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银杏萜内酯提纯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柱萃取法从银杏叶中分离提纯得到近白色银杏萜内酯晶体,其纯度可在90%以上。其中,白果内酯为19.9%~33.3%,银杏内酯A,B,C分别为28.5%~47.8%,19.7%~22.9%,1.0%~10.4%。从而解决了国内银杏萜内酯提取损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黄酮醇甙和萜内酯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黄酮醇甙和萜内酯等6种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银杏总黄酮及槲皮素甙,山萘黄素甙,异鼠李素甙含量随叶的生长不断下降,到叶黄时略有上升。银杏萜内酯及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随叶的生长,幼树叶含量开始缓慢上升,到叶黄时迅速下降,老树叶基本不变。综合两种有效成分变化规律,得出银杏叶最佳采叶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3.
施用奥普尔肥对银杏叶产量及黄酮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银杏叶药用品质和产量,进行了施用奥普尔有机肥对银杏叶产量及其黄酮,萜内酯含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施肥相比,奥普尔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银杏叶的产量(单株鲜叶重和干叶重分别为133.17g和41.10g),还能够十分明显地提高银杏叶中的槲皮素, 山奈素,异鼠李素,总黄酮含量和银杏内酯A,B,白果内酯,总萜内酯的含量,但对叶中银杏内酯C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银杏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雌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外种皮中银杏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雄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树枝,树枝的银杏酸含量高于叶。综上所述,雌雄银杏的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应对其不同部位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加快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黄酮积累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银杏资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以及落叶期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黄酮含量积累变化呈"马鞍形",即4月和7月中下旬出现两个高峰且7月含量最高,6月中旬含量最低;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以树龄12 a左右时含量减少最快;随着树龄增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升高,但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8.89%,其值最大,22~30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4%,其值最小,且幼叶明显高于老叶.因此,银杏幼叶黄酮含量高,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最佳采叶期在7月末,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达到最大,从而更好的开发利用银杏资源.  相似文献   

6.
选择少分枝株形与正常株形银杏,通过比较两者树形结构、叶片形态特征、叶片超微结构、叶产量和药用成分等,分析不同株形银杏株高、银杏叶产量及药用成分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少分枝银杏株高较高,叶片大且肥厚,叶片中叶绿体体积较大,淀粉粒数目较多.少分枝银杏单株鲜叶产量达1.51 kg,每公顷叶片产量可达2 137.43 kg以上,较正常株形分别提高12%和116%.然而,少分枝银杏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醇苷、总萜内酯含量均低于对照株形叶片中含量.在2种不同株形的银杏嫁接苗叶片中,少分枝银杏叶片总黄酮醇苷和萜内酯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形.综合而言,少分枝株形可显著促进银杏叶片发育和叶产量,但叶片的药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性别、树龄、树冠部位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年树龄树冠下部叶黄酮含量最高,达到0.335g/kg,其上、中、下不同树冠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20年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性别、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以采收叶片为栽培目的的银杏园,应该根据不同树龄,对不同树冠部位进行修剪,以提高叶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戴余军  江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59-8860
[目的]为银杏叶用品种选择在产量和质量水平上提出初步标准。[方法]采用31个银杏雌性品种(品系)和4个雄株类型的单株无性系,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叶产量性状及其与叶产量的相关性,叶黄酮、内酯含量。[结果]各品种间在平均叶厚、叶面积、单叶鲜重、叶黄酮和内酯含量在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品种的叶面积、叶重、叶黄酮、内酯含量分别是较弱品种的2.04、2.47、2.45、2.01倍;雌雄株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无差异,证明银杏品种(品系)或类型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均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在银杏雌雄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结论]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择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安陆1号等优良叶用品种;将选择的优良品种或变异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叶斑病病叶中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患不同程度银杏叶斑病的银杏病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叶中黄酮,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中黄酮含量,探讨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含量变化规律,确定患叶斑病叶片是否适合采摘再利用,同时也为阐明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是否可能起到抵抗病原菌侵染作用提供初步研究。[结果]随着叶斑病患病程度的加深,叶片上侵染面积的增大,叶中黄酮含量有所增加;但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黄酮含量不再增加。[结论]患病程度轻的银杏叶片具有采摘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因为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说明黄酮含量升高可能是银杏叶抵抗叶斑病病原菌侵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萜内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综述了银杏萜内酯的合成途径和影响银杏叶萜内酯合成的各种因素,及各种调控银杏萜内酯含量变化的措施。喷施矮壮素、乙烯利能够通过反馈抑制内源激素的合成来增加银杏内酯合成前体GGPP含量。赤霉素具有与前者相同的抑制机理,通过反馈抑制GA20-氧化酶、3β-羟化酶mRNA的积累,增加GGPP的含量。还介绍了通过2,3-环氧角鲨烯抑制2,3-环氧角鲨烯环化酶来阻断甾醇生成途径,使MVA途径的IPP进入质体参加内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期浸种试验和幼苗期喷施试验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 (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 0 1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影响也有差异。 0 0 1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可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 ,提高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王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0-5001
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动力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针对水动力对藻类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黄瓜保鲜寻求一种较好的生物保鲜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黄瓜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储藏期间,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后的黄瓜,与对照相比,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都极显著增加,失重率极显著降低。其中,用1.0%壳聚糖溶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后的保鲜效果最好,储藏第4天与对照相比,黄瓜的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提高了48.7%、43.0%、23.9%、37.6%,第8天分别提高了76.9%、58.5%、75.0%、103.9%,第12天分别提高了111.8%、92.8%、290.3%、246.5%,而失重率在第4、8、、12天分别下降了63.8%、63.4%、63.2%。同时使黄瓜仍保持良好的感官情况。[结论]壳聚糖是黄瓜安全、有效的生物保鲜剂。  相似文献   

18.
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溶液化学(pH值,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如何影响高岭土吸附腐殖物质(HS)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化学显著影响有机物在矿物表面覆盖的形成和属性:随pH值的增加,腐植酸(HA)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率降低;随离子强度增加,高岭土对HA的吸附率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溶液中高岭土的含量腐植酸含量,HA的吸附等温线显示出随HA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厦门岛内城市森林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厦门岛内山地森林马尾松林占比例大 ,由于树种组成单一 ,林分质量差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严重 ,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陆续枯死 ,严重影响防护和环保效益的发挥 .急需进行改造 .提出实施改造的原则及树种选择 ,更新方式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香蕉生产上应用微喷灌系统进行加肥灌溉对比传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加肥灌溉技术,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可达30.4kg,比应用传统施肥技术增产15.6%,且可降低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