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乌龟寄生性鳃蛭病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经试验检测,表明水产常用药品对龟体寄生的扬子鳃蛭不具备针对性的毒杀作用,而茶叶、烟丝浸出液能安全、有效杀死扬子鳃蛭。烟末浸出液实施中与试验效果一致,为防治扬子鳃蛭病探索出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宽体金线蛭是治疗人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为探索宽体金线蛭选育群体高效繁殖技术,笔者从江苏里下河地区野生宽体金线蛭种群中挑选体重17.00 g以上亲蛭4 000 kg,在长、宽、高分别为1 m、2 m、1 m的400个网箱内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收集蛭茧693 kg,回收亲蛭2 050 kg,亲蛭产茧率为17.33%,回收率为51.25%,亲蛭成活率为99.28%;平均每尾亲蛭产茧3.49枚,平均每枚蛭茧内蛭苗32尾。表明宽体金线蛭选育群体繁殖效果稳定,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噬菌蛭弧菌BD57对小白鼠的安全性,根据《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的要求选用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法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对小鼠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本地水蛭苗种缺乏的难题,笔者对宽体金线蛭的规模化繁育技术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收购野生亲蛭53.68万只,产茧800.1 kg,繁殖蛭苗2 043.84万只,孵化率83%。网箱育苗面积3 400 m2,幼蛭放养密度约6 000只/m~2,经过1个月的培育,养成幼蛭1 600.61万只,培育成活率78.3%,平均规格3 300只/kg。本试验通过引进野生亲本,大棚内产卵,室内控温控湿孵化,科学放养,微流水网箱培育技术,成功提高了蛭苗成活率,为本地苗种供应打开了局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蚯蚓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热刺激法刺激蚯蚓,收集黄色浸出液,并在100℃条件下分别加热灭菌0、5、10、30min,测定蚯蚓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蚯蚓浸出液对大肠杆菌有较好抑菌效果,并且浸出液中的抗菌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侯军(江苏省南京药械厂210012)冯晓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210013)1996年4月,我厂与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在江苏省三河农场做了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的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目的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为(0.033±0.05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蛭弧菌BDH21-0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感染能力的影响。蛭弧菌试验组设2×104、2×105、2×106 pfu/kg三个水平,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0 d后的生长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养殖期间从第15 d起,蛭弧菌组水体中的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则表明,无论是浸浴方式还是注射方式,蛭弧菌组的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蛭弧菌添加水平越高,保护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噬菌蛭弧菌(下简称蛭弧菌)是Stolp等(1962)在德国土壤中于一种植物假单胞菌上发现的一类细菌的寄生菌.蛭弧菌比通常的细菌小,有似细菌病毒(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细菌特性,寄生和裂解(溶菌)宿主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室内养殖培养法,利用鸡粪、牛粪浸出液对螺旋藻进行培养,并对其培养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在鸡粪和牛粪浸出液中均能生长。在鸡粪浸出液中培养的延缓期较牛粪中长,但藻细胞生长更快,藻细胞密度达到的最大值高于牛粪浸出液。  相似文献   

11.
用噬菌蛭弧菌81,对猪霍乱弧菌50019,雏鸡沙门氏菌50047,鸭沙门氏菌50774,鸡大肠杆菌094,进行噬菌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对以上禽,畜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的噬菌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Stolp和Petold于1962年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首次发现的。它是一类攻击、侵染、裂解其它微生物的寄生菌,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蛭弧菌在分类地位上属于蛭弧菌属,包括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bacteriovorus)、斯托普蛭弧菌(BdellovibrioStolpii)、斯塔尔蛭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浸出液对荔枝(Litchi chinensis)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4种不同浓度的柱花草浸出液根施荔枝幼苗,观测荔枝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4种浓度柱花草浸出液对荔枝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柱花草浸出液处理可使荔枝植株增高,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全N、全P和全K的含量增加;浓度为25.0 mg/mL的柱花草浸出液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病甘藷之水浸出液及酒精浸出液对实验动物之毒性试验水浸出液及酒精浸出液之制法: 水浸出液Ⅰ切碎之病甘藷 500克蒸馏水 3升水浸出液Ⅱ切碎之健全甘藷 500克蒸馏水 3升酒精浸出液Ⅰ切碎之病甘藷 500克 96%酒精 3升酒精浸出液Ⅱ切碎之健全甘藷 500克 96%酒精 3升以上四种浸出液,分别于37℃温度中保存一周,每日振荡三次,一周后,先用二层纱布滤过该溶  相似文献   

15.
一、宽体金线蛭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宽体金线蛭又名宽身蚂蟥、宽水蛭、马蛭。 (一)形态特征 蛭体长大,扁、平,略成纺缍形。成蛭体长一般6~13厘米,宽可达1.3~2厘米,大的体宽可达3.5厘米。背面通常为暗绿色,具5条由黄色和黑  相似文献   

16.
噬菌蛭弧菌对家禽家畜肠道致病菌的噬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噬菌蛭弧菌81,对猪霍乱弧菌50019,雏鸡沙门氏菌50047,鸭沙门氏菌50774,鸡大肠杆菌094,进行噬菌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对以上禽,畜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的噬菌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6年5月~7月对柳河下游底栖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的底栖动物标本共4门8纲24种,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为主,有12种,分别为昆虫纲10种,甲壳纲有2种,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有4种,双壳纲、瓣鳃纲各1种,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3种,蛭纲2种;腔肠动物门水螅纲1种。渔获物组成趋于衰退,人为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8.
药用水蛭包括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尖细金线蛭,是中国药典明确记载并收录的传统中药材,菲牛蛭作为药用水蛭代用品应用也较为广泛。查阅其人工养殖等方面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及临床试验等方面进行的;国内学者除这些外还对人工养殖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药用水蛭及其代用品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因此对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人工捕获增多,使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用水蛭及其代用品的人工养殖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体重菲牛蛭氨基酸及水蛭素含量的差异,为菲牛蛭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随机挑选5组活体体重分别为(2.00±0.10)、(4.00±0.10)、(6.00±0.10)、(8.00±0.10)、(10.00±0.10) g的菲牛蛭,分别测定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水蛭素含量。结果表明,2.00 g和4.00 g的菲牛蛭蛋白质显著低于6.00、8.00、10.00 g的菲牛蛭(P0.05)。在17种水解氨基酸中,不同体重菲牛蛭的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6种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总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药用氨基酸含量差异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体重菲牛蛭中除α-氨基正丁酸外的4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体重菲牛蛭中水蛭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菲牛蛭体重与其含有的水蛭素含量呈现对数函数关系。不同体重菲牛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水蛭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当菲牛蛭体重达到8.00 g以上时,其水蛭素含量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养殖中至少筛选体重8.00 g以上的菲牛蛭能达到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菲牛蛭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医学上有着多种的应用,但菲牛蛭的人工养殖技术仍停留在小规模水平上,野生菲牛蛭资源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这就使得研究菲牛蛭人工养殖技术变得十分迫切。研究通过研究菲牛蛭的生长繁殖、养殖方式与环境饲养管理3个方面对菲牛蛭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