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旱优73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6):39-41
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育成的节水抗旱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审稻2014024)。该组合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试种示范表现出根系发达、抗旱性强、生育期短、稳产优质等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R9279配组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米质较优、抗稻瘟性强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5号。  相似文献   

3.
灿型杂交早稻协优927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摆青早A为恢复系R9279配组的灿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定、米质较优、护妥瘟性强等优点,适宜 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8号。  相似文献   

4.
绿优1号(皖稻121)是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绿3A(皖稻123)与优质常规稻皖稻99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7)。该组合在鄂、豫、皖、苏、浙、赣、闽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06,(6):56-56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98个农作物品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第一选育单位选育的中早25、内2优6号(国稻6号)、中浙优634(中浙优2号)、中百优1号(中丰1号)和中旱221等5个新品种(组合)榜上有名。现将该5个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沪旱11A是以(武香B/内香B)F2×沪旱1B杂交选育而成的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于2009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沪旱11A不育性稳定,抗旱性强,花时集中,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旱优113于2014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9,(4):8-11
坤S是以Y58S为母本、广西武鸣农家紫色糯稻品种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紫色糯稻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株叶型好、可繁性好和种皮紫色等特点,2016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所配杂交组合坤两优1号、坤两优3号和坤两优22于2018年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其中,坤两优1号于2018年还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沪优2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用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恢复系旱恢2号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节水抗旱稻,具有株叶型好、抗倒性强、米质优、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根据多年对亲本的观察和制种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协优978(皖稻127号)是以协青早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978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全生育期118~120 d,与协优92相仿,适宜沿江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旱优737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稻杂交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合直播等优点,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福建省建宁县的气候特点、旱优737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的经验,总结出该品种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优质粳型不育系爱知香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爱知香A是用日本优质抗病粳稻品种爱知香与BT型不育系六千辛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中粳不育系,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农艺性状优良、花粉败育彻底、配合力好等特点,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粳稻新组合香优18(爱知香A/MR18)表现优质,高产,抗病,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直立穗型粳稻恢复系C5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52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选育的直立穗型粳稻新恢复系,具有大穗、高配合力、高恢复力、高制种产量、优质、抗性较强等优点。所配组合辽优1052高产、抗病,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探讨了北方粳稻恢复系的选育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香型粳稻光温敏不育系0259S为母本,与香型粳稻父本gr75测交,育成了全香型两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粳两优5975.该组合在2006-2007年湖北省晚稻区试中,2 a平均单产7.30 t/hm<'2>,比对照鄂粳杂1号增产5.16%;稻米品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耐肥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好,于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盐粳5号A是盐都县农科所用盐粳5号与六千辛A杂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抗病不育系,2001年10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委会技术鉴定,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利用其与恢复系盐93005配制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盐优1号杂种优势明显,高抗稻瘟病,于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冈优88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寿  李平  李仁端 《杂交水稻》2000,15(3):7-8,22
首先用密阳46作母本与明恢63杂交选育出恢复系6323;然后从恢复系6323与粳稻天然杂交后代选育成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恢复系蜀恢881,其穗平重可达4.31g,它与三系不育系冈46配组,培育出了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强优势组合冈优881。该组合产量高,米质好,抗瘟性强,适应性广,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赣亚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粳型恢复系Hb-0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2001年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水稻重穗型恢复系宜恢157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重穗型恢复系宜恢1577是用云南地方偏粳型紫稻与抗病恢复株系R16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株型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穗大粒多、开花习性好、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宜恢1577组配的冈优1577、Ⅱ优1577、宜香优1577和N优1577等高产、优质型杂交水稻组合,已通过四川省审定,其中冈优1577、宜香优1577还通过了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8.
高产抗病杂交粳稻组合榆杂3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云南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滇Ⅰ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与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34,该组合中熟,株型紧凑,产量高,耐肥、耐寒,抗病性好,米质较优,2004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恢复系之间配组育成的早熟粳稻品种京光651,在北京区试中增产幅度(>10%)和产量潜力接近当前同熟期的杂交粳稻组合,2000年4月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对一般粳稻不育系均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可作为恢复系配组应用,有可能在早中熟优质高产新组合的选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5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优59是用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6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配组育成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形大、耐寒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