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2.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三种甘草渣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产三种甘草渣中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胀果甘草渣和乌拉尔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基本相当并明显高于光果甘草渣。提取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渣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同一种甘草渣在不同温度提取时,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地上部分,用70~80%乙醇浸提,经聚酰胺柱层析,依次用水及不同浓度含水乙醇洗脱,共得6个组分,化合物Ⅰ用UV、IR、MS(EI)、MS(FB-)等鉴定,与标准品核对,证明组分Ⅰ为甘草酸,并通过HPLC法测定含量为2.11%。地上部分切碎后用水煮提、浓缩后直接与氯化锌作用合成了甘草锌,经药厂试验的中试产品由药检所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另外在实验室又合成了甘草铋及甘草酸单铵盐。##原图像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丛景香  唐晓丹  王绍艳  朱磊  胡建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21-2322,2325
以甘草总黄酮提取物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案,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超声反应,以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异甘草素的最佳转化条件为,加入碱的浓度为2.0 mol/L,甘草总黄酮提取物原料的质量浓度为30 g/L,在70℃下超声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提取异甘草素的含量可达0.84%。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甘草是重要的药材及制药原料,它在医药学上应用广泛,有止咳、祛痰、解毒、和中等作用。目前已经从甘草中提取出60多种化学成份,其有效成份为甘草酸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新疆是甘草的主产地之一,甘草也是新疆出D创汇和供应全国各省区的一项重要特产(曾列入“八五”星火计划)。本地区有多家甘草加工生产厂家,但这些厂家由于受资金和建厂时期的多种因素制约,设备多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型设备,且生产的都是初级产品——甘草膏,规模也很有限。这在当时投产时,由于市场需求大,竞争对手少,故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甘草组培苗的培养基优化及其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用甘草种子无菌幼苗不同部位进行组培繁育的优化条件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甘草幼苗各部位进行组培的适宜外植体、组培苗的优化培养基及其有效成分。结果表明:1)适宜分蘖培养的外植体为生长4~7d的无菌幼苗子叶段,培养基为MS+0.2mg/L NAA+1.0mg/L 6-BA。2)以MS+3.0mg/L IBA+0.1mg/L KT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其真叶段的效果最好,成苗率达79.33%,但相同培养基又以茎尖的生根效果最好,成苗率达94.67%。3)组培苗移栽以培养30d以上,蛭石和河沙为基质的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88%以上。4)组培苗中检测的8种甘草黄酮成分都低于甘草药材,但甘草组培苗中的总黄酮含量高于甘草药材,多糠含量为154.2mg/g,极显著高于甘草药材(145.5mg/g)。甘草不同部位、培养基、移栽时间和基质都会显著影响甘草的成苗和移栽成活率,甘草组培苗都含有甘草黄酮和多糖等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薄层扫描法测定甘草茎叶中甘草次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甘草茎叶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回收率997.35%,变异系数为2.18%。  相似文献   

9.
甘草次酸微生物的两种发酵酶解生产工艺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保藏的葡萄糖醛酸酶菌种HC-12发酵甘草转化甘草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复杂系统定向反馈优化两种方法进行发酵酶解工艺优化的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4d,酶解时间18h,酶解pH值为5.0,酶解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可使甘草酸100%转化。通过比较两种发酵酶解工艺,复杂系统定向反馈优化方法能够较好较快地得到甘草次酸微生物发酵酶解生产工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观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特异性成分甘草查尔酮A在全草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辅助的乙醇提取法制备新疆胀果甘草根、茎、叶和种子的提取物;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法分析以上4种样品的斑点特征;利用制备薄层法分离薄层板上的特殊斑点并对所分离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胀果甘草乙醇提取物在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6∶4∶1)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所显示的一种特殊亮黄色斑点被鉴定为甘草查尔酮A,此斑点仅存在于胀果甘草根和茎的提取物中,而不存在于叶和种子提取物中。[结论]甘草查尔酮A在甘草中主要分布在根和茎中。此结果为胀果甘草茎的药用开发及胀果甘草的快速品种鉴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甘草及甘草渣的化学成分以及甘草渣的利用进展,阐明合理开发甘草资源,对甘草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勇  李鹏  成玉怀  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365-2367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甘草的适宜播种期并为甘草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研究在10、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甘草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7%、43%、30%,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2%、34%,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0%、68%、30%,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4%、21%,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1%、81%、16%,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5%、35%,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4%、55%、21%。[结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15-40、35℃。  相似文献   

15.
16.
甘草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粉甘草等。素有国老之称。主产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也有分布,内蒙古的杭锦旗是我国的甘草之乡。目前各地栽培的都是乌拉尔甘草。甘草味甜,根及根茎中含有较多的甘草甜素,除药用外,还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7.
甘草     
《天然产物分离》2006,4(6):39-39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 ),和光果甘草(G.glabra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的药材正品,其它尚有无腺毛甘草、粗毛甘草、园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及欧甘草等。豆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为常用及大宗出口中药。甘草性平,味甘,能调和诸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强筋健骨诸多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气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及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钼对甘草生长、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的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试验方法,共设置4个钼浓度水平,分别为0,0.52,5.20和10.40mg/L,其中0.52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钼的浓度。每周向盆内浇灌营养液,以达到处理的目的。采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甘草地上、根的鲜重和干重。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应用HPLC测定甘草根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甘草地上部分、根的鲜重和干重均随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处理后期差异显著。在处理105d时,在0mg/L处理下甘草各部位的干、鲜重最低,5.20和10.40mg/L处理下最高。然而,随着钼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钼浓度为5.20mg/L处理下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结论]5.20和10.40mg/L的钼浓度可以促进甘草地上和根增加,但是5.20mg/L钼更适合根中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甘草的栽培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等.根和根茎入药,味甘,性平.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等.此外,随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正广泛的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卷烟、化工酿造等行业.人工栽培甘草,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酒泉地区甘草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