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以自然罹病致死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出一株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星光四号,经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反应结果,其分类位置为:苏云金杆菌阿莱亚种,血清型为H_3a,为国内新纪录,根据室内毒力测定,感染3龄松毛虫LC_(50)为8.41×10~5活孢子/ml,在9.6×10~7孢子/ml的浓度下,LT_(50)为1.78天。表明该菌株毒力较强,是生产上较有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从呼和浩特市郊采集和分离到的天幕毛虫(Ma1acosoma neutria testacea M)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龄初天幕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幼虫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增大而上升,而感染浓度与感染时间是负相关的。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1.5259+0.8099x,LC_(50)值为1.95×10~4pIB/ml,其95%的置信限为1.334×10~4~2.786×10~4PIB/ml。病毒浓度为1.28×10~7,1.28×10~6和1.28×10~6PIB/ml的LT_(50)值分别为7.31天,8.48天和8.84天。  相似文献   

3.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温室菜青虫具有较强致病力。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青虫感染致死,其LT50=(6.32±0.24)d,而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青虫感染致死LT50=(4.82±0.12)d。[结论]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菜青虫进行致病性研究均有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高害虫的防治率,在生产上应在害虫发生初期用药或与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4.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喷雾法和浸蘸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2×105~2×108孢子.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毒力明显增强,但对枣尺蠖、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则没有致病力。菜青虫在接菌2~3 d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的症状,但桃蚜感病后体表无明显的感病症状。经测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1×106孢子.mL-1、9.6×106孢子.mL-1和1.81×107孢子.mL-1。  相似文献   

5.
10%Ph1乳油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0%Phl(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乳油对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10%Ph1乳油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为(27.990±0.0600)μg/ml,毒力回归方程为Y=3.407+1.101X。同时测定10%Ph1乳油对采后葡萄灰霉病的喷施防治效果,浓度为50-400μg/ml的Ph1各处理组防效达33.12%-51.7%,而1000μg/ml多菌灵防效仅13.61%,且均与多菌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刚竹毒蛾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苏云金杆菌 80 1 0、白僵菌建瓯菌株、保丰 3种杀虫剂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筛选出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为苏云金杆菌 1 .6× 1 0 6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6个孢子 / m L+保丰 60 0 0倍液 .应用复合生物杀虫剂与低浓度的 2 0 %杀灭菊酯混合 ,分别对2~ 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试验表明 :苏云金杆菌 1 .6× 1 0 7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8个孢子 / m L+保丰 40 0 0倍液 +杀灭菊酯 1 0 0 0 0倍液为林间防治 2~ 3龄幼虫的最佳组合 ;复合生物杀虫剂添加低浓度的杀灭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e)在蔬菜上为害的严重性,做了防治此虫的毒力测定与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氧滴滴涕乳油对菜青虫的触杀LD_(50)值为9.6720微克/克;在田间,用25%甲氧滴滴涕乳油200×稀释液可基本控制其为害,并残效期在半个月以上.用该药防治此虫使用方法简单,防治费用低,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和黑痘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6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和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种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为2.33~12.78%,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感白腐病,接种后白腐病的发病率为5.00~92.50%。种内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抗病和感病的类型。本文还对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田间喷雾接种黑痘病的浓度为1×10~4孢子/ml;白腐病接种,田间以针刺果实2×10~5孢子/ml和室内以针刺果实2×10~6孢子/ml为宜。  相似文献   

9.
甘蓝夜蛾高毒力Bt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农业大学昆虫教研室从黑龙江地区病死鳞翅目昆虫体内分离出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株74株,随后以甘蓝夜蛾为供试昆虫对这些菌株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很多菌株对甘蓝夜蛾的初孵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经过初筛、复筛,试验选出了毒力相对较高的5个菌株,当菌液浓度在8×10~7个芽孢·mL(-1)时,甘蓝夜饿死亡率分别达到80%~95%,Lc50分别为43,63,68,710,1778倍液。  相似文献   

10.
生物测定证实,蚧侧链抱(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对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具较强致病力。田间调查表明,该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有流行潜能。在14.0~15.1℃和92~93%RH下,对黑刺粉虱越冬代蛹的LC_(50)=1.2×10~8孢子/ml。LT_(50)随菌剂中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中等剂量(1.0×10~8孢子/ml)的LT_(50)=14.85日。处理间致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该菌液的甘蓝叶片72h后,小菜蛾2龄幼虫、云斑粉蝶1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96h菜粉蝶1龄幼虫、云斑粉蝶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100%。云斑粉蝶1龄幼虫最敏感(LC50为6 4998×105cells/mL),其次为小菜蛾2龄幼虫(LC50为1 3614×106cells/mL)和菜粉蝶1龄幼虫(LC50为2 7418×106cells/mL)。深入研究发现胃毒杀虫活性物质在该菌对数生长初期就开始产生,对数生长中期已达到最大量。生测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分泌物中都含有较强的胃毒杀虫活性物质,5 994×108cells/mL的原菌液、细胞及同样浓度的菌液上清和胞内上清120h对1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杀虫活性均在90%以上,上清的胃毒活性最低,与原菌液、细胞及胞内上清的胃毒活性差异显著。X.nematophilusHB310的Ⅱ型菌菌液的胃毒杀虫活性较低,只有Ⅰ型菌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2.
13.
<正> 我省从1960年开始广泛应用敌敌畏乳油防治菜青虫,近年来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等菜区,普遍反映用敌敌畏乳油防治菜青虫效果降低。由于防治效果降低原因不清,尽管加大了敌敌畏乳油的使用量,还是控制不住菜青虫的为害。为了明确防治效果降低的原因,我们用敌敌畏乳油对粘虫、甘兰夜盗进行药效测  相似文献   

14.
协同凝集反应定量检测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苏云金杆菌菌株HD-1和7216的伴胞晶体蛋白碱解产物作抗原,制备相应抗血清,并用协同凝集反应测定HD-1和7216的晶体蛋白的含量,其最低检测量分别为78ng/ml和130ng/ml。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HD-1和7216经碱溶的晶体蛋白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452μg/ml和0.763μg/ml。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用协同凝集反应测定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含量比火箭免疫电  相似文献   

15.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6.
以粘虫的初孵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从哈尔滨地区病死的昆虫体内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茵(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Bt)74个菌株进行了筛选。经初筛、复筛,从中筛选出对粘虫初孵幼虫高素力Bt菌株5株,它们的菌株号分别为31,42,72,78,87号,当菌液浓度为1.60×10 8芽孢/mL时,粘虫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95%,它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6×10 6芽孢/mL、4.60×10 5芽孢/mL、4.47×10 6芽孢/mL、5.49×10 6芽孢/mL、2.43×10 6芽孢/mL。  相似文献   

17.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18.
利用Dot-ELISA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HD-1和HD-68晶体杀虫蛋白的碱溶产物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血清,建立了检测Bt杀虫蛋白的Dot-ELISA,可检测Bt杀虫蛋白的最低水平为87.5ng/ml。用Dot-ELISA对2个转基因抗虫棉和它们的亲本进行了检测,并与生物学测定的抗虫性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测定大批量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Dot-ELISA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屠宰场和临时屠宰的黄牛体内取卵巢2批共25次,黄牛97头,共得可用卵巢卵母细胞657个。用TCM—199加雌激素(FSH、LH、雌二醇—17β)培养于5%CO_2与95%空气的39℃的CO_2培养箱中,使第1批成熟率达到55.04%,第2批成熟率达到61.7%。第1批受精率达到61.97%,移于兔输卵管中发育到卵裂,移于羊输卵管中发育到晚期桑桩胚和早期囊胚。第2批废卵率为38.3%;第10次的体外培养发育率为23.8%;羊输卵管培养发育率达到91%。利用肝素(0.005mg/ml)使精子获能,授精时的精子浓度为25×10~6/ml。用小滴培养法(小滴量为50μl)加盖无菌石蜡培养。结果证明中国老龄黄牛的卵巢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从天津市采集的227个土样中共分离出128株Bt菌株,出菌率为56.37%。在所分离的土样中,采自北部林区土壤的出菌率最高,高于其它土壤的出菌率,达到86.2%;东部地区的出菌率最低。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林区土壤分离菌株的毒力特性也是最好的。试验还表明,土壤和环境对苏云金杆菌的杀虫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