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宁宁  王超 《作物杂志》2012,28(3):48-52
为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从甘蓝品种W-14感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种为供试材料,以该菌种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菌丝干重为测量指标,研究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3种常见氮源和6种常见碳源对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作用,筛选出适宜该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铵时,菌丝的生长速率及菌落直径较大,菌丝致密,其菌丝的生长指数最高为38.33,菌丝干重也较大;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指数和菌丝干重最大,所以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碳源分别为硝酸铵和淀粉。  相似文献   

2.
不同碳源、氮源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碳源为对照强于甘露醇,强于果糖,强于完全葡萄糖,强于蔗糖,强于麦芽糖,强于乳糖,强于淀粉(完全淀粉),强于糊精。其中对照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糊精最不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而其它种碳源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氮源为完全蛋白胨强于对照,强于谷氨酸,强于天门冬酰胺,强于丙氨酸,强于硝酸钾,强于硝酸钠,强于硫酸铵,强于氨水,强于氯化铵。其中,完全蛋白胨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氯化铵生长缓慢,最不利于刺五加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其它各氮源较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相似文献   

4.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4~26℃;产孢最适pH为7,最适温度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以D-果糖、甘露醇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丝的生长,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该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6~28℃,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3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20 min)。  相似文献   

6.
明确引起黄瓜炭疽病的病原,旨在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形态学方法、柯赫氏法则验证,基于ITS、ACT和GDPH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回接黄瓜后的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黑色,气生菌丝稀疏、灰白色;分生孢子长柱形,透明无隔;分生孢子盘着生黑色刚毛;孢子附着胞浅褐色,卵圆形,个别双生;菌丝附着胞深褐色,不规则形、浅裂或深裂。结合病原菌三基因联合建树的分析结果,可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25℃、pH 8,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延伸最快,O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和酵母浸粉最适合菌丝生长,且后者产孢最多,致死温度为49℃。  相似文献   

7.
深绿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灰树花染病时分离出一株具生防潜力的木霉菌,为了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深绿木霉;该菌株在PDA、MEA、基本培养基和查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2天即能长满平皿。在10~37℃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30℃时产孢量最大。在pH 2~10范围内,菌丝菌均能生长,pH 5~7时菌丝生长最快。牛肉膏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葡萄糖为最佳的碳源,维生素B6对菌丝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8.
棉花红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 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 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产孢量在温度25℃、pH 7.0、紫外线照射80 min、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 9.0、湿度86%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碱性菌。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贵州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贵州省采集的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与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得到两个代表菌株YC1002和YC1104,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上生长最快,在燕麦琼脂培养基(OA)上产孢量最多,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宜pH 6,菌丝致死温度为52℃ 10 min,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苏氨酸.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 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 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有柄灵芝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式,观测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温度5个方面对有柄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柄灵芝菌丝在营养利用方面,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适宜生长的氮源为胰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镁、钙和锰等离子;在环境适应方面,适宜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且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8~32℃。  相似文献   

12.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镰孢菌。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80.4%~93.3%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在65.6~81.3%之间。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 1.在4~40 ℃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2.在pH 4.0~9.5 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 值为5.5 ;3.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4.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选自福建省建瓯、沙县和福州地区的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产孢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28℃和6。光照能显著抑制病菌产孢,在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或在水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孢子萌发率分别达50%、88%和90%。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而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或60℃、3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或55℃、30 min。[结论]3个菌株的产孢特性、菌丝致死温度和致病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三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再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活性物质对桃褐腐菌的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得出结果:黄芩、甘草和威灵仙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丙酮提取物和黄芩8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80%以上,对菌丝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同时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说明黄芩丙酮和黄芩80%的乙醇提取液中均含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6.
对茭白胡麻斑病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10~35℃,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10~30℃,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pH值3~12,最适pH值6~9,中性偏碱的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乳糖,而产孢最适碳源为果糖;氮源酵母膏促进菌丝生长,酵母膏和氯化铵能促进产孢,牛肉膏和硝酸钾不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7.
玉竹锐顶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和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及更好的防治病害,本实验从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对玉竹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甘氨酸为氮源时利用最优。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有机硫类杀菌剂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