叶片摘去3~6片可提高3种转化酶和蔗糖合酶活性,促进果实中糖分卸载速率。摘除6片叶显著提高细胞壁转化酶和蔗糖合酶活性,果实中糖分卸载速率显著提高,同时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摘9片叶会降低果实中糖分卸载速率和相关酶活性,使果实品质下降。因此,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转色期,摘除结果枝蔓基部3~6叶片可以促进果实中糖分的卸载,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葡萄卷叶病毒侵染对酿酒葡萄造成的损失,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以'赤霞珠'为试材,研究谢花后叶面喷施壳寡糖处理对葡萄果实糖分卸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没有显著影响葡萄结果枝叶片中病毒的含量,但可提高果实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促进糖分卸载速率,其中100mg/L壳寡糖(T2)在处理后40~80d显著提高了果实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显著促进果实糖分卸载,采收时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谢花后,叶面喷施适当浓度壳寡糖可以通过调节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来促进果实糖分的积累,提高已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感染卷叶病毒的酿酒葡萄品质,试验以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葡萄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葡萄叶片中卷叶病毒的侵染,但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果实中转化酶活性,促进糖分积累;葡萄谢花后20 mg/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Rbuisco)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转化酶活性,提升果实品质。因此,葡萄谢花后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中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来提高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露地栽培为核心对照,4年生泽香葡萄为材料,针对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以及生长微环境的大体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避雨栽培可以使棚下的光照强度不断降低,晴天遮光率大约为30%,雨天最大能够达到47.8%;对温湿度进行调节,让棚下温度比露地温度低1~2℃;在雨季果实的发育期,避雨栽培可以分解有机酸、积累糖分以及让果实变得膨大;果实成熟后,避雨栽培的葡萄外观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其中烂果率减少15.56%,穗质量提高12.92%。可因为避雨棚对微环境的不断影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稍有降低,总酸上升,于是能够考虑采收前14天推迟采收或者撤掉棚膜,有助于积累后期糖分以及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液体肥在设施葡萄上的应用效果,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葡萄不同生长期复合施用液体肥,以常规施肥对照,研究不同类型液体肥对夏黑葡萄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液体肥可增加夏黑葡萄新梢粗度、叶片的SPAD值、叶面积、果实单粒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看,不同液体肥复合施用有利于改善夏黑葡...  相似文献   

7.
设施葡萄花果管理及果实品质提高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果管理是设施葡萄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花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果品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果实品质是果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目标,只有优质,才能提高果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如何规范花果管理、提高果实品质成为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室葡萄花果管理和提高果实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高度结果部位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泾阳县主栽的酿酒葡萄赤霞珠和北醇为试材,研究了距地面40、801、20 cm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糖、酸、总酚、单宁及花色素苷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北淳在结果部位高度距地面80 cm时,葡萄果实中的还原糖、单宁、总酚及总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高于40 cm及120 cm。单宁和总酚含量在80 cm部位高度表现最高。说明,结果部位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葡萄果实中糖分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及果实中酸的条件。综合比较,在陕西泾阳,赤霞珠和北醇均以80 cm结果部位的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欧美杂交种“鄞红”葡萄为试材,研究白色单层纸袋(透光率53.24%)、无纺布黑色果袋(透光率2.04%)和外黄内黑复合纸袋(透光率6.74%)对葡萄果实品质与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果袋和外黄内黑复合纸袋均能有效地延迟果实成熟20天,但无纺布黑色果袋因袋内温度高,透光率低,成熟期果实综合品质最差.外黄内黑复合纸袋能显著改善果面光洁度,提高有机酸含量,但还原糖含量较低,果实着色不佳,花青苷含量显著下降,综合品质低于白色纸袋.结合果品品质和延迟采收效果来看,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葡萄只有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尽可能获得高产,通过采取最佳的冬季修剪方式进而形成合理的叶幕结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及酚类物质的含量可达到最优水平。在保证生长环境一致的前提下,不同冬季修剪方式会造成萌发的新梢数量和内、外部叶幕的比例不同,从而影响葡萄的光照强度和光照面积;同样对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株的萌芽率、果实成熟度和糖分的积累。冬剪常用的方法有短、疏、缩3种方法,陕西长安地区栽培的"户太8号"、"夏黑"、"金手指"、"摩尔多瓦"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短梢修剪和中梢修剪方式,研究分析了其2种不同冬剪方式对长安地区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探讨遮阴对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设置覆盖一层黑色遮阳网(T1)、覆盖两层黑色遮阳网(T2)2个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遮阴对‘夏黑’葡萄叶幕光照强度、温湿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葡萄叶幕的光照强度、昼夜温差显著降低,T1、T2的光照强度分别为CK的39.68%、20.28%,T1、T2的昼夜温差分别比CK降低19.85%、42.75%,T1、T2的叶幕相对湿度高于CK;遮阴后葡萄叶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叶绿素a/b变小;遮阴后葡萄果粒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行间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脱硫石膏,研究其对葡萄园内土壤理化性质和葡萄枝蔓、叶片发育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促进盐碱地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脱硫石膏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的pH,使土壤的全盐含量、碱化度和粘粒比重降低,提高了砂粒和粉粒比重,从而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667m2施用1 500kg脱硫石膏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和碱化度,使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土施脱硫石膏也提高了葡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枝蔓的长度与粗度,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升高;1 500kg脱硫石膏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使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因此,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对于盐碱地葡萄园可在葡萄行间施用脱硫石膏以降低土壤的pH和全盐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以提高土壤孔隙度,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叶片和枝蔓的发育,最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叶果比对“北红”葡萄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酿酒葡萄为试材,试验设置T1(6片叶,100粒浆果)、T2(3片叶,100粒浆果)、T3(12片叶,50粒浆果)、T4(12片叶,25粒浆果)处理,对照(12片叶,100粒浆果)。在葡萄果实转色前进行叶果比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处理对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提高叶果比,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T3(12叶/50粒果)和T4(12叶/12粒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在花后60~75d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转色前提高叶果比,可调节果实中糖分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影响"北红"葡萄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终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最少修剪对慕维德尔葡萄枝条、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最少修剪对法国南部地中海地区葡萄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自根生的慕维德尔葡萄为试材,比较了最少修剪和皇家龙干形修剪的葡萄枝条、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最少修剪葡萄的叶片水势比皇家龙干形修剪的叶片水势低;最少修剪葡萄产量高,但果穗小,果粒小;最少修剪葡萄枝条短而数目多;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定酸含量、pH值、苹果酸含量、酒石酸含量和色素在生长前期影响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色素比对照低,滴定酸含量、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比对照高;在采收期,最少修剪葡萄树浆果中所有指标和对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GA3、CPPU和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时期对无核白鸡心葡萄进行浸穗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改善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商品价值.结果表明:以GA35 mg/L花前5d,及CPPU 1 mg/L+GA3 20 mg/L花后5~7 d处理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果重和果实产量,并对果实品质有明显改善.表明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葡萄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葡萄避雨栽培在有效减轻病害的同时,也能够影响果实品质。从避雨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环境变化与葡萄果实糖、酸、芳香物质、酚类物质、着色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秋季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酿酒葡萄的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4%的尿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3%尿素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因此,秋季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尿素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16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果实性状和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黏性土壤和雨水较多的气候条件下,不同葡萄品种的品质差别很大,以矢富罗莎、无核白鸡心、葡萄园皇后的风味和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探索补光对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冬季果实(冬果)膨大期内源激素积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以2016年定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冬果膨大期进行每天夜间延长光照6 h处理,分别连续延长补光4周、5周和6周,每周采样一次。测定葡萄果实中玉米核苷(ZR)、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在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葡萄冬果夜间补光可以提高果实IAA和GA_3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其中补光6周处理的葡萄果实IAA含量较高,比对照高83.4%,ABA含量比对照低62.30%。补光5周、6周处理对果实GA_3含量提高较为明显。补光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有效改善葡萄冬果的品质,增加冬果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生产上建议在冬果膨大期进行补光处理,能增加冬果生长类内源激素的含量,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其中补光时间以6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夏黑”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花期对葡萄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研究了不同补光时长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南方设施葡萄品质及产量.结果 表明:补光4h处理的枝条节间粗度和补光3h处理的叶片Fv、Fv/Fm和果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此同时,补光处理的果粒数、穗质量、单果质量及纵横径均显著低于对照.补光对不同时期的果实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补光3h的单宁含量在青果期达到最高;补光3h处理的类黄酮、总酚和可滴定酸含量在转色期显著高于对照;补光3h处理的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在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补光对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及转色后的果实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