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调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实行的传统水田整地方法是:秋季浅翻或旋耕,来春泡田后反复耙耪,机具作业至少需要三遍以上,才能达到插秧要求;这种方法将被近期开始推广的水田整地新技术所淘汰。 水田整地新技术是免去秋季的翻族整地,而是在来春于水稻插秧整地前2~3天灌水泡田,在土壤耕层泡透的情况下,用机具一次完成水田的旋耕、碎土、灭茬、耙平及打浆等作业,达到插秧要求。据专家分析,水田整地新技术有四大优点:一是可减少机具作业次数,提高工效,节约水田整地资金投入40%左右;二是可降低水的渗漏,节水量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水田整地,一般做法是先翻(或旋)后水耙,然后通过拖水拍子将杂草及秸杆拖出秧田,并平整土地。随着水稻收割机的普遍使用,致使稻田留茬高、秸杆多,给水田整地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稻田由于过量施肥,造成土地贫瘠、板结,使稻米品质下降,产量难以提高,制约了水稻的增产增收。由此,水田秸杆还田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与8.82kW以上手扶拖拉机配套、带水作业的水田精细整地机具,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水田原茬泡田地及翻、旋后泡田地的耕暄、碎土、打浆、压茬及平地作业,是传统水耙轮的换代设备,填补了我国水耙地机具的空白,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秋整地技术是一项以农业机械为技术载体,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农机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机械秋整地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旱田耕作已由原来单一的以“翻、耙、起”为主导的“三三轮耕制”,转变为以深松为主体,“松、翻、旋、碎”等多种整地方式相结合的耕作模式;水田耕作实行“翻、旋”相结合的耕作模式。通过“翻、耙、起”、“松、旋、起”灭茬深松起垄联合整地、秸秆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水田27系列旋转翻地犁等项机械整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5日,省农机局在大洼县召开全省水田地区秋翻整地现场会。会议听取了水田地区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大洼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全面分析了当前全省秋翻整地工作特别是水田地区秋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省农机局局长徐志强同志就下一步如何搞好秋翻整地工作明确了四条措施: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年初,省政府要求全省水田秋翻面积完成计划的50%,但由于今年水稻生育期拖后,造成收割期较每年滞后7到10天,收割后又连续下了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机械插秧作业的同时,将控释掺混肥料(基肥和蘖肥混合制成)用插秧机上的施肥装置按照农艺要求,一次性定量、定位、均匀、可靠地施入秧苗行侧下方地表下一定深度,施后的肥料成条带状。目前,东北地区水田常规撒施底肥的方式有两种,即翻埋施肥或全层施肥。翻埋施肥就是在翻地之前用动力撒肥机或人力撒肥机将底肥撒入水田,再通过翻地将底肥翻扣到耕作层下;全层施肥就是在旋地之前用动力撒肥机或人力撒肥机将底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与8.82kW以上手扶拖拉机配套、带水作业的水田精细整地机具,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水田原茬泡田地及翻、旋后泡田地的耕暄、碎土、打浆、压茬及平地作业,是传统水耙轮的换代设备,填补了我国水耙地机具的空白,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与8.82kW以上手扶拖拉机配套、带水作业的水田精细整地机具,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水田原茬泡田地及翻、旋后泡田地的耕暄、碎土、打浆、压茬及平地作业,是传统水耙轮的换代设备,填补了我国水耙地机具的空白,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9.
水田作业话防滑轮拖拉机下水田作业项目逐年增多,如带水犁耕翻、水田平整(田)、玉米秸杆带水直耕还田等。为了减少拖拉机下水田作业时打滑与下陷,应恰当选择防滑轮。常用的防滑轮类型有:1.高花纹轮胎又叫水田型轮胎,花纹的凸筋块特别高大(约为普通拖拉机驱动轮胎...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采用安装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同步将基肥或基蘖同施肥施入到水稻秧苗的侧深部位,使肥料成条状施入地表以下能够减少常规撒施底肥的人工和肥量,降低生产成本,做到避免肥力流失,提高肥效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目前,水田施入底肥的常规作业方式是全层施肥,就是在春整地(机翻地或水耙地)之前,用动力撒肥机或人力撒肥机将底肥撒入水田,再通过翻地或水耙地将底肥翻拌到耕作层内,期间肥料经过风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查,以温室大棚和冷棚为主的蔬菜保护地面积逐渐扩大,延续多年的旱、水田翻、耙、压“老三样”耕作形式,因存在着诸多弊端,逐步被旋耕、松耕作业形式所代替。 1 犁耕法存在的问题 1.1 打乱耕作层。犁耕法是将士块翻转180°,表面土壤被翻到底层,底土、冷土翻转到地表上面。这种耕作方法破坏了耕作层,不利于地力的发挥。 1.2 适耕期短。为完成秋翻地,多数稻田是在不适的条件下抢翻、强翻的。由于秋季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在翻地过程中,土壤受犁壁的挤压作……  相似文献   

12.
8.82 kW(12马力)手扶拖拉机水田耙地轮简称为耙地轮,是大石桥市高坎镇薛家村村民李长余、李长久兄弟俩人在吉林省都河农机厂生产的水田耙地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改制和多次试验研制而成的,具有省水、省油、省工、省力、省钱、耙后地平如镜、抢农时适期插……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在10余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改造中低田和开垦宜农荒地,共建设水稍开发小区513个,总面积达66.67万hm^2。水稻开发区普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及增加农民收人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授予“水田开发光进省”。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的新形势下,加速水田开发区的现代化进程,是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战线的重要任务。为此就如何加速实现水稻开发区现代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部四省虚拟水贸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虚拟水贸易是实现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工具。介绍了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为例计算了四省的虚拟水贸易量,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较其他三省少,四省都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虚拟水净输出量为151.37~476.47亿m^3。  相似文献   

15.
被科研人员称为“农田机器人”的IDY-1型多功能遥控整地机,由辽宁省本溪市农业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科研人员研制,这是国内首创的小型自动化农具机。该机高1m、长1.5m、宽0.5m,可带动水田的旋耕、耙地等农具,人只需在水田埂上操纵即可。在旱田换上新作业农具时,人可站在几百米处摇控操作,完成碎茬、起垄等作业,即省工又省力。它替代了传统的水田犁翻垄、耙地,改善了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对今后水田耕作有普遍的使用和推广价值。多功能遥控整地机  相似文献   

16.
(一)“沉”抑“浮” 拖拉机在水田中工作时,採用輪緣“沉”到土塥使輪叶抓住土塥層,以發揮驅动力抑採用加大行走装置对地面的接触面积,以減少下陷而“浮”着工作,应根据水田的不同或同一水田而作業时期的不同而决定。 如在漚田*(1)土塥很深的情况下,採用“沉”的办法將使輪子陷得很深,拖拉机行走困  相似文献   

17.
水田搅浆平地机是将刀片装在高速旋转的刀轴上,利用旋翻、滑切和旋压的工作原理,将浸泡后的水田土壤切碎、搅拌成浆,同时将根茬、茎秆或杂草压入泥浆中,从而实现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8.
小型拖拉机水田耙地轮简称为耙地轮整地受到广大的农户认可和欢迎。在营口市老边区边城镇老边村经过儿年的应用证明耙地轮整地具有省水、省油、省工、省力、省钱,耙后地平如镜,抢农时,能够达到活期插秧,并能稳产等优点,同时解决了近几年在插秧季节出现争水泡地,争机车耙地的难题。这  相似文献   

19.
在七月赤日炎炎的一天,宁化县农机局组织的农田成套机械化作业演示,在昔日被毛主席称为“路隘林深苔滑”的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展开了。在济村乡武义村参加水田作业的有收割、耕作。种值、植保、施肥、排灌机械等二十多台(套)农业机械。下田收获作业的有农友一90型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和相配套的两台动力脱粒机、手推割禾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徐有发看到机器收割又快又好,激动地说:“我弯腰割了几十年禾,现在不用弯了,真是好呀/在收割完的稻田里,东风12型拖拉机带圆盘犁连稻草一起被切碎翻压;紧接着,闽农型水泵抽水灌溉;不久,水…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长沙县福临机械厂瞄准丘陵山区农户翻用耕地的难题,研制成功一种水田山地均可耕作的新式微型水早耕整机。其结构小巧,高效节能,行走方便,特别适合山丘的水田、旱土,小田,梯田、台田等的耕作。该机整机长16m,高0.9m,整机质量包括犁、耙、滚仅73kg(不含动力),可轻松的上山下田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