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养猪业规模化猪场设计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美芝 《猪业科学》2010,27(5):28-30
根据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养猪场设施建筑现状、人类建筑节能减排措施,提出低碳养猪业的规模化猪场设计新理念,即通过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从设计上保证猪舍建筑具有良好的节能、保温、隔热效果。另外,在猪场设计中采用热损失低的采暖方式、发展太阳能猪舍建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猪舍供暖和降温、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和对猪场场区进行绿化等,使猪舍成为"绿色建筑"。为低碳化的规模化猪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舍环境是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猪场生产力水平,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猪生产力的影响,对猪舍环境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猪舍环境影响生猪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其影响仔猪成活率和繁殖猪的繁殖性能。猪舍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有害气体减排、供暖、通风与降温。其中,猪舍内有害气体可以通过改进饲养管理及舍内设施的设计进行控制。冬季供暖通风主要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和配置必须的供暖设施并合理组织通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夏季隔热降温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并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规模化猪场中猪舍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舍环境是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猪场生产力水平,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猪生产力的影响,对猪舍环境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猪舍环境影响生猪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其影响仔猪成活率和繁殖猪的繁殖性能。猪舍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有害气体减排、供暖、通风与降温。其中,猪舍内有害气体可以通过改进饲养管理及舍内设施的设计进行控制。冬季供暖通风主要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和配置必须的供暖设施并合理组织通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夏季隔热降温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并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既有猪舍节能改造及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寒地冬季采暖期长,猪舍围护结构简单,因而能耗过高,资源浪费,增加饲养成本。本文对吉林地区既有猪舍能耗量De ST模型分析后,提出2种节能改造方案,增加保温层方案和硅镁无机玻璃钢方案。经能耗分析,硅镁无机钢玻璃猪舍的性能更好,建议新建猪舍可借鉴此方案,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5.
冬季燃煤供暖是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太阳能主动供暖对猪场冬季供暖的节能减排及经济可行性,本研究以太阳能辅助燃煤供暖的北京市某规模化猪场(总供暖建筑面积14 441m~2)为例,分析其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猪场冬季122d供暖期的总耗热量为259.1kW(17.9 W/m~2),供暖总需要能量273.1×10~4 MJ。该猪场白天理论供暖需要能量占猪场总需要能量的26.1%,但太阳能系统实际供暖提供能量占白天理论供暖需要能量的46.0%,可使猪场每供暖期节约标准煤15.7t,减少CO2排放量37.6t。现有太阳能供暖系统总投资95.04万元,燃煤供暖标准煤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20年,直接电供暖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3.3年。若太阳能使用年限少于13.3年,投资太阳能供暖系统经济不可行。在北京市禁止规模猪场燃煤供暖的前提下,太阳能供暖是一种节能的供暖方式,但其缺点是投资高、在没有足够热储存的情况下供暖不连续,必需辅助其他能源供暖。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供暖效果与猪舍保温状况和供暖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猪舍保温状况与供暖方式的改变对太阳能供暖效果的影响,理论计算了在保温和无保温猪舍情况下太阳能供暖的标准配置参数、猪舍耗热量等参数,并计算对比了保温或无保温猪舍采用对流供暖或地暖四种方式下太阳能供暖的节能效果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在试验猪舍和北京市峰谷电价条件下,保温猪舍标准配置太阳能与无保温猪舍标准配置太阳能相比,前者降低标准配置太阳能系统投资的58.3%、总投资增加0.15万元,但运行费用降低0.94万元/年(59.5%),总静态投资回收期由6.8年降低为2.8年。在配置5个太阳能集热器的情况下,与对流供暖并无保温相比,采用地暖供暖方式并增加保温墙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节能比例由4.8%提高到18.0%;增加保温墙比增加标准配置太阳能集热器更加经济,保温配置标准面积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比无保温配置标准面积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更加节能减排。猪舍采用太阳能辅助电供暖时,为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推荐猪舍保温和地暖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及周边地区既有猪舍在"煤改电"后保温改造前后相变储能供暖是否可降低峰谷电价条件下直接电供暖高运行成本并经济可行,促使电能合理化应用,理论计算了保温改造前后猪舍直接电或相变储能供暖四种方式的设备配置参数、年运行成本、前15年内供暖总成本、静态投资回收期,综合比较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猪舍保温改造可节能56.65%,并优化供暖设备配置,应用相变蓄能罐无以上作用,但可解耦供暖能量产生与需求。与非保温直接电供暖相比,非保温相变储能、保温直接电、保温相变储能供暖年节省运行成本分别为19.12元/m~2、28.04元/m~2和35.24元/m~2,后三种供暖方式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0.00 a、3.79 a、13.17 a。猪场运营年限以15 a计时,保温直接电供暖总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高温、低温对北京市母猪、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对北京市某猪场分娩猪舍一年四季热环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按月统计分娩猪舍生产性能指标,并分析舍内温度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猪舍夏季温度偏高,日最高温度为34.3℃,舍内温湿指数(THI)大部分时间处于危险级(79≤THI≤83)和紧急状态(THI≥84)。冬季温度偏低,日最低温度在5℃左右;春、秋季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夏季、冬季舍内温度变化幅度较舍外小。分娩猪舍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但是在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仍需对分娩猪舍采取有效的隔热降温、保温供暖措施。舍内高温、高湿、低温对断奶仔猪成活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包纯  樊非  乔浩乐 《中国猪业》2015,10(10):71-74
根据我国寒冷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冬季气候特点,参考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等设计规范,采用翅片管为育肥猪舍供暖。根据设定好的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育肥猪所需通风总量以及育肥猪舍内猪只的平均散热量,计算得出系统总的热负荷。选取散热量为600 w/m的翅片管同程布置在育肥舍的吊顶下端,保证舍内温度维持在20℃,使育肥猪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
当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目前主要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运用于猪场建设?新旧猪场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当前制约我国规模化猪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国内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猪场分别采取的哪些先进的建设工艺?有哪些粪污处理模式,各种模式存在哪些优缺点,各地区分别适合哪种模式?传统猪舍是否必须改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老师们,请他们带来权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猪业科学》2012,(7):32
当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目前主要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运用于猪场建设?新旧猪场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当前制约我国规模化猪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国内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猪场分别采取的哪些先进的建设工艺?有哪些粪污处理模式,各种模式存在哪些优缺点,各地区分别适合哪种模式?传统猪舍是否必须改造?……让我们带着这些问,与多位相关专家和企业家一起走进本期主题开篇文章"我国规模化猪场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去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12.
正1概述伊川县江左镇某猪场有基础母猪150头,该场的饲养模式为单点式自繁自养,猪舍的建筑还可以,每栋猪舍之间间隔6m左右。但是,其他设备是经过多次改造的。如妊娠舍是由原来的水泥圈舍为主改造成现在的定位栏;产房也是有原来的水泥圈舍改造成为现在的产床(是从其他猪场买来的旧产床),保育舍和育肥舍全部是水泥圈。在这样的环境和设备条件下,该猪场的整体生产状况稳定,但是,近两个月母猪配种后返情问题严重,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供暖对规模化猪场猪舍温热环境及仔猪健康的影响,选择供暖最远端的产房、保育舍各1栋为研究对象。每天测定产房、保育舍内前、中、后不同位置(测定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试验期分别记录产房仔猪出生数、断奶仔猪成活数、保育舍转入仔猪数、转出仔猪数,并计算产房仔猪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成活率。同时,在规模化猪场的产房、保育舍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地热井各1眼,地热井出水温度为55℃,回水温度为25℃,猪舍采用50 m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供暖。结果表明,第1周至第4周试验产房中间位置的测定点温度均显著高于前、后两端位置的测定点温度(P<0.05),第1周至第4周前、后两端位置的测定点温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周至第5周保育舍中间位置测定点温度均显著高于前、后两端位置的测定点温度(P<0.05),第1周至第5周前、后两端测定点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产房、保育舍内不同测定点相对湿度及不同组别仔猪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对规模化猪场猪舍进行供暖,能够基本满足猪舍温热的环境要求,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保温对于北方猪场特别重要,保温设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更新换代多次,但是要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不仅仅是设备所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在猪舍建筑上讲究科学合理。猪舍建筑热工设计猪舍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关系舍内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中,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是根据冬季低限热阻(以Rdo , min表示,单位为m2.℃/W)设计的,隔热性能是根据夏季低限热阻(以Rdo ,min表示,单位为m2. 冬季低限热阻(以Rdo ,min /W)、低限总衰减度(以ξo,min表示,单位为倍)和总延迟时间(以νo表示,单位为h)设计的。由于这些建筑热工指标计算的某些…  相似文献   

15.
规模猪场碳排放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摸清规模猪场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掌握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本研究进行了规模猪场碳排放情况及其影响因子的专题调研。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现场观察、抽样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有关猪场概况、猪舍环境、粪污管理、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二是依据猪场内部及与周边区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通过修正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和污水管理等过程甲烷排放因子,按照IPCC方法学提供的测算方法得到猪场不同饲养阶段CH4、N2O及CO2排放量。通过规模猪场碳排放量的估算,为今后在规模猪场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规模猪场猪舍建筑基本都采用密闭舍设计,为了保证猪舍内的空气质量,降低舍内湿度,排出有害气体,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需要保证一个至少每小时循环3~4次的最小通风换气量,而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寒冷区域,即使在采用最小通风量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猪舍温度下降,低于猪体适应的温度范围,低温环境会导致猪只饲料消耗高,生长速度慢,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夏季各类猪舍环境气载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评价规模化猪场各类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夏季4类猪舍(共24个猪舍)的舍内外气载细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产房的气载细菌数量最少,保育舍细菌数量最多,各类舍的气载细菌数量分别达到3.82×10~4~2.32×10~5 CFU/m~3(产房)、8.34×10~4~3.38×10~5 CFU/m~3(保育舍)、9.81×10~4~2.03×10~5 CFU/m~3(妊娠舍)和6.89×10~4~2.67×10~5 CFU/m~3(肥育舍)。96%的猪舍细菌数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的5.6倍。各猪场场区的细菌数量虽然显著低于舍内(P0.05),介于4.88×103~2.87×10~4 CFU/m~3,但也应引起重视。此外,同一舍不同垂直空间(0.5m和1.0m)和不同时间段(早、中、晚)的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妊娠舍外,同类舍气载细菌数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猪舍的气载细菌数量不仅取决于猪群类型,还受建筑类型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和防疫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鼠害是畜禽饲养场的一大公害 ,鼠害不仅造成幼畜、幼禽的死亡 ,而且造成粮食的大量浪费和人、畜疾病的传播。为配合 2 0 0 1年北京市统一灭鼠工作 ,海淀区畜牧兽医站在温泉乡东埠头猪场、北安河乡天蓬公司猪场开展了灭鼠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该灭鼠试验总的阳性下降率为 90 %。这一试验为我区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面开展灭鼠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场地 温泉乡东埠头猪场 ,总面积为3 3 0 0 0 m2 ,建筑面积 1 80 0 0 m2 ,其中猪舍面积1 0 0 0 0 m2 。天蓬公司猪场 ,总面积 3 0 0 0 0 m2 ,建筑面积 872 0 m2 ,其中猪…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3 猪栏舍构建 3.1 猪栏舍总体要求采用该技术养猪模式,猪舍一般采用单列式,猪舍跨度为9~13米,立面全开放卷帘式,猪舍屋檐高度2.6~4米.栋舍间距要宽畅些,小型挖掘机或小型铲车可开动行驶,一般在4 m以上.栏圈面积大小可根据猪场规模大小(即每批断乳猪转栏数量)而定,一般掌握在40 m2左右,饲养密度0.8~1.5头/m2.在猪舍一端设一饲喂台,在猪合适当位置安置饮水器,要保证猪饮水时所滴漏的水往栏舍外流,以防饮水潮湿垫料.对于地面槽式结构、半坑道结构一般每个栏舍一面墙体留设1.5~3.0m缺口,供垫料方便进出.  相似文献   

20.
近郊集约化养猪场排出污风时产生的臭味、细菌和颗粒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试验旨在探讨次氯酸洗涤器对猪舍污风减排的效果及运行成本。选取楼房猪场底层1个妊娠猪舍单元排风端的次氯酸洗涤器为研究对象,舍内饲养猪只406头,饲养密度为2.71 m2/头。监测过滤前后的氨气(NH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臭气、颗粒物和细菌浓度;同时监测每日耗水量、耗酸量和耗电量;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次氯酸洗涤器对NH3、VOCs和臭气的平均去除效率(ARE)分别为39.4%、30.6%和50.1%,对细菌、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的ARE分别为50.1%、30.1%和7.8%,对PM1、PM2.5和PM4的ARE分别为-79.8%、-57.3%和-60.6%;试验过程中,单层猪舍(可饲养2 000头妊娠猪,饲养密度为2.22 m2/头)的洗涤器平均日耗水量为11.81 m3,每月排污量为77.21 m3,猪只的平均过滤除臭成本为0.117元/(头·d)。可见,次氯酸洗涤器对猪舍的排风除臭及抑菌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小粒径的颗粒物去除效果较为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