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先后进行了中棉所 2 8、中棉所 2 9制种及推广工作。但由于人工去雄制种复杂 ,存在着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缺点 ,于 1 999年引进了中棉所 38(中抗杂 A) ,进行F1高产示范种植及制种研究。1 品种特征、特性中棉所 38的母本为不育系 ,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 ,从而提高了制种效率 ,可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60 %以上 ,降低种子总成本的 40 %。中棉所 38属中熟偏早品种 ,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株型适中 ,叶片稍大 ,色较深 ;现蕾早 ,一般在 6片真叶现蕾 ,平均株高 …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38制种田双行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自 1 999年引进中棉所 38的核雄性不育系亲本后 ,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虽然不育系制种省工、省时 ,但 F1产量比人工去雄制种产量减产 2 5 %。 2 0 0 1年良种棉加工厂中棉所 38F1制种面积 35公顷 ,合计比人工去雄制种F1种子减产 1 2 5 0 0 kg,经济损失高达 5 0多万元。经过认真观察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采取的传统种植模式—单行种植法是影响不育系制种减产的主要原因 :( 1 )由于母本不育系中有 5 0 %的可育株没有指示形状 ,苗期育性不能识别 ,未能尽早拔掉 ,可育株与不育株共生期长。 ( 2 )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为9.75…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优利用的几种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交优势利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 ,尤其是 1 995年抗虫棉问世以来 ,棉农迫切需要抗虫棉 ,但抗虫棉的农艺性状跟不上生产需要 ,又抗虫基因为显性遗传。社会的需要、品种及遗传等特点 ,奠定了抗虫杂交棉的飞跃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技术上采用何种形式高速、高效发展杂交优势利用 ,成为必须选择的问题。1人工去雄杂交 F1利用1 .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优点。任何两个品种都可以互为父母本去雄杂交。因此 ,品种资源应用充分 ,易选出高优势组合。目前推广的中棉所 2 9、鲁棉研1 5均为该种类型。1 .2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主要缺点。棉花杂交制种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 ,抗虫杂交棉以其抗虫、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深受棉农喜爱 ,但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田间保纯措施繁杂等因素限制了杂交制种规模的扩大。几年来 F1杂交种供不应求 ,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为此 ,1 999年本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棉中棉所 38进行试种和试制种 ,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 2 0 0 0年本厂对中棉所 38进行较大面积(1 3.33公顷 )制种 ,喜获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60 0 kg,产种子 1 950 kg以上。通过对中棉所 38进一步扩大试种表明 ,中棉所 38具有对棉铃虫抗性强、结铃多、…  相似文献   

5.
两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 38的选育成功 ,克服了杂交制种用工多、成本高、保纯难等问题 ,为加快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棉所 38增产幅度大 ,制种技术简单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 1 999- 2 0 0 3年的试验 ,集成了“中棉所 38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应用该规程的示范田连年单产皮棉 2 2 5 0 kg·hm-2 以上。现将该技术规程报道如下 ,供各地示范推广参考。1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春播棉田。2群体与产量结构2 .1群体结构。大小行种植 ,大行宽 1 1 0 cm,小行宽60 cm,平均行距 85 c…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 38在山东临清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3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品系为父本育成的新型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母本为不育系,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从而提高制种效率,较人工去雄制种可减少投工50%~60%,降低制种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前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杂交棉,推广品种200个左右,90%以上的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方法生产杂交种,而人工去雄方法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所以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是一项直接影响杂交棉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此项技术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杂交棉品种推广利用的难题.为棉花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丌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1、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开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l、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10.
川杂棉29为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2010年4月通过四川省审定.该品种的选育得到了国家转基因专项、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支持.川杂棉29与常规棉品种及人工去雄品种相比,具有抗虫高产、制种技术简化、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在棉花产业化生产中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抗×抗转Bt基因杂交棉的筛选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抗虫杂交棉是以非抗虫亲本与抗虫亲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组合(非抗×抗),已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棉所29号即为此种类型。该杂交种目前在生产上已推广种植近4700hm2,表现出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但由于其F1代种子是人工制种而得,成本较...  相似文献   

12.
湘杂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杂棉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采用人工去雄制种途径选育的杂交棉系列品种。现已审定命名的有两个品种即湘棉1号、2号。自1995年1月审定通过后,湘杂棉在湖南得以大面积推广。1997年湖南推广种植湘杂棉12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68.2%,全省皮棉平均单产达...  相似文献   

13.
川杂棉23是利用转基因(含Bt)抗虫核不育系抗A3为母本,优质丰产品系ZR6为父本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棉2009003)。该品种高抗红铃虫、抗棉铃虫,丰产性好,杂种优势强。主要适宜四川棉区及长江中下游部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州地区属次宜棉区 ,棉花生产占主导地位。由于棉花枯黄萎病逐年扩展蔓延 ,导致植棉效益降低 ,种棉积极性下降 ,故而 1 994年自治区种子站和博州种子站从中棉所联合引进中棉所 2 4棉花品种 ,参加了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试和生产试验。1 995、1 996年连续 2年参加了精河县品种比较试验 ,截止 1 998年中棉所2 4在博州累计推广种植 40 0 0 hm2 ,皮棉单产 1 677~ 1 890 kg· hm-2 ,1 997年该品种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认定在当地早熟棉区病区推广。1 生育特性中棉所 2 4全生育期 1 2 5天 ,比中棉所 1 6早熟 2~ 3天 ,比新…  相似文献   

16.
“农杂 6 2”是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于1 998年以“湘 8”为母本 ,“湘 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 1 999年在南县九都主产棉区试验基地进行的 1 8个杂交棉组合筛选试验中 ,“农杂 6 2”表现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和抗虫性均突出。2 0 0 0年在牧鹿乡红堰湖和明山镇大木桥两个试验基地分别用其 F1和 F2 与当家棉品种湘杂棉 2号等常规杂交棉和抗虫杂交棉进行了对比试验 ,“农杂 6 2”均表现高产、优质、抗虫的综合优势。 2 0 0 1年集中在明山头镇大木桥和牧鹿湖乡红堰湖两个试验基地进行“农杂 6 2”制种3.3h…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日,全国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江西九江召开。由九江市种子公司和九江县经作局共同在九江县安排的各100亩中棉所47、中棉所48高产示范田,亩产子棉突破500公斤。中央电视台曾在9月3日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江西省各级新闻媒体也陆续作了相关报道。江苏射阳县良种繁育场示范种植的150亩中棉所46表现优异,该品种是我国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纤维品质最好的抗虫杂交棉,适纺60-80支纱。湖北荆州晶华种业中心示范种植的中棉所47、48,全省先后有10000余人前往观摩。中棉所品种在长江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3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 38原名中抗杂 A,是一个简化制种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其母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材料 PA( ms5ms5ms6ms6) ,不育性稳定、彻底 ,综合农艺性状好 ;父本是我国自己构建、转育的抗虫棉品系Rg3。该杂交种兼备了父、母本的优点 ,集抗虫、抗病、丰产、优质、简化制种于一体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推广和利用中棉所 38,是提高棉花产量、降低成本投入 (治虫和制种人力的投入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1 特征和特性目前 ,世界上杂交棉种子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  相似文献   

19.
湘杂棉8号F1代与F2代差异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8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Bt基因杂交棉新品种,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虫性,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推广应用。基于该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而获得F1代种子,操作繁琐,成本较高,虽然转Bt基因杂交棉F2的应用颇具争议,但是仍有很多的地区将F2代作为大面积生产用种。究竟转Bt基因杂交棉湘杂棉8号F1和F2代有何差异?其F2代是否具有利用价值?本试验从丰产性、抗虫性及其纤维品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和方法转Bt基因杂交棉湘杂棉8号F1、F2种子,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试验于2004年在本所试验…  相似文献   

20.
川杂棉16为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通过四川省2006年审定,同时通过了国家长江流域和湖北省2006年区试.川杂棉16聚合了抗虫抗病、高产稳产、生产成本低等多种优良性状,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不抗虫母本制种相比,减少施药成本70%以上,制种产量提高30%以上;与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子相比,减少了人工去雄的繁琐环节,生产程序简化,杂交种子成本降低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